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合計 85 詞彙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黑奴起義黑奴起義
簡介 869∼883年伊拉克黑奴反抗阿拔斯王朝(見阿拉伯帝國)的起義。因阿拉伯人稱東非海岸的黑人為贊吉,又稱讚吉起義。阿拔斯王朝時期,大批黑人被販來開採鹽漬地硝石礦等艱苦勞動。 869年9月,自稱阿里後裔的阿里·本·穆罕默德來到巴士拉地區,宣稱奉真主之命來解救黑奴脫離悲慘處境,得到大批黑奴的響應,還有農民和貝杜因部落...
贊吉起義贊吉起義
簡介 贊吉起義(Intifadah al-Zanj) 9世紀巴士拉黑人奴隸反對阿拔斯王朝統治的起義.亦譯津芝人起義、巴士拉黑奴起義。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貴族、巨商從東非桑給巴爾島奴隸市場買進大批黑奴,遣發到幼發拉底河下游的鹽漬地從事捧幹沼澤、採集鹽硝,開闢耕地等繁重的勞動。因阿拉伯語稱桑給巴爾島為“贊吉”,故稱黑...
穆蓋奈爾起義穆蓋奈爾起義
起義簡介 穆蓋奈爾起義(Intifadan al—Muqanna')   中亞河中地區反對阿拔斯王朝和當地大封建主的農民起義(776∼783)。亦譯“穆康那起義”、“粟特農民起義”。起義領袖為哈希姆·伊本·哈金(Hashim ibn Hakim)。因其經常用綠布蒙面,據說是因凡人...
no image巴貝克起義
領導人為胡拉米葉派首領巴貝克(Babik,或Babuk,巴布克),故名。巴貝克生於伊朗阿塞拜疆小商人家庭,早年以放牧和為商隊趕腳為生。 18歲時參加由賈維丹·本·薩赫勒為首領的胡拉米葉教派,該派思想深受瑣羅亞斯德教和馬茲達教派教義影響,以為被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曼蘇爾處死的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復仇為宗旨。 簡介 9世...
翻譯運動翻譯運動
薩拉森(Saracen)的原來意義,係指從今天的敘利亞到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沙漠游牧民族,廣義上則指中古時代所有的阿拉伯人,也可以說薩拉森人就是阿拉伯人;狹義的薩拉森人只用來指中世紀時期地中海的阿拉伯人海盜,他們在9-10世紀最猖獗。他們有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有統一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極少數人信仰...
薩拉森人薩拉森人
字典釋義為:主要指明堂四方的門;學校名,即四門學。還有佛教和武術用。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四門 【拼音】sì mén 【釋義】 1、指明堂四方的門。 2、學校名,即四門學。 3、佛經四門。 4、風水名詞。 5、武術名詞。 詳細解釋 1、指明堂四方的門 《書·舜典》:“賓於四門,四門穆穆。”...
no image四門
曼齊克特之戰乃是1071年在拜占庭帝國與在西亞新崛起的突厥之間的決定性會戰。此役拜占庭軍慘敗,其國王羅美納斯四世甚至被突厥所俘虜。此戰役後,拜占庭帝國喪失了作為優秀兵源補充地的小亞細亞地區,其軍事力量遭受巨大打擊,故而此戰可謂是拜占庭帝國由盛轉衰的一大標誌。 曼齊克特之戰 概述 時間:公元1071年7月4日 地...
