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喫茶養生記

全書二卷。日本第一部茶的著作。收在《大藏經補編》第三十二冊。上卷為〈五臟利合門〉,敘述肝肺心脾腎五臟與酸辛甘苦鹼五味的關係,說明寺之效用。又引《爾雅》、《廣州記》、《茶經》、《本草拾遺》等書,解說茶名字、茶樹形花葉形、茶功能、採茶時節等。下卷為〈遣除鬼魅門〉,列出飲水病、中風手足不從心病、不食病、瘡病、■氣病等五種病相,說明以桑湯治療的方法,並詳述桑粥法、桑煎法、服桑木法、含桑木法、桑木枕法、服桑葉法、服桑椹法,以及服高良薑法、喫茶法、服五香煎法等。本書為榮西七十四歲時所著。關於作者

榮西禪師

日本臨濟宗的初祖榮西禪師(又譯作“容西”)(1141∼1215)。

榮西禪師開山榮西,字明庵,號千光、葉上。生於永治元年(1141年),為備中(岡山縣)吉備津宮世襲神職賀陽氏之子。 14歲落髮為僧,在比叡山修天台密教,後兩次入宋留學,將禪傳入日本。此外,他從中國帶回茶樹種子,鼓勵在日本栽培,並普及飲茶之法,故以“茶祖”聞名。

中國之行

十二世紀時,中日雖未有正式邦交,但民間已經貿易頻繁,商人、僧侶的往來甚為活躍,日僧赴中國學禪返國弘揚者為數甚多。榮西禪師初學顯密二教於比叡山,尤擅長於台密,為葉上流的創祖。榮西為研究禪法,兩度入宋,參謁天台山萬年寺虛庵懷敞禪師,承襲臨濟宗黃龍派的法脈,而後發展成日本禪宗的主流。

日本禪宗雖早於奈良時代即開始流傳,但並不興盛,真正獨立成宗,造成廣大影響者,首推榮西禪師所開創的臨濟宗。榮西禪師自宋歸國後即全力倡弘禪法,在他不斷推展下,禪宗呈現朝氣蓬勃的景象,其後又陸續有宋、元高僧來到日本,使臨濟宗愈見興隆,故榮西禪師被尊為日本臨濟禪門祖師。

《喫茶養生記》《喫茶養生記》一書作者為榮西禪師。他最偉大的功績之一是將佛教的禪宗流派之一――臨濟宗和中國的飲茶習俗傳入了日本。

榮西禪師1141年生於古時日本備中的吉備津。終年75歲。始曾專研天台密教,創立葉上流派,人稱葉上上人。初次渡海入宋時年僅28歲,參拜了天台山後,於當年返回東瀛。 19年後再度來到中國。重登天台山拜萬年寺的虛庵懷敞為師,49歲時受菩薩戒,51歲回到日本。

在宋期間榮西不僅拜師、參禪修行,還親身體驗了宋代喫茶風俗,對茶的藥效深有感受。他返回扶桑時帶回了茶種,並鼓勵種植。

關於本書

內容概要

《喫茶養生記》主要論述茶的藥物性能,甚少提及喫茶方法和思想性。但這一點卻因證明了茶傳入日本初期時主要重視藥效,從而使本書在記述日本茶道的發展、形成過程中成為了一座里程碑。本書的內容證明:日本人接觸和飲用茶是從實用這一前提開始,而後才發展成為今天的茶道。

《喫茶養生記》以序章開始,本論由兩卷構成:上卷是“五臟和合門”,下卷是“遣除鬼魅門”。上卷的理論是從五臟調和的生理角度展開,下卷則是以驅除外部入侵病因的病理學觀點為立論之本。

序論中,榮西開門見山道出主題:“茶也,末代養生之仙藥,人倫延靈之妙術。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昔嗜愛之。從昔以來自國他國俱尚之。今更可捐乎。況末世養生之良藥也,不可不斟酌矣……”

此書著於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當時日本國內世態動亂,佛門之內,紛亂四起,寺與寺間爭戰不息。這使榮西禪師強烈地意識到末世來臨。他認為提倡喫茶可使世人安心靜思,強身健體,消除雜念,擺脫亂世苦惱。

榮西將中國的五行、印度的五大思想巧妙地結合起來與身體五臟並行相列:

