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喀喇汗王朝

喀喇汗王朝(Karakhanid Empire)是由突厥民族建立的,位於中亞地區和我國新疆西部的一個國家,在其強盛時期為強大的中亞帝國。

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版圖囊括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南部以及我國新疆西部。有關該王朝的建立者及其建立時間問題,一直是個未能破解的歷史之謎。長期以來,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諸家觀點多是順便提及,僅“樣磨說”、“葛邏祿汗族——處月和样磨說”和“西遷蔥嶺西回鶻說”進行了具體的論證,且影響較大。

1041年,汗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汗國後來成為西遼的附庸,1211年汗國貴族暴動,東部汗國滅亡;西部汗國後淪為塞爾柱帝國的附庸,後又轉為西遼的附庸,1212年為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所滅。

簡介

喀喇汗王朝是指9∼13世紀初突厥回鶻人與葛邏祿人在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今新疆喀什、阿克蘇、和田、伊犁地區建立的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王朝。亦稱“哈卡尼耶”,“哈拉汗王朝”,“大石(大食)”,“黑汗王朝”或“蔥嶺西回鶻”。

唐朝末年回鶻西遷時,其中一支在汗族龐特勤率領下西奔楚河地區葛邏祿部,後龐特勤臣服了葛邏祿及其他的突厥部族,建立了統一的王朝,史稱喀喇汗王朝。 (回鶻、葛邏祿即為今天的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喀喇汗也即為回鶻)。

傳說王朝的開國者是薩圖克·布格拉汗之祖闕毗伽·卡迪爾汗。實行雙汗中央集權制,國力強盛。但到了汗朝後期,王朝演變成了相當鬆散的多民族部落聯合體,在汗朝北部的海押立、阿力麻里等省份、城市出現了一系列小汗國。

1041年,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兩部分別於1211年和1212年滅亡。

名稱

喀喇汗王朝,據大約在1077年成書的喀什噶爾(今中國新疆喀什)人麻赫穆德·喀什噶裡(Mahmūd al-Kashgharī)撰《突厥語大詞典》(Dīwān lughāt al-Turk)提供的片斷材料,該汗朝自稱“可汗王朝”(al-Khaqaniyya)或“汗朝”(al-Khā-niyya)。

現今學界常常稱之為喀喇汗朝(Qara Khanids),這是19世紀歐洲東方學家和錢幣學家給起的名字,因為該汗朝的許多大汗稱號中多有喀喇(Kara)的字樣。在伊斯蘭世界文獻中,該汗朝由於其副汗或小汗的稱號中常有伊利(ilek/ilig)的字樣,有時還被稱為伊利克汗朝(Ilek-Khans)。皇室自認是波斯民間傳說中圖蘭人國王阿弗剌昔牙卜後人。

喀喇汗的“qara”是突厥語“偉大”、真正之意,並不是該詞的另一個意思“黑”。有把“喀喇汗”譯為“黑汗”的都是對突厥語一知半解者(伊朗史家烏特比說他們穿黑衣用黑旗,但實際上他們更常用紅旗)。

其可汗自稱“桃花石汗”或“東方與秦之主”。在喀喇汗國人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在《突厥語大詞典》中解釋為秦是由桃花石(宋國,即宋朝)、契丹(遼朝)和喀喇汗國組成。

歷史

汗朝源流

汗國的歷史非常瑣碎,與該汗朝同時代的文獻,如加瑪勒·哈爾希(Jamal Qarshī)引用的11世紀《喀什噶爾史》,佚名撰《博格拉汗傳》(Tazkirat al -Bughrahan)中有些片斷講到該汗朝,但這些記載帶有明顯的傳說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宗教詠史詩的性質。

