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合計 18 詞彙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no image正卿
春秋時部分諸侯國的執政大臣兼軍事最高指揮官,上卿兼執政卿於一身。例如:晉之趙盾、欒書,楚之令尹,魯之東門襄仲,權力僅次於國君。然亦有部分諸侯因政體不同,未設正卿一職。例如:鄭以罕虎當國,公孫僑為政,即子皮為上卿,而子產為執政卿;魯季武子為司徒、叔孫昭子為司馬,即季氏為上卿主內、叔孫氏主外為次卿,二人皆不可妄稱正卿。 ...
三官三官
詞語信息 【詞目】聽政 【拼音】tīng zhèng 【詞義】(帝王或攝政的人)上朝聽取臣子報告,並決定政事。 【基本解釋】 [administer the affairs of State;hold court] 坐朝處理政務;主持國政 詳細解釋 坐朝處理政務;執政。 《禮記·玉藻》:“君日出而視之,...
no image聽政
春秋時楚國令尹與司馬的合稱。 《左傳·哀公十六年》記白胜對石乞說:“王與二卿士皆五百人當之,則可矣。”杜注:“二卿士,子西、子期。”其時子西為令尹,子期為司馬。可見楚國的令尹、司馬相當於鄭國的當國、為政,宋國的右師、左師,和齊國的“二守”,而以令尹地位為最高。...
no image二卿士
【詞語】:諸公 【注音】:zhū gōng 【釋義】:1.眾公卿。   2.諸多年老長者。   3.泛稱各位人士。...
no image諸公
簡介 一稱內朝官。漢代朝官自武帝以後分中朝與外朝。外朝官包括丞相以下的正規職官,為法定的正規機構。中朝官則由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常侍、給事中、尚書等組成。有時藉以牽制丞相的權力。 史載 《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孟康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
no image中朝官
拼音 nèi shǐ shěng 引證解釋 隋 初改中書省為“內史省”。 《隋書·百官志下》:“內史省,置監、令各一人。” [1]...
no image內史省
諫官 中國古代官職之一,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 諫官的設置比監官早。春秋初年齊桓公設大諫,為諫官設置之始。晉國的中大夫、趙國的左右司過、楚國的左徒,都屬於諫官性質。 秦漢時有諫官之設,但是沒有專門的諫官機構。漢代置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中散大夫、議郎等官職,都屬光祿勳,掌議論,侍從皇帝,顧...
諫官諫官
官署名。即尚書省。唐武則天垂拱元年(685)改,以後又名中台等。中宗神龍元年(705)復名尚書省。...
no image文昌都台
歷史背景 1 917年7月張勛復辟被粉碎後,段祺瑞以“再造民國”元勳再次出任國務總理,掌握北京政府實權。段祺瑞一方面拒絕恢復被解散的國會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製造了安福國會;一方面積極推行“武力統一”政策,力主對南方用兵。孫中山先生南下護法,在廣東成立護法軍政府。形成南北政府對峙的局面。 大元帥制 1 91 7...
國務院國務院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成立,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它採用委員制取代大元帥府的一長制,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張靜江等16人為委員。汪精衛、胡漢民、譚延闓、許崇智、林森為常務委員。汪精衛任主席。下設財政、軍事、外交等部。聘鮑羅廷為高等顧問。國民政府宣布它的職責是履行孫中山遺囑,對外廢除不平...
no image護法軍政府
1926年10月,北伐軍佔領武昌,國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同年12月,一批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到漢。為了不致使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權力中斷,到漢的委員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行使中央最高職權,辦公地址先設於武昌總司令部行營,後選定南洋大樓。聯席會議的成立,標誌國民政...
廣州國民政府廣州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由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1925年至1928年與北洋政府相互對峙。北伐成功之後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組成中華民國政府為止)。 1937年起帶領中國進行抗日戰爭,1948年5月20...
武漢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中央政治會議),簡稱“中政會”。初為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諮詢機關,1924年7月設立。原由孫中山任委員會主席,孫中山逝世後,由胡漢民接任主席。 1926年1月23日,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通過《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組織條例》,確定政治委員會隸屬中央執行委員會,為中央執委會特設的政治指導機關。推選...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國防最高委員會是抗戰時期國民黨為適應戰爭需要而設立的一元化最高領導機關,它凌駕於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五院和軍事委員會之上,融黨政軍大權於一體,是一個決策與執行相統一的機關。 概述 1937年國民黨中常委決定設置在中政會之下的國防最高會議取代之前的國防委員會,同年中政會停止活動,國防最高會議成為最高政治指導、國防決...
no image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國民參政會是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各黨派參政議政的國家機關,抗日戰爭開始後國民政府成立的一個諮詢性質的機關。 簡介 1938年7月正式成立。是年3∼4月間,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會前,中共中央於3月1日向大會提出成立國民參政機關的建議。大會通過了《抗戰建國綱領》,決定組織國民參政機關。 4月12日,國民政府公佈了...
no image國防最高委員會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名義上代表全國國民行使政權的機關。先後於1946、1948年召開。 1946年大會任務為製定《中華民國憲法》,又稱“制憲國大”;1948年大會任務為施行憲法,選舉總統,實行總統制,又稱“行憲國大”。 事實概況 理論依據 [1]國民大會根據孫中山(1866∼1925)“權能分治”的理論設計。孫中山認...
國民參政會國民參政會
...
國民大會國民大會
...

合計 18 詞彙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