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Psychophyslcal Methods) 對刺激和感覺(或感覺反應〕之間關係的數量化研究。它涉及四個方面的問題:(1)刺激量的值在達到多大才能引起感覺或感覺反應;( 2)一個閾上刺激呈現以後,它的強度要改變多少才能被人覺察到;(3)如何才能使一個刺激產生的感覺和另一個刺激相等;(4)隨著刺激大小的改變,感覺或感覺反應會有什麼變化。概述

心理物理法就是用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它包括經典方法、心理量表法和信號檢測法三種研究手段。其中,經典方法是用來測定感覺閾限的方法,心理量表法主要用於閾上感覺的測量,信號檢測法是本世紀50年代新引入心理學的研究工具,它能排除實驗時被試的動機、態度等主觀因素對感受性測量的影響。

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間關係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測量感覺閾限的方法和製作心理量表的方法。

測量感覺閾限的方法由GT費希納提出。

類型

主要有極限法、恆定刺激法、平均誤差法及其各種變型。

①極限法

刺激以相等間距變化,從遠離閾限值開始,或漸增,或漸減,找被試從感覺不到到感覺到,或從感覺到到感覺不到的轉折點。以此轉折點的刺激強度作為​​閾限值的方法。

②恆定刺激法

將少數固定的刺激以隨機方式呈現,以被試對不同刺激覺察到的次數所佔的比例來估計閾限值的方法。

③平均差誤法

讓被試調整比較刺激,使之與標準刺激的強度相等。以被試判斷的平均誤差作為差別閾限值的方法。

④信號檢測法

上述古典心理物理法測定閾限會受到被試態度的影響。運用信號檢測論的方法,既可估計出被試對刺激的覺察能力也能估計出他進行判斷的嚴格程度。

製作心理量表的方法

由於物理刺激的等量增加或減少並不一定引起感覺上等量的變化,因而為了度量閾上感覺量,就需要根據刺激變化和感覺變化之間的關係建立心理量表。心理量表大體上可以分為順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3類。

①順序量表

既沒有相等單位也沒有絕對零點。根據順序量表只能知道某事物按照規定的標誌在一定順序中所處的位置。用對偶比較法和等級排列法可製作順序量表。

②等距量表

只有相等單位而沒有絕對零點。根據等距離量表不僅可以知道兩事物之間在某種特點上有無差別,還可以知道它們相差多少。可用差別閾限法製作等距​​量表。

③比例量表

既有相等單位又有絕對零。它不僅可以表明就其一特點來說兩事物相差多少,而且還可以表明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可用數量估計法製作比例量表。

方法

心理物理學的方法主要用於人類被試(傳統上也稱為觀察者)的實驗,但有些方法現在也用來研究動物的感覺。

經典方法

經典方法是測量感覺閾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極限法、調整法和恆定法三種,它們是1860年費希納在他的《心理物理學綱要》上最早提出來的,費希納用它們來測定絕對閾限和差別閾限。從操作的角度來說,絕對閾限(RL)是指有50%的次數能引起感覺,50%的次數不能引起感覺的刺激的強度;差別閾限(DL)是指有50%的次數能覺察出差別,50%的次數不能覺察出差別的刺激強度的差異。

1、極限法。也叫最小變化法、最小可覺差法、系列探查法、最小可覺察2刺激法。它的特點是刺激按大小順序呈現,各相鄰刺激的強度差別很小而且間距相等;刺激旦現的順序有兩種,一種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呈現,叫作漸增法(↑ );另一種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呈現,叫作漸減法(↓)。每次呈現刺激後,讓被試報告是否覺察到有刺激出現,感覺到刺激就報告“有”,感覺不到就報告“沒有”。用漸增法呈現刺激系列時,要從比閾限值小得多的刺激開始呈現,逐漸以較小的梯度增加刺激強度,直到被試的報告從“沒有”的刺激強度和第一次報告“有”的刺激強度的算術平均數就是這個系列測得的絕對閾限。用漸減法呈現刺激系列時,要從比閾限值大得多的刺激開始,逐漸以較小的梯度降低刺激強度,直到被試的報告從“有”變成“沒有”。漸減系列的絕對閾限等於被試最後一次報告“有”的刺激強度和第一次報告“沒有”的刺激強度的算術平均數。實驗過程中,漸增系列和漸減系列交替呈現,經過大約100個系列的探查,最終測得的絕對閾限等於所有漸增、漸減系列所得閾限的平均數。表1式列出的是用極限法測音高絕對閾限的實驗結果(第157頁表1)。用極限法測差別閾限時,每次實驗主試先呈現一個標準刺激,然後呈現

一個比較刺激,讓被試分辨比較刺激與標準刺激相比是大些、小些還是相等。比較刺激比標準刺激大記為“ ”,比標準刺激小記為“—”,相等記為“=”。在職各個系列的實驗中,被試的反應從“—”變成“=”,兩者相應刺激強度的算術平均數稱為下閾限(L1);“ ”與“=”反應的相應刺激強度的算術平均數稱為上閾限(Lu),上下閾限的平均數叫作不肯定間距(IU),系列的差別閾限等於IU/2,不肯定間距的中點叫作主觀相等點(PSE),最終測得的差別閾限就是所有漸增、漸減系列差別閾限的平均數。表2是用極限法測時間差別閾限的結果,標準刺激是0.40秒。 (第158頁表2、3)

2、調整法。也叫平均差誤法、複製法或均等法。這個方法的典型實驗程序是讓被試調整一個連續變化的比較刺激,使它與標準刺激相等。每次實驗主試都讓被試從一個明顯大於或小於標準刺激的點開始,直到比較刺激看起來與標準刺激相等為止。比較刺激的起點是隨機的,且大於和小於標準刺激的次數相等,交替呈現。調整法主要用於差別閾限的測量,但有時也可用來測絕對閾限。用調整法測差別閾限時,被試判斷為與標準刺激相等的比較刺激的值的均數就是PSE,PSE與標準刺激的差叫作常誤(CE),差別閾限可以是每次判斷結果與標準刺激之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也可以是每次判斷結果與主觀相等點之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表功就是用調整法測長度差別閾限的結果,標準刺激(St)是150毫米。用調整法測絕對閾限時,可以讓被試自己調節刺激強度到他剛好能覺察到刺激或剛好不能覺察到刺激的那一點,絕對閾限就是所有這些轉折點的平均數。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