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本篤會

本篤會是天主教的一個隱修會,又譯為本尼狄克派,他們遵循由努西亞的聖本篤在6世紀時所製訂的規章。該規章逐漸地在意大利和高盧等地傳播開來。到了9世紀時本篤規章已為西歐和北歐普遍採用,本篤會修道院成為知識、文學和財富的寶庫。 12∼15世紀期間本篤會開始沒落,後來實施改革,院長的任期改為固定的期限,修士要對會眾而不是在特別的房子裡宣誓等,因而使本篤會獲得新生。宗教改革運動實際上使本篤會在北歐幾乎絕跡,在其他地方也衰退下來。 19世紀另一次復興行動加強了歐洲的規章,尤其是在法國和德國,導致在世界各地建立新的教會。本篤會隱修院的象徵是十字架及耕地的犁。簡介

本篤會是天主教隱修會之一,一譯本尼狄克派,529年由貴族出身的意大利人本篤所創。他手訂會規,規定會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財,一切服從長上,稱此為"發三願"。本篤會會士每日必須按時進經堂誦經,詠唱"大日課",餘暇時從事各種勞動。會規要求祈禱不忘工作,視遊手好閒為罪惡。後來該會規成為天主教修會制度的範本。

529年,本篤會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諾山的羅馬神廟舊址建造第一座修院,至今仍為西歐著名修院。會士們除完成日常的靈修活動外,還謄抄古籍及從事宗教藝術與教育事業,對保存歐洲古代文化遺產有一定作用。該會傳統尤重教會音樂,特別擅長詠唱相傳為格列高利一世創作的格列高利頌調,今法國、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國的本篤會修院仍保持這一傳統。當時入會者除平民外,也有貴族,會士中出現過不少聖徒和學者。

9世紀後,許多修院會規鬆弛。 10世紀時,法國克呂尼修院首先發起改革運動,稱"重修本篤會"。 11世紀初在法國第戎附近的西多曠野又有西多會產生,在法國夏特勒山聖徒勃羅諾創辦有加都西會。 15-16世紀時,因會士到殖民地傳教,該會的隱修性質逐漸消失。

修道生活

修道

本篤會的修道生活就是基督徒的生活,也是初期教會基督徒所表達的生活方式,為福音作證的生活,一千五百年來,本篤會的團體還存在著,多少本篤會士成功的度了這種生活。這樣,我們可向世界宣布,這種生活是有效的,也是有意義的,本篤會是可以找到天主及天主旨意的一種生活方式。本篤會神修是以基督為中心,在聖神領導下的基督徒團體,具體來說,便是在一部會規、一位會父及會士組成的修道團體。它的最大特色,是在團體中的修行成長、顧全身心靈三方面均衡發展,與動靜合宜具有韻律性的生活。為了使每人在身心靈三方面都得到培育,本篤把一天的時間分為祈禱、讀書與工作,三者並重,而且相互有關。簡單而論,本篤會的時間就是天主的工程。例如以祈禱的精神讀書,在工作中反复玩味在祈禱與讀書時所獲得的靈感或知識,使它成為成長的助力,常常以樸實單純、悔改謙虛的態度進入祈禱,無論團體祈禱或個人祈禱都要如此。

聖本篤沒有教導祈禱的步驟,但他的指示是清楚的,以純真的心靈、痛悔的眼淚時常祈禱,就像耶穌對撒瑪黎雅婦人所說的:“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在默念聖書中個人聆聽天主的聖言,默默的與主相遇,享受天恩的沐浴。對於我們來說,有時候我們祈禱並不是為了與主相遇,更多的是在走形式,而並非真心的去祈禱,只是不得以而為之。我認為祈禱並不是非用一些固定的經文不可,祈禱是與天主來對話,而不是為了說給人聽,但我並不是反對公共的祈禱,而是說應在祈禱時全心的投入,真真切切地與主交談,誠誠懇懇的與主對話,除去那些虛偽的形式,保留一顆真誠的心。正如聖本篤的教導,祈禱沒有固定的步驟,最重要的是用心。若只有固定的形式就很容易形式化,失去祈禱的真意,而且也不易養成祈禱的習慣,當獨處的時候就不知怎樣祈禱了。

工作

本篤會士除了祈禱外還有被分配的個人工作,他們視團體生活的需要和個人能力而分工,有些人力氣大,就去挖地種菜,有些人會某種手藝、技巧,就作些手工,所有人都輪流進入廚房工作。不過工作時間沈浸在祈禱的氛圍內。有人說:「隱修生活如同​​一曲音樂、一首詩,有它的秩序,有它的節奏。」本篤會的特點就是給團體生活賦予一個秩序。有固定的時間舉行禮儀、誦讀聖書、工作。所以我們說:本篤會的全部時間就是一個祈禱,在祈禱的氣氛之下造成和諧的團體生活。這樣的生活是一種幸福,一種讓人嚮往的生活。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和生活與他們的生活竟是這樣的相似:他們有祈禱,我們也有;他們有閱讀,我們有學習;他們有勞動,我們有體育及業餘勞動。但有唯一的不同就是:我們的這些生活缺少祈禱的氛圍,如同一道美味可口的菜沒有放鹽,食之無味。為什麼我們不在工作的時候也作為一種祈禱呢?那樣我們的生活也將是幸福的。其實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這樣,只是很多時候忽略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把祈禱作為我們生活的重點,沒有把主耶穌作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我們往往只注重外在的追求,卻忘記了真正應該做的事,真是捨本逐末,荒唐!

