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Populism)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民粹主義認為平民被社會中的精英所壓制,而國家這個體制工具需要離開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製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進步的目的上。民粹主義者會接觸平民,跟這些平民討論他們在經濟和社會上的問題,而且訴諸他們的常識。 1980年以後,大部分的學問都將民粹主義當成一種可以推廣許多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政治語言來討論。許多民粹主義者曾經承諾過要移除“腐敗的”精英階層,並且倡導“人民優先”。簡介

民粹主義(Populism)是指一種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眾的理念,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社會思潮,其基本特徵包括:極端強調平民群眾的價值和理想,把“全體人民”當作所有行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要求全體普通群眾直接參與政治過程,主張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改革,非常強調對大眾情緒和意願的絕對順從。 [1]

民粹主義是在19世紀的俄國興起的一股社會思潮。把平民化和大眾化作為所有政治運動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終來源;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改革,並把普通群眾當做政治改革的唯一決定性力量;對平民大眾從整體上實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縱眾所周知,在當今世界裡,“民粹主義”是一個經常被提起的名詞,它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現象。社會黨國際的聲明說“社會黨人的對立面是保守主義、民粹主義、民​​族主義與新法西斯主義”,可以看出民粹主義已經和其它幾種主義並列為歐洲左派的巨大威脅。的確,民粹主義的複興已成為後冷戰時代突出的意識形態現象。它的崛起啟示我們要從新的高度和新的視野去重新思考歷史上的民粹主義。

有人認為,民粹主義只不過是一種狹義的曾經在俄國歷史上出現過的現象,不能把它泛化。其實就其內涵和外延來說,並不是俄國獨有的景觀,而是一種與現代化進程中自上而下的不公正的轉型過程密切相連的大眾化運動。因為在上層主導的追趕戰略中,一部分人享受改革的成果,而大部分民眾承擔改革的代價,這樣一來原來的束縛—保護功能被打破,罩在個人頭上的傳統法規消失,獨立無助的人群又無法在新環境下獲得安全感,因此社會情緒中就會湧現出對改革的抵觸和對過去非現代化社會的追念之情。

民粹相關歷史

民粹主義在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政治史上佔有重要的份量。在拉丁美洲出現了許多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人。在美國,則是在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早期出現了許多政黨,像是人民黨(Populist Party)、美鈔黨(United States Greenback Party)、亨利·佐治(Henry George)的土地單一稅(Single Tax)運動、進步黨(United States Progressive Party)、農工黨(Farmer-Labor Party)、脩義·龍(又譯輝·龍)(Huey Long)的“分享財富(Share Our Wealth)”運動、美利堅聯盟黨(United States Union Party)。一些早期的左翼民粹主義政黨直接導致了後來社會主義運動的出現;而其它民粹主義者則有偏右的色彩,像是柯林神父(Father Charles Coughlin)。

內涵介紹

民粹主義(平民主義)沒有特定的思想內涵,基本上它可以與任何意識形態結合,端視其社會情境或反對的對象而定。

民粹主義也可以被當成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民粹主義認為平民的利益被社會中的精英所壓製或阻礙,而國家這個工具需要從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團體復原健康,用來改善全民的福祉和進步。因此民粹主義者常被誤認為是運用巧妙辭令來訴諸於一般人民關切的經濟、社會、及其它常見的問題。 1980年以後,大部份對民粹主義的學術研究都把它當成一種可以推廣許多不同的意識型態的政治語言來討論。

最近數十年來,民粹主義運動領袖在左翼和右翼都有見過(如Canovan, Kazin, Betz)。民粹主義的相反詞是精英主義,尤其是政治精英主義。

有些民粹主義者會主張移除政治精英階層的腐化成分,並且倡導“人民優先”。民粹主義反對集權的執政政權的政見。許多民粹主義者將訴求重心放在特定的地區或是特定的社會階級,例如勞工階級,中產階級或是農民等等。通常他們自稱代表多數人民,並反對集權。

所謂“平民主義”作為一種政治立場,歸根結底是訴諸“民主”,通常反對極權的精英份子,其形式多種多樣。對人民的信任最直接地導致平民主義的直接民主制訴求,它反對變質的代議制,力求讓權力真正的掌握在普通公民手裡。其最具特色的製度設計為:公投;另外便是公眾創制權;還有罷免權,它能迫使極權的政治精英在公民出現不滿時接受民主選舉。 20世紀初期,美國許多州在平民主義影響下頒布了憲法條款。平民主義在這個意義上可視為民主的一種表現形式。

精英主義者也會誤導平民主義。有些政治人物也會採行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他們被批評為只是利用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當做組織的策略,而實際上,並無意也無心做平民的代表。甚至在二十世紀末的某些國家,民粹常被精英主義者視為是挑動族群衝突、以獲取政治利益的代名詞。

含義

名詞解釋

民粹主義(Populism,又譯平民主義)的原文涵義是個中性的單字,固然民粹有可能對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但沒有必要把它看成本質的惡,否則極可能會誤解民粹的意涵。民粹是一種人民不滿現狀的意識形態,民粹主義者往往認為精英階級所代表的統治團體,既腐化又墮落,因此寧願要人民相信自己,也不願相信這套制度,所以民粹主要的特質就是對政府的怨懟。民粹主義是社會科學語彙中最沒有精確定義的名詞之一,它被用來指涉的政治現象既廣且雜,研究民粹主義的學者對於這些民粹主義究竟有哪些共同的特點仍未有確切的定論。學術界有關民粹的討論甚多,但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學術概念來處理的卻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義呈現的樣貌過於豐富,難以捉摸。

