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又稱邏輯效度,是指項目對欲測的內容或行為範圍取樣的適當程度,即測量內容的適當性和相符性。成就測驗和熟練測驗特別注重這種效度。由於這種衡量效度的方法必須針對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以系統的邏輯方法詳細分析題目的性能,故又稱課程效度或邏輯效度。

概念

內容效度又稱邏輯效度,是指項目對欲測的內容或行為範圍取樣的適當程度。如,教師為了了解學生在某一學科或某一課題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若時間許可,可以進行一個全面的考試,包含所有有關的內容,這顯然行不通。於是,就從這一範圍總體中選一樣本,也就是從可能的題目中取樣來編測驗,根據測驗分數推論學生在該範圍總體的知識。若測驗題目是這個範圍的好樣本,則推論將有效;若選題有偏差,則推論將無效。由於這種測驗的效度主要與測驗內容有關,所以叫內容效度。一個測驗要有內容效度必須具備的條件

1. 要有定義得完好的內容範圍。所謂內容範圍,可以是一個明確而有限的題目總體(如20以內的加減法),也可以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也可以是複雜的行為,如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特點和表現。成就測驗主要目的是測量學生在某一學科中學習的效果,此種測驗的內容範圍容易確定,但人格測驗、興趣測驗等,測驗的內容範圍較難確定。

2.測驗項目應是已界定的內容範圍的代表性樣本。如果把所有的內容視為一個總體,那麼測驗項目可以視為一個樣本,這個樣本要具有代表性,這個樣本能夠代表總體的程度就是內容效度。在正式編制測驗時,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成就測驗好像較能夠做到這一點,但光是從形式上做到這一點還是不行,因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僅取決於對學習內容的記憶,還有理解和應用等,因此,如果只從對知識的記憶上去取樣,那就是有偏的樣本,還得考慮理解、應用等方面。對於智力測驗、人格測驗、興趣測驗等就更難解決。如,智力測驗,智力結構十分複雜,內容異常豐富,要用若干題目來代表全部智力,確實難度較大。著名的斯坦福-比奈量表經過了5年潛心研究和大規模的測試,才編制了這個測驗。另外,由於智力和知識的密切的關係,有的智力測驗的題目不能代表智力內容,實際上測量的是人的知識水平,這樣的項目就不具有代表性。

測驗程序

驗證測驗內容效度的一般程序

以教育測驗為例

1、確定所要測量的全部內容範圍;

2、將測驗目的具體化為不同層次的測驗目標;

3、確定每一層測驗目標在整個測驗中的比重;

3、編制雙向細目表;

4、確定每一小格中的測題數量;

5、按比例隨機抽取測驗題目;

6、請專家對測題的代表性、適合性進行分析,並作必要的修改,直到大多數專家滿意為止。

確定方法

專家判斷法

確定測驗內容效度常用的方法是由專家對測驗項目與所涉及的內容範圍進行符合性判斷,這是一種定性分析的方法。對於成就測驗來說,學科專家要先對教學大綱或教材有全面了解,然後與測驗題目進行系統比較,看題目是否能代表所規定的內容。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①定義好內容總體,並描繪出有關知識與技能的輪廓;

②劃分細綱目,並根據重要性規劃好各個綱目的加權比例,作出盡可能詳細的描述;

③確定每道題所測的知識與技能,將自己的分類與測驗編制者的綱目作比較;

④制訂評定量表,從各方面對測驗作出評定。

複本法

克倫巴赫認為,內容效度可由一組被試在取自同樣內容範圍的兩個測驗複本上得分的相關來作數量上的估計。如果相關低則說明兩個測驗中至少有一個缺乏內容效度,但無法確定究竟哪一個缺乏內容效度。當相關高時,一般推論測驗具有內容效度,但也可能出現兩個測驗有相同偏差的情況。

再測法

先將測驗施測於被試,由於被試對測驗內容了解甚少,因而得分較低,然後對他們進行教學訓練,結束時再測一次,如果成績提高很大,則說明測驗對於教學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

經驗法

不同的被試團體在測驗上的得分和對每題的反應存在較大差異,一般說,高年級比低年級的水平要高,如果總分和題目的通​​過率隨著年級而增高,則說明測驗對於教學具有內容效度

應用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