修身養性

本篤是一位十分明智的導師,他不教如何作祈禱,只要求敬畏之心。 “會規”靈修的最大後果就是喜樂,本篤會洋溢喜樂與和平,是大家熟知的,也是“會規”中不斷提出的。本篤會的神修境界是以一顆真誠的心,懷著痛悔的眼淚,在生活中表達出愛基督在萬有之上,並意識到主的國度臨在著,以禮、以敬顯出對主的希望及擁有基督的平安,並歸光榮於天主。

本篤會的生活就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是我們追求目標,在我們的生活中應注入本篤的靈修精神,用祈禱的心來面對每一天,以基督的精神生活每一刻,讓我們的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們內生活。

女修道院

簡介

米斯泰爾的本篤會聖約翰女修道院位於里斯格里斯河流域中心,是卡洛林王朝時期極具基督教革新運動特徵的修道院之一,修道院內的壁畫和羅馬時期的水彩繪畫,展示了瑞士的宗教藝術,堪稱瑞士最偉大的藝術傑作。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本篤會是天主教隱修會之一,公元529年由貴族出身的意大利人本篤所創。他親手訂立會規,規定會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財,一切要服從長上,稱此為發三願。本篤會會士必須每日按時進經堂誦經,詠唱大日課,餘暇時則從事各種勞動。會規要求祈禱不能脫離工作,視遊手好閒為罪惡。後來該會規成為天主教修會制度的範本。公元529年,本篤會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諾山的羅馬神廟舊址建造第一座修道院,至今仍為西歐著名修道院。會士們除完成日常的靈修活動外,還謄抄古籍及進行其他宗教活動等。

本篤會創始人聖本篤(公元480―547年),於529年創立聖本篤會。關於聖本篤的德行和事蹟曾有人用對話的形式記述下來,從中可以看出聖本篤對靈修和道德方面的卓越見解。本篤自小就形成了世界觀;待到成年,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始終沒有沉溺於聲色中。在世時他的生活本可以盡情享樂,但他看破紅塵,把繁華世界視之若糞土。

歷史和現狀

聖本篤出身於意大利努西亞省的一個名門家庭,父母派他去羅馬學習文學,然而他目睹許多同窗誤入歧途。一踏上社會,他就擔心虛浮的社交會使自己徹底墜入地獄。

所以毅然止步而退,放棄文學,離別家園,捨棄財產,開始尋覓修道之路,自此以後,聖本篤便大智若愚地隱居了。

米斯泰爾的本篤會聖約翰女修道院內壁畫的保存得益於聖誕節的卡片活動。這些壁畫是於9世紀在米斯泰爾的聖約翰修道院繪製的。該修道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註冊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些舉世無雙的壁畫之所以得以保存還要歸功於米斯泰爾處於瑞士東南部的偏僻地理位置,那兒的人們都講羅馬尼亞語,這是第四種國家語言。為了將來的子孫後代,很有必要保存這些壁畫,並對它們進行重修。

由於瑞士聯邦有補助金,所以卡片活動會獲得雙倍收益。格里森州靠近瑞士邊境,路更窄,山更高,城鎮更小,數量也少。通往意大利的邊境城鎮則被圍牆完全圈住,只有一輛小轎車那麼寬的街道上佈滿了鵝卵石。米斯泰爾的聖約翰修道院建於公元8世紀,直到現在還有18個修女在此修行、生活。

修道院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小禮拜堂中的卡洛林王朝的壁畫。其中許多壁畫已經腐爛了,但是所保存下來的壁畫中蘊藏的絕妙藝術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也是無可比擬的。裡面不允許拍照,所以只能用語言來描述它。這個偉大建築及其蘊含的文化遺跡會使遊客產生一種奇異的古代感覺。在小禮拜堂的後面有一個墓地。遠處山上的城堡正好從後面越過意大利的邊界線。

米斯泰爾峽谷和米斯泰爾城鎮本身也是值得遊覽的。四周環繞的大山高聳入雲。瑞士人主要講羅馬尼亞語-一種地方方言。從米斯泰爾往一個很高的關口上走,就回到了意大利的高山區。在關口的最高處,遊客們偶爾會遭到暴風雪的襲擊。

修道院

被稱為"法蘭西庭院"的法國中部羅亞爾河流域一帶是最具有法國特點的地區。河流兩岸從大西洋吹來的海風帶給這個地區溫和的氣候。這裡的古城都是地地道道的法蘭西風格。修建在羅亞爾河邊的羅亞爾本篤會修道院位於巴黎以南200公里,修建於1059年,可以容納5000人,修建後的三個世紀裡成為教民朝聖路途上的一個重要修道院和歇息處。現存的修道院主要修建於17世紀, 1840年差點兒被拆毀,從1975年開始有計劃地修復修道院內部建築,成為法國古堡遊覽中的名勝,並且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創始人

聖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480年-547年),又譯聖本狄尼克,意大利天主教教士、聖徒,本篤會的創建者。他被譽為西方修道院制度的創立者,於1220年被封為聖徒。是天主教會重要聖人之一。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聖號即來源於他。他經常與《元素論》作者聖安東尼奧一起供奉,侍候於聖保羅左右。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持《修院聖規》,神情悲憫,呈慈悲相。 [2]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