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冕 基本詞義
詞語注音
五冕: wǔ miǎn ㄨˇ ㄇㄧㄢˇ
詞語解釋
古代帝王祭祀時戴的五種禮冠,指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 《周禮·夏官·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紐。” 鄭玄注:“冕服有六,而言五冕者,大裘之冕蓋無旒,不聯數也。”參閱《周禮·春官·司服》。
相關詞語
五則五月糶新谷五合六聚... |
 | 席帽 【拼音】xí mào
【注音】ㄒㄧˊ ㄇㄠˋ
【條目】席帽
【引證解釋】
古帽名。以藤蓆為骨架,形似氈笠,四緣垂下,可蔽日遮顏。晉崔豹《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韋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飾……丈夫藤蓆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皇甫氏《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尋,但見席帽,半破... |
 | 霞冠 xiá ɡuàn
道士帽。唐孟郊《同李益崔放送王煉師還樓觀兼為群公先營山居》詩:“霞冠遺彩翠,月帔上空虛。” 元朱德潤《石民瞻山圖》詩:“采芝者誰子,霞冠赤霜袍。”... |
 | 象邸 基本信息
拼音 xiàng dǐ
注音 ㄒㄧㄤˋ ㄉㄧˇ
基本解釋
解釋1.古時貴族皮帽內頂上用象骨做的底子
詳細解釋
《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象邸、玉笄。” 鄭玄注:“邸,下柢也,以像骨為之。” 賈公彥疏:“邸,下柢也者,謂於弁內頂上以像骨為柢。”[1]... |
 | 小帽 小帽,即“二人轉小帽”,是一種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調,是和二人轉正文對比起的民間叫法,比正文更短小,在正文前邊加演,是和二人轉的產生髮展,和群眾的欣賞習慣相適應的。其實,小帽是民歌、早年的群眾歌曲、老詞老曲(“鋪地錦”、“茉莉花”“張生遊寺”“對花”“採茶”“放風箏”等)。二人轉加演“小帽”,為了排腔溜調,有獨立內容和表演... |
 | 玄紞 xuán dǎn
1.古代禮冠上系塞耳玉的絲帶。 2.古代有皇后親織玄紞之事,後因以玄紞指女紅。... |
 | 壓發帽 詞語解釋
yā fā mào 壓發帽(壓發帽)
一種睡帽。用以保護髮型,使頭髮不凌亂。
沙汀《困獸記》二二:“大廳上空空如也,只有僕人張貴戴著頂絨布的壓發帽,手裡拈著一張白紙單兒,正在一面默讀,一面搬著指頭計算賬目。 ”
詳細描述
現代帽類名稱,一種晚間睡眠時保護頭髮整齊用的帽子。大多用棉毛布或各類富有彈性... |
|
 | 鴨舌帽 鴨舌帽———特色是帽頂平且有帽舌,俗稱鴨咀帽。帽緣從兩寸到四寸,寬窄也有不同。鴨舌帽最初是獵人打獵時戴的帽子,因此,又稱狩獵帽,因其扁如鴨舌的帽沿,故稱鴨舌帽。在今年春夏季,鴨舌帽開始和時尚運動風結合,許多設計師在設計具有運動情調的服裝系列時都喜歡用鴨舌帽來搭配。
名人示範
麥當娜在英文版《Bazaar》封面上展示... |
 | 煙墩帽 明代宦官戴的一種禮帽。式如大帽,簷直而頂稍細,冬用天鶴絨或紵縐紗,夏則用馬尾結成之,上綴金蟒珠玉等,亦內臣所戴。陽城明墓出土俑有此式,俑藏四川省博物館。但煙墩帽亦見於其他人員所戴,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之十七·袁參政樞》:“公(袁可立子)戎裝遺像,煙墩帽,飾雜寶。 ”... |
 | 雨纓 詞語信息
【詞目】雨纓
【拼音】yǔ yīng
【釋義】清時的一種便禮帽。官員祈雨時或暑月戴用。因帽後亦拖帽纓,故稱。
詳細解釋
清時的一種便禮帽。官員祈雨時或暑月戴用。因帽後亦拖帽纓,故稱。
《清會典事例·禮部·冠服》:“凡祈雨,承祭官及陪祀官,各雨纓素服。” 清昭槤《嘯亭續錄·親禱》:“康熙中,孟夏間久... |