“以五臟宛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又宛五方,東、西、南、北、中也。 肝,東也,春也,木也,青也,魂也,眼也。肺,西也,秋也,金也,白也,魄也,鼻也。 心,南也,夏也,火也,赤也,神也,舌也。脾,中也,四季中也,土也,黃也,志也,口也。 腎,北也,冬也,水也,黑也,想也,骨髓也,耳也。此五臟受味不同,​​一臟好味多入,則其臟強,克傍臟、互生病。其辛、酸、甘、咸之四味琣酗均A食之。苦味恆無,故不食之是故。四臟恆強,故恆生病(其病日本名云心助也)。若心髒病時,一切味皆異,食則吐之,動不食萬物。今用茶則治心臟,為令無病也。”

榮西指出,心臟為臟中之王者,五味中的苦味,由於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常食用,故心髒病患者較多。作為對策,他提倡經常喫茶,藉以滋養心臟,祛病強身。因為人的心身安定,世態便可安寧。

榮西讚歎了茶的不尋常之處,認為它是一種聖潔高貴之物,它可上通神靈、諸天之境,下救為飲食所侵的人們,是治百病的仙藥。 “貴哉茶乎,上通神靈諸天境界,下資飽食侵害之人倫矣。諸藥唯主一種病,各施用力耳,茶為萬病之藥而已。”

榮西在《喫茶養生記》中所想闡明的是茶對人體生理上的藥用效能。明確地揭示出茶在傳入日本初期,日本人只重視藥用功效,不注重思想性,更無完整的茶道中點茶的規矩和思想體系。

通過《喫茶養生記》可以明確地看到茶是由中國傳入日本,其傳播人是日本的僧侶。此書對於以後“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奠基作用。

傳播禪心與茶德

雖早在奈良朝時期日本已將茶引入,但並不盛行。由於榮西由宋攜回茶種,種植於築前背振山及博多聖福寺,又贈送高辨三粒種子栽植於母尾,不久分植於宇治,為宇治茶園之始,漸漸地使茶更廣泛種植,榮西因此被尊為「日本的茶祖」。  

中國宋朝時期禪法已甚流行,而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故禪林逐漸有喫茶的風氣;喫茶的禮儀、行法更成為禪門中重要的一環,於是有「茶禪一味」的說法。榮西將宋朝禪院的茶風引進日本,歸國後首度於鎌倉壽福寺、博多聖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設立每日修行中喫茶的風習。建曆元年(公元一二一一年),榮西撰《喫茶養生記》一書,為其晚年最後的著作,傳禪心與茶德。建保二年(公元一二一五),榮西獻上二月茶,治癒了源實朝將軍的熱病,自此,茶風更為盛行。

並稱日本三大古茶書

從名古屋乘新幹線西行兩個小時,就到了岡山市。岡山古代屬吉備國,公元1141年4月,《喫茶養生記》的作者、日本茶道史上被尊為茶祖的榮西禪師就誕生在今岡山市郊的吉備津。榮西(1141—1215),又號千光、明庵,俗姓賀陽氏,幼名千壽丸。其父賀陽秀重是吉備津宮(今吉備津神社)的神官。榮西幼年的時候,跟從父親誦讀佛教的俱舍頌,到了十四歲(1154年)便在比叡山(今京都市東北)延歷寺出家,號為榮西。延歷寺是日本天台宗的總本山,創始人最澄大師(767—822)曾在中國留學,學習天台宗、密教、禪宗等佛教思想和戒律。最澄之後的慈覺大師(園仁,794—864)、智證大師(園珍,814—891)等也都曾在中國留學。他們回國以後帶來了新的學風以及活躍的學術空氣但是唐朝末年,日本停止向中國派遣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陷於中斷狀態。所以到了榮西在延歷寺出家的時候,日本佛教的發展也因為沒有新的思想注入而處於停滯狀態,教學僵化,徒具形式。目睹這種狀況,榮西從21歲起便決心到中國去留學。經過數年準備,1168年4月,28歲的榮西從博多(今福岡市)乘商船出發,踏上留學之路。一星期後,抵達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此時中國已進入南宋時代。榮西先後訪問了廣慧寺、天台山、萬年寺、阿育王寺,於9月回國,攜回了《天台新章疏》60卷。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