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孟子·盡心上

孟子盡心上及翻譯

第一章到二十三章

(一)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1]

孟子說:“儘自己的善心,就是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養護自己的本性,以此來對待天命。不論壽命是長是短都不改變態度,只是修身養性等待天命,這就是確立正常命運的方法。”(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①。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②,非正命也。”

孟子說:“沒有一樣不是天命(決定),順從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運;因此懂天命的人不會站立在危牆下面。盡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運;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運。”

①岩牆:就要傾塌的牆。 ②桎梏:拘禁犯人的刑具。

(三)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說:“尋求就能得到它,捨棄就會失掉它;這樣尋求就有益於得到,因為所尋求的存在於我本身之內的緣故。尋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運,這樣尋求無益於得到,因為所尋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緣故。”

(四)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說:“萬物之理我都具備了。反問自己,所具備的道理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快樂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沒有比這更近的了。”

(五)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孟子說:“做了而不明白,習慣了而不覺察,一輩子走這條路,卻不知道那是條什麼路,這種人是一般的人。”

(六)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說:“人不能沒有羞恥心。把沒有羞恥心當作羞恥,那就不會有恥辱了。”

(七)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說:“羞恥對於人關係大極了。玩弄權術詭計的人,是到處不講羞恥的。不認為不如別人是羞恥,怎麼能趕上別人呢?”

(八)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

孟子說:“古代的賢君好善而忘記自己的權勢;古代的賢士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們樂於行道而忘記了別人的權勢,所以王公大人不恭敬盡禮,就不能常常見到賢士。相見尚且不可多得,更何況要把他們當臣屬呢?”

(九)孟子謂宋勾踐曰①:“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無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無所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宋勾踐問道:“怎樣就能做到悠然自得無所求呢?”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說:“崇尚德,愛好義,就能悠然自得無所求。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掉義,得誌時不背離道。窮困時不失掉義,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誌時不背離道,所以不會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誌時,施給人民恩澤;不得誌時,修養品德立身在世。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誌時還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註釋】①宋勾踐:人名,身世不詳。

(十)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孟子說:“等文王(那樣的聖君)出現才奮發的,是平凡的人。至於傑出人物,即使沒有文王出現,也能奮發有為的。”

(十一)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①,如其自視■然②,則過人遠矣。”

孟子說:“把韓魏兩大家的財富增加給他,如果他還自認為沒有什麼,那他就遠遠超過一般人了。”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