近年,利用錢幣銘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對汗朝世系和諸汗在位年代多有補正。但是,諸汗名字、稱號時時添減變換,因而難於排列出明晰的、確切的世系,喀喇汗皇室的起源問題也未解決。當前,學界有起源於樣磨(Yaghma)(公駝是樣磨部落的圖騰,同時該部佔有喀什噶爾與納倫河)、葛邏祿(qarluq)、熾俟(Chigil)、葛邏祿-樣磨等說。

諸說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補充。近年來,葛邏祿說較佔優勢,因為喀喇汗王朝初期版圖原來主要是三姓葛邏祿的活動區域,而且喀喇汗王朝主力軍是由三姓葛邏祿之一的熾俟構成的。

但是,在9世紀上半期喀喇汗王朝建立前夕,九姓回鶻近支樣磨部已遷入葛邏祿駐牧的部分地區,特別是佔有了喀喇汗王朝的重要中心之一,後來東部喀喇汗王朝的都城喀什噶爾。而且文獻中也有樣磨帝號為博格拉汗(公駝汗,此為喀喇汗的諸稱號之一)的記載,所以皇族出自樣磨說也不無根據。 [1]

另一方面,西奔的回鶻十五族(即托古茲古茲)也溶入喀喇汗王朝。 《突厥語大詞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即出身於喀喇汗王朝的皇室,但據他稱喀喇汗的皇室是阿弗剌昔牙卜的後人。並在其書中指出,回鶻人在高昌一帶(唐西州治下,即高昌回鶻)生活,信仰佛教,並收錄有當時的詩歌,提到回鶻人時說他們是兇惡的異教徒。但對於回鶻與喀什噶爾的喀喇汗王朝之間的關係並無只言片語的記載。 [2]

建國

傳說開國者是薩土克·博格拉汗之祖毗伽闕·卡迪爾汗。有人認為,這是回鶻滅亡後,龐特勤率領部落向西投奔葛邏祿後即可汗位的名稱。

回教立國

汗國建立之初並非回教國家,與突厥汗國、回鶻汗國等游牧汗國類似,他們最初是薩滿教教徒與拜火教教徒,也有一些摩尼教徒與佛教徒。第一位改宗回教的大汗是第三任大汗薩圖克·博格拉汗。

毗伽闕·卡迪爾汗去世後,其子巴茲爾繼承汗位,為阿爾斯蘭汗;另一兒子奧爾古恰克稱博格拉汗。巴茲爾去世沒有傳位於其子,而傳位於其弟奧爾古恰克。奧爾古恰不欲帝位按傳統傳給侄子也就是巴茲爾之子薩圖克。

受薩曼王朝穆斯林的影響,薩圖克早年就歸信了伊斯蘭教,成為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並且在其影響下,屬下信教一些王室成員也改宗回教。由於改宗回教,薩圖克得到了汗國西部穆斯林及本國穆斯林的支持,實力大增,因此引起與叔叔奧爾古恰克的警惕。

隨著實力的增加,薩圖克也有了奪回帝國的野心。公元915年,在自己經營多年的古拉姆近衛軍,以及薩曼王朝穆斯林的援助下,他以武力從信仰薩滿教的叔父手中奪取了政權。奪位之後,薩圖克自稱蘇丹·薩圖克·博格汗,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在國內推行伊斯蘭教。並且按波斯伊斯蘭國家模式建立了伊斯蘭教法統治,創建官僚​​隊伍與管理機構,設立宗教法庭,宗教領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地位,宗教學者隊伍日益擴大,寺院經濟大量發展。

薩圖克去世後,其子穆薩(巴依塔什)繼位。在蘇菲派教士的幫助下,穆薩實現了汗朝的伊斯蘭化。約960年穆薩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20萬帳突厥人入教。從此正式開始了第一個突厥語民族伊斯蘭王朝的歷史。

穆薩統治​​時期,繼續大力推行伊斯蘭教法統治,在王朝各地普遍設立宗教法庭,建立清真寺、經文學校和麻札,今喀什皇家經學院的遺址還為當地人所共知。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