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問題 :氣候變化的後果是什麼?
遊客 (105.12.*.*)[布爾語 ]
類別 :[自然][其他]
我來回答 [遊客 (18.217.*.*) | 登錄 ]

圖片 :
類型 :[|jpg|gif|jpeg|png|] 字節 :[<2000KB]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所有 答案 [ 1 ]
[會員 (365WT)]答案 時間 :2017-09-15
喜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變暖而急劇“消瘦”。 2007年4月,綠色和平考察隊在喜馬拉雅山拍攝了冰川消融的嚴峻狀況,情況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庫。資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變暖而以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來越多的地區融化著,到20世紀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現出加速融化的趨勢,冰川融化和退縮的速度不斷加快,意味著數以百萬的人口將面臨著洪水、乾旱以及飲用水減少的威脅。
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國乃至亞洲許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頭,數億人的用水問
題也與之息息相關。而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的全球變暖,使冰川加速退縮。喜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區都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根據目前的全球變暖趨勢,不到30年,80%
面積的喜馬拉雅冰川將消融殆盡。這對於中國本來就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過去的兩年間,綠色和平兩次考察了珠峰地區。今年4月20日,綠色和平喜馬拉雅考察隊一行
五人奔赴喜馬拉雅山,見證了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消融。此次拍攝的珠峰中絨布冰川圖片,對比1968年的照片可見,冰塔林大幅後退、稀疏變矮清晰可見。
暴雪、暴雨、洪水、乾旱、冰雹、雷電、颱風……極端氣候在近幾年異常頻繁地光顧地球,這些都與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有關.2007年發布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表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乾旱的發生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程度更嚴重,特別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過去50年裡,極端高溫、低溫發生了大範圍的變化.晝夜低溫、霜凍變得不如以前頻繁,而晝夜高溫、熱浪則愈加常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有所增強,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長江中下游等南方地區的暴雨明顯變多了,而在北方省份,旱災發生的範圍不斷擴大。這幾年,罕見而強烈的旱災侵襲許多南方省份,桑美、聖帕等颱風頻頻重創東南沿海省份,警鐘不斷敲響。近年來,中國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5000萬公頃,因災害損失的糧食有4300萬噸,每年受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造成經濟損失平均達2000多億元人民幣。
2007年,中國氣候異常,降雨嚴重程度不均,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多災並發,點多面廣,部分地區重複、連年受災,局部地區雨情、汛情、旱情、災情超歷史記錄,因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363億元。媒體的鏡頭記錄了海南春旱、淮河洪水、雷州半島颱風等肆虐的災害。
根據德國一家著名財產保險公司的報告, 1981年至2010年,人類因為極端氣候遭受的財產損失平均為750億美元,而 2011年達到了創紀錄的3800億美元。
全球變暖造成糧食減產,因為全球變暖帶來乾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氾濫、熱浪及氣溫劇變,這些都會使世界各地的糧食生產受到破壞。亞洲大部份地區及美國的穀物帶地區,將會變得乾旱。在一些乾旱農業地區,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只要全球變暖帶來輕微的氣溫上升,糧食生產量都將會大大減少。
全球變暖的細微改變,對糧食生產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稻米對溫度劇變的敏感性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國際稻米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若晚間最低氣溫上升每攝示1攝氏度(華氏1.8度),稻米收成便會減少10%。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過半人口的主要糧食,所以全球變暖的輕微的變化可帶來深遠的影響。
對於中國來說,全球變暖可能導致農業生
產的不穩定性增加,高溫、乾旱、蟲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糧食減產。如果不採取措施,預計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生產能力在總體上可能會下降5%至1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農業作物均以下降為主,到21世紀後半期,產量最多可下降37%。同時全球變暖會對農作物品質產生影響,如大豆、冬小麥和玉米等。
全球變暖,氣溫升高還會導致農業病、蟲、草害的發生區域擴大,危害時間延長,作物受害程度加重,從而增加農業和除草劑的施用量。此外,全球變暖會加劇農業水資
源的不穩定性與供需矛盾。總之,全球變暖將嚴重影響中國長期的糧食安全。
2007年3月,四季如春的旅遊勝地海南遭受了嚴重的春旱侵襲。截至4月初,海南省農作物受旱面積154.9萬畝;水庫乾涸415座,因旱情發生飲水困難人口達到19.99萬人。綠色和平赴海南考察,見證極端氣候給當地農業帶來的深重打擊。
海平面上升
在南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來自Betio村的Pita Meanke站在一棵樹旁,那次巨大的浪潮,沖垮了防波提,摧毀了他的家。
“馬爾代夫只是其中一個小國。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世事。但在這裡作的決定,將會對我的人民有莫大影響,更會改變世界歷史。”HE Maumoon Abdul Gayoom (馬爾代夫) 於日本京都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國會議上所作的聲明。
並不是只有島國才需要擔心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全球有超過70%口人生活於沿岸平原;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個是沿海或位於河口。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排放情景特別報告》(SRES)估計,從1990年到21世紀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將平均上升22到34厘米。
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
值得留意的是,海平面不是全球一致地變更。不同的地區的海平面,會因海水環流或風壓而有所不同。所以評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時,亦需要留意暴風浪以及大潮所帶來的影響。
就算是輕微的海平面上升,也會帶來嚴重破壞。例如沿海地區洪水氾濫及嚴重破壞、侵蝕海岸線、海水污染淡水、沿海濕地及島嶼洪水氾濫、河口鹽度上升,一些低窪沿海城市及村落均會受影響。一些對島嶼以及沿海地區人口尤其重要的資源,如沙灘、淡水、漁業、珊瑚礁、環礁、野生生物棲息地均會受到威脅。面臨洪災、海水入侵、土地侵蝕流失、強熱帶風暴的威脅,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黃河三角洲的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區。
物種滅絕
在大堡礁白化了的珊瑚礁
“地球上大部分的瀕臨絕種生物-大約25%的哺乳類動物以及12%的雀鳥-有可能於幾十年內絕種。這是由於氣候變化,影響到它們所棲息的樹林、濕地及牧場,而人類發展亦阻礙了它們移居到其它地方。”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每個物種皆有其獨特的生態位置,而進化可讓它們在這獨特的位置生存——生活於其特殊的“居所”及特定的生活環境(包括溫度、其它動植物)。有些生物會有較強的適應力,或者說“能屈能伸”。例如老鼠和狗能在很艱難的環境生存,但考拉卻只能在有桉樹的地方生活。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氣溫、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摧毀了一些生物的棲息地,而破壞的速度比生物移居的速度還要快。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發布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未來6、70年內,氣候變化會導致大量的物種滅絕。現在已經可以確信氣候與一些蛙類的滅絕有關,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氣候變化導致的物種滅絕風險將會比地球歷史上5次嚴重的物種滅絕還要大規模。而唯一的預防方法,便是於未來幾十年內迅速減少排放量。拯救生物的時間所剩不多。
空氣污染
燃煤電廠和交通系統造成空氣污染,節約能源,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以減輕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及光化學氧化劑、可吸入懸浮粒子等。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