但是,我們可以有效地區分出使用這一術語的四種主要含義。

激進運動

民粹主義是指19世紀最後20年期間向北美南部和西部農業地區出現的激進運動。它主要表達了美國鄉村中占主導地位的獨立農場主(他們並不是農民)的要求,反映了他們對經濟權力特別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集中以及大的土地投機商和鐵路公司集中的懷疑。他們還關心財政政策特別是貨幣改革的問題,要求有鑄造銀幣的自由以防止農產品價格下跌。

意識形態

民粹主義一詞是指拉美一些國家的意識形態,在這些國家中,民粹主義是弱小的本地資產階級用以同各從屬階級結成反農業寡頭聯盟的政治戰略,其條件是為促進工業化而不讓這些從屬階級發揮獨立的作用。這種做法從意識形態上說,是同以農業運動為基礎、反對國家統治力量的民粹主義的思想意識相對立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拉美民粹主義的範例是瓦加斯及其後繼者領導下的巴西的民粹主義和阿根廷的貝隆主義。但應補充指出的是,這一術語在拉美的每一個國家和其它地方實際上一直用得相當隨便並不那麼嚴格,可用於國家權力的形形色色的結構及其在人民群眾中的基礎。這個意義上的民粹主義的基本特徵,是它具有旨在動員下層社會集團支持的動聽言辭和控制“邊際集團”的操縱本領。這裡主要強調的是國家的作用。不過,它基本上還是靠這樣一種政策來展開的,這種政策的基礎是由一種巧妙的恩賜制度所鞏固的領導人的個人感召力和對他個人的效忠。民粹主義的意識形態是道德的、感情的和反理智的,而其綱領也是非特定的。它認為社會區分為有權力的群眾與反對群眾的有勢力的小集團。但是,階級衝突的思想並不是民粹主義宣傳的內容。它所頌揚的是作為群眾保護者的領導人的作用。這樣一種政治戰略與其說是民粹主義還不如說是個人至上論,而按這種形式它就與法西斯主義有某些類似之處和聯繫了。

國家意識形態

最後,我們也可以認為民粹主義是指一種國家意識形態,但卻是一個信奉類似於俄國民粹派的關於社會和民族發展觀點的意識形態。奉行這種民族發展方式的(迄今)最突出也是最一貫的例子,便是坦桑尼亞,它追求一種以農村為基礎的小規模發展戰略,避免大規模的工業,至少在口頭上鼓吹非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然而,由於置身於世界資本主義的網絡中,它發現很難完全擺脫資本規律的支配和無視這些規律而造成的不利後果。

俄國

介紹

俄國的民粹主義,是這裡所要談的最重要的一種,因為它與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運動中的爭論密切相關。文圖利在一本權威性的著作(見“參考書目”⑥)中,把冠以民粹主義標題的運動都包括了進去,其範圍比後來的權威著作(見“參考書目”⑦)所要列入的要廣泛。俄國的民粹派運動受到赫爾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思想的啟發,其策略則來自拉甫羅夫、巴枯寧和特卡喬夫的思想。這些首先充分反映在“到民間去”的運動中,後來又反映在19世紀70年代的爭取“土地和自由”的運動中,據文圖利看來,19世紀80年代的“民意黨”運動的(精英統治論)恐怖主義則使它們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普列漢諾夫和追隨他的最近的一些權威(比如瓦利斯基)則認為,民意黨是對民粹主義本質的否定。俄國民粹主義所以仍值得注意,就因為它是一種廣泛的思潮——一種內部就有區別,既對革​​命的個人和運動又是對非革命的個人和運動有影響的思潮。它的中心思想是實現非資本主義的發展,認為俄國可以而且應當越過資本主義階段而依靠農民公社和小商品生產的力量去建設社會主義的、平均主義的民主的社會;它反對大規模的生產組織。

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分析曾對俄國民粹主義思想的形成有過很大的影響。 《資本論》第1卷就是由民粹主義者尼古拉·丹尼爾遜譯成俄文的,而且民粹派知識分子都認真學習過馬克思和馬克思主

義者的著作。但是,與馬克思本人不同,民粹主義者只把馬克思的著作解釋為是對資本主義發展及其異化後果的毀滅性的批判,認為資本主義是一種倒退的而不是進步的社會進程。俄國可以避免經歷資本主義,因為那裡存在著可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潛在基礎的農民公社(參看俄國公社條目)。馬克思本人並沒有立即駁回這一觀點,他給維·查蘇利奇關於這一問題的複信(1881年3月8日)和《共產黨宣言》俄文版的序就證明了這一點,在那裡,馬克思承認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的話,那麼俄國公社便可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31頁)。列寧從歷史和社會學的角度把民粹主義的意識形態看作是小生產者特別是農民對資本主義的反抗,因為這些人的地位受到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損害,但他們又想消滅封建社會制度。列寧雖把民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特點歸結為經濟浪漫主義,歸結為一種向後看的、小資產階級的烏托邦,但卻反對片面地譴責民粹主義,這些在他同合法馬克思主義者司徒盧威的辯論中都有所反映。列寧還區分了早期民粹派運動和作家的較激進、反封建和民主的意識的形態,和後期的像米海洛夫斯基這樣的民粹派知識分子的右翼傾向,米海洛夫斯基是反對發展資本主義的主要代表。列寧寫道:“由此可見,不加分析地把民粹派的全部綱領整個地推翻是根本不對的。應該把它的反動方面和進步的方面嚴格地區別開來”(《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462頁)。

實質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