曼齊克特之戰曼齊克特之戰
斯瓦希里文化是東非沿海及島嶼各民族創造的一種充滿亞非文化獨特魅力與濃郁風情的文化,也是當年鄭和遠航造訪之“西洋文明”的一部分。這一文化借助於印度洋之貿易季風,由那些跨越大洋的古代商人、冒險家、傳教士、旅行者經千百年之努力融合而成,是古代“亞非文明”的結晶。 [1] 位於肯尼亞東部的拉穆古城是非洲斯瓦希里文化的發源地...
no image斯瓦希里文化
19世紀印度穆斯林反對英國殖民統治、保衛伊斯蘭教哈里發領袖地位的政治運動。亦稱基拉發運動。 來源 19世紀奧斯曼帝國素丹哈米德二世(1876∼1909在位)為了維持其統治,鼓吹泛伊斯蘭主義,自詡為伊斯蘭教的捍衛者,全世界穆斯林的最高宗教領袖——哈里發。並向印度和東南亞派出代表同各地伊斯蘭組織聯繫,求得支持,共同反對...
no image哈里發運動
概述 聖戰者運動(The Mujahidin Movement)   近代印度伊斯蘭教復興運動之一。因其受到18世紀阿拉伯半島瓦哈比教派思想影響而被西方學者稱之為“印度的瓦哈比運動'。它是19世紀初印度著名伊斯蘭學者瓦利·阿拉學派的學者所發起的旨在復興伊斯蘭教正統信仰、反對異端邪...
no image聖戰者運動
引運動背景 19世紀末,英國殖民勢力侵入埃及,並由此向蘇丹滲透。 1873年,埃及國王伊斯梅爾帕夏任命英國殖民者CG戈登為蘇丹總督。 為了統治蘇丹和蠶食中非地區,戈登網羅一批歐洲探險者、退役軍人充當助手。他們橫徵暴斂,同時以武力鎮壓人民的不滿及反抗,以致蘇丹經濟凋敝,人民相繼逃離。 1879年6月,英國脅迫奧斯曼...
馬赫迪運動馬赫迪運動
概述 19世紀,高加索人民反抗沙皇俄國兼併車臣、達吉斯坦及西北高加索的戰爭。高加索地區南與奧斯曼帝國、波斯接壤,北與俄羅斯為鄰,是歐洲通向西亞和南亞的天然走廊。 19世紀初,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併入俄國後,與俄國本土的聯繫為車臣、達吉斯坦和阿迪格所阻。 經過 俄國為兼併這些地區,於1816年派兵向車臣和達吉斯坦腹地...
no image高加索戰爭
亞齊戰爭起源 亞齊戰爭(Ma‘rakah Atjeh)   1873∼1903年印度尼西亞的亞齊人民為反抗荷蘭殖民侵略而進行的戰爭。亞齊位於蘇門答臘島西端,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19世紀以來,英、荷殖民勢力為控制馬六甲海峽在亞齊角逐。 1871年英、荷雙方簽約,荷蘭承認英國在荷屬東...
no image亞齊戰爭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語: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於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該王朝統治時期,中世紀的伊斯蘭教世界達到了極盛,在哈倫·拉希德...
伍麥葉王朝伍麥葉王朝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語: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於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該王朝統治時期,中世紀的伊斯蘭教世界達到了極盛,在哈倫·拉希德...
阿巴斯王朝阿巴斯王朝
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因其旗幟尚黑,故中國史籍稱其為“黑衣大食”。 阿撥斯王朝時期乃是阿拉伯的黃金時代。 (也有一說是波斯貴族) 747年,奴隸出身的艾卜·穆斯林領導呼羅珊人民舉行起義,於752年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阿拔斯派首領、伊拉克的大貴族艾卜勒·阿拔斯利用人民起義的力量建立起阿拔斯...
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
在阿布·阿拔斯(其外號“薩法赫”意為屠夫)對倭馬亞家族的屠殺中,有一名倖存者阿卜杜勒·拉赫曼(即日後的埃米爾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逃至西班牙地區,並與756年那裡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該政權在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崩潰之後長期以科爾多瓦為中心統治伊比利亞半島廣大地區,成為歐洲最重要的伊斯蘭教政權。 簡介 科爾多瓦哈里發...
no image阿撥斯王朝
...
no image後倭馬亞王朝
...
白衣大食白衣大食
...

合計 85 詞彙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