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皂衫 zào shān ㄗㄠˋ ㄕㄢ
皂衫
亦作“皁衫”。黑色短袖單衣。 《宋史·輿服志五》:“進士則襆頭、襴衫、帶,處士則襆頭、皂衫、帶。”《金史·儀衛志下》:“親王傔從。引接十人,皁衫、盤裹、束帶、乘馬。”《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只見一箇人走將進來,怎生打扮?但見:裹背繫帶頭巾,著上兩領皂衫。”... |
 | 襴衫 概況
中國漢民族傳統服飾之一,始現於唐,興於宋明,古時多為士人所服。因其於衫下施橫襴為裳,故稱“襴衫”。是一種裳下擺接一橫襴的男人長衫。多為宋明時期學子所穿著。
歷史
襴衫這一服飾,在唐代即已出現,《新唐書·車服志》記載:“是時士人以棠苧襴衫為上服......中書令馬周上議:'《禮》無服衫之文,三代之製有深衣... |
 | 爵弁 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古代禮冠的一種,比冕次一級,形制如冕,但沒有前低之勢,而且無旒。色如雀頭,赤而微黑。其形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小後大,用極細的葛布或絲帛做成。這裡說的長與寬指的是爵弁頂上的板狀物的長寬。
通常戴爵弁服時所穿著的是爵弁服。 《儀禮·士冠禮》:“爵弁服:纁裳、純衣、緇帶、韎韐”。鄭... |
 | 韋弁 詞語解釋
wéi biàn ㄨㄟˊ ㄅㄧㄢˋ
韋弁(韋弁)
古代禮冠之一。天子諸侯大夫兵事服飾。用熟皮製成,淺朱色,制如皮弁。 《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 鄭玄注:“韋弁,以韎韋為弁。” 賈公彥疏:“韎是舊染謂赤色也,以赤色韋為弁。” 孫詒讓正義引任大椿曰:“韋弁為天子諸侯大夫兵事之服。戎服用韋... |
 | 冠弁 ɡuàn biàn
1.天子田獵時的裝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 《周禮·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孫詒讓正義:“此王四時常田之服,蓋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
2.古代禮帽的總稱。 《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飾之也。”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倭緞》:“其帛最易朽污;冠弁... |
 | 緇布冠 簡介
古冠式。古人始行冠禮,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
漢蔡邕謂即委貌冠。
緇布冠實際上是一塊黑布,相傳太古時代以白佈為冠,若逢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所以稱為緇布冠。
歷史
《禮•玉藻》:「始冠,緇布冠,自諸侯下達,冠而敝之可也。
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緇布冠繢緌,諸侯之冠也。 」參閱《晉書•輿... |
 | 玄冠 亦稱委貌冠。華夏衣冠中首服的一種,士階層的常用冠帽。玄冠,以玄色帛為冠衣,《儀禮·士冠禮》謂:夏稱“毋追”,殷稱“章甫”,周稱“委貌”。
委貌冠后發展為諸侯朝服之冠,委,即安定,貌,即正容,委貌即禮儀之道。 《通典》:“委貌冠上小下大,長七寸,高四寸,前高廣,後卑銳,無笄有纓,形如覆杯,皂色絹為之。”&nbs... |
|
 | 通天冠 定義
通天冠,也稱高山冠,皇帝戴的一種帽子。 《後漢書·輿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斜)卻,乃直下為鐵捲梁,前有山、展筒、為述,乘輿所常服。”楚莊王通梁組纓似通天冠,秦時採楚冠之製,為乘輿所常服。漢代百官於月正朝賀時,天子戴通天冠。按通天冠自秦至明(除元代外),歷代皆有,清代廢除,亦名“卷雲冠”。參閱... |
 | 籠冠 籠冠
漢代的武弁大冠,是古代形如覆杯、前高後銳,以白鹿皮所做的弁和幘的複合體。但漢代武弁大冠不用鹿皮製作,而用很細的繐(細紗)製作,作好後再塗以漆,內襯赤幘。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與甘肅武威磨嘴子62號新莽墓均曾出土漆〓紗弁,這種冠式在沂南東漢畫像石墓門橫額上也可見到。咸陽楊家灣西漢墓從葬坑出土的戴弁陶俑,弁下有幘... |
 | 武弁 【詞目】武弁
【拼音】wǔ biàn
【注音】ㄨˇ ㄅㄧㄢˋ
【釋義】
(1).武冠。 《後漢書·崔駰傳》:“ 鈞(崔鈞)時為虎賁中郎將,服武弁,戴鶡尾。” 唐韓翃《贈別太常李博士兼寄兩省舊遊》詩:“兩年戴武弁,趨侍明光殿。” 清趙翼《紀夢》詩:“閱罷邸抄正午倦,忽夢遷官戴武弁。”
(2).武官。唐儲光羲《同... |
 | 惠文冠 基本信息
詞目:惠文冠
拼音:huì wén guān
解釋:冠名,古代武官所戴的冠。相傳戰國時趙惠文王所製,故名。漢以後侍中、中常侍都戴此冠。或加黃金璫,附蟬為飾,插以貂尾,因亦稱“貂璫”、“貂蟬”。
相關閱讀
《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三國魏·孟康曰:「今... |
 | 襆頭 襆頭(fútóu),亦名折上巾。又名軟裹。一種包頭的軟巾。因襆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故也稱“烏紗”。後代俗稱為“烏紗帽”。
特點
相傳始於北周武帝。始名帕頭,至唐始稱為襆頭。初以紗羅為之,後因其軟而不挺,乃用桐木片作一山子衫在紗內,使頂高起。裹襆頭時除在額前打兩結外,又在腦後紮成兩腳,自然下垂。後取消前面的結,又... |
 | 漢衣冠 凡是長期以來致力於漢服復興的人都可以稱為漢服復興者。漢服復興者是自從漢服運動開展以來,一直為漢服的複興作出重要貢獻的人。漢服復興者是民族服裝的複興者,又是傳統文化復興者,還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漢服復興者是漢服運動的中堅力量,可以說漢服運動的發展離不開漢服復興者的努力,目前漢服復興者正以幾何級數增長。網絡上主力為百度漢服... |
 | 漢服復興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