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為心理學的分支之一,可簡單定義為研究一個人所特有的行為模式的心理學。 “Personality”一般都會被譯作“性格”,心理學學界則把它譯為“人格”。 “人格”不單包括性格,還包括信念、自我觀念等等。準確來說,“人格”是指一個人一致的行為特徵的群集。人格的組成特徵因人而異,因此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致使每個人面對同一情況下都可能有不同反應。人格心理學家會研究人格的構成特徵及其形成,從而預計它對塑造人類行為和人生大事的影響。定義

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使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

理論介紹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因而發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論,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論、社會認知論、人本主義及生物學派等等。

精神分析論

根據心理動力學(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個層次,即意識,前意識及潛意識,他並提出人格結構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來解釋以上三個層次。

社會認知論

社會認知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學家班都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為不但受個人控制,亦受環境和外在社會因素影響,即“相互決定論”。他提出個人自我效能(en:Self-efficacy)的高低會影響他適應生活及克服障礙的能力,而根據社會學習理論(en:Social Learning Theory),個人的觀察學習能力亦對性格形成和發展有所影響。

人本主義

以馬斯洛(en:Abraham Maslow)為首的人本主義(en:Humanistic) 認為個人有五種天生的需求層次,而滿足這些需求的行為就是從學習得來的。人格受先天、後天學習、遺傳等各種因素互相影響。

生物學

生物學派(Biological)認為人格的特質會透過遺傳影響子女,亦關乎腦袋的生理構造,並非只受個人經驗影響。心理學家艾辛克(en:Hans Eysenck) 認為人格可分為三大維度,即外向與內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經過敏症傾向(Neuroricism)和精神症狀傾向(Psychoticism)。

人格特徵論

人格特徵(trait) 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一個人的感覺、思考及表現方式。人格特徵可從行為中推論出來,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從古至今,心理學家對於人格分類都有著不同的見解,而一些心理學家們就組織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Big Five” model)。此模型例出了五種普遍的人格特徵,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經質性(neuroticism)、和善性(agreeableness)、嚴謹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和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人格大五模型

外向性

神經質

和善性

嚴謹自律性

開放性

和人格大五模型有關的特定特徵

愛交朋友、親切

焦慮、感情脆弱

信任、溫厚的

自律、有組織的

豐富想像力、創意

這五大特徵都會受遺傳影響,也受不同文化影響從而提高個人適應能力。

八種類型

人格的八種人格劃分: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