 | 玉葉冠 yù yè guān
唐高宗武后女太平公主冠名。其冠以玉為飾,為稀世之寶。... |
 | 齋冠 zhāi guān ㄓㄞ ㄍㄨㄢ
齋冠(齋冠)
冠名。 《後漢書·輿服志下》:“一曰齋冠,高七寸,廣三寸,促漆纚為之,制如板,以竹為裡。初, 高祖微時,以竹皮為之,謂之'劉氏冠', 楚冠制也。民謂之鵲尾冠,非也。祀宗廟諸祀則冠之……此冠高祖所造,故以為祭服,尊敬之至也。”
劉氏冠的雛形正是齋冠,齋冠是先秦時期楚... |
 | 氈帽 關於氈帽
基本解釋
1.氈制的帽子。
詞語分開解釋
氈: 氈(氊) zhān 用獸毛或化學纖維製成的片狀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業上的墊襯材料:氈子。氈帽。氈靴 詳細>>
帽 : 帽 mào 蓋頭的東西:帽子。草帽。涼帽。軍帽。禮帽。器物的頂罩或套兒:筆帽兒。螺絲帽兒。
歷史淵源... |
 | 遮陽帽 遮陽帽,由帽舌和帽身所構成,帽舌為雙層或雙層以上,上層帽舌可附著在下層遮陽帽舌上,在帽舌後方具有直立的圓弧面,圓弧面上具有成水平面的帽頂,根據需要,在兩層帽舌之間可填入一層隔熱層,在帽頂的水平面上,設有安裝附加物的插置孔,當採用空心帽身時,帽夾上留有安裝附加物的扣孔。本發明可充分發揮遮陽帽帽舌的遮陽作用,並可添加各種附... |
 | 中官帽 古代帽名,明代有此式。後列三山,並增方帶二條垂於後,無職官亦有戴者。惟頂後垂方紗一帽,為內使所戴,也叫做“內使帽”。... |
 | 忠靖冠 釋義
是指明代嘉靖年間制定的官帽之一。
主要特點
其冠式以鐵絲為框,烏紗、烏絨為表.帽頂略方,中間微起,前飾冠染,壓以金線;後列兩翅,亦用金緣。四品以下不用金線,改用淺色絲線。冠染視品級而定。
相關記載
1.《明史·輿服志》三說:“明嘉靖七年,世宗制忠靜冠服圖,教諭之曰:……聯因酌古玄
端之製,更名&... |
 | 竹皮冠 基本信息
詞目:竹皮冠
拼音:zhú pí guān
注音:ㄓㄨˊ ㄆㄧˊ ㄍㄨㄢ
詞語解釋
秦 末 劉邦 以竹皮所作之冠。
《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 劉氏冠'乃是也。” 裴駰集解引應劭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鵲尾冠是也。” 司馬貞索隱引應... |
 | 柱後 【拼音】
zhù hòu
【注音】
ㄓㄨˋ ㄏㄡˋ
【引證解釋】
[1]
1. 執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種帽子。也稱惠文冠、獬豸冠。 《後漢書·輿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筩,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
2. 借指執法官、御史等。 《文選·左思》:“詰朝陪幄,納言有章。亞... |
 | 組纓 詞語信息
zǔ yīng ㄗㄨˇ ㄧㄥ
組纓(組纓)
詞語解釋
(1).古代系冠的絲帶。其色因地位而異。 《禮記·玉藻》:“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玄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墨子·公孟》:“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其國治。”《楚辭·招魂》:“放敶組纓,班其相紛些。... |
 | 弁冕 biàn miǎn
1.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禮之服用冕﹐通常禮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禮帽。
2.泛指漢官服式。
3.猶魁首。
4.引申為居首。
5.謂達官貴人。猶冠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