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幼儿期

幼儿期,不同的劃分標準,劃分的年齡段略有偏差。臨床醫學領域根據生理學的特徵,一般將1~3歲定義為幼儿期[1],也有觀點將3~7歲劃分為幼儿期。 [2]

上述兩種分法的特徵描述基本一致。即:此期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智能發育加速,活動範圍增大,接觸社會事物增多。語言、思維和社交能力有明顯發展。由於缺乏對危險事物的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易發生意外傷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點在於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保證營養和輔食添加,預防傳染病和意外事故。 [1]身體發育

在幼儿期,個體的生理不斷地發展變化,身高、體重在增長,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逐漸接近於成人,肌肉、骨骼越來越結實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結構和功能不斷成熟和發展。幼兒大腦重量在繼續增加,3歲時為1011克,到6、7歲時能達到1280克。這時皮層細胞的纖維繼續增長,分枝增多,並不斷地髓鞘化;皮層細胞之間的聯繫增多,分析綜合活動日益完善,皮層各葉相繼成熟,皮層抑制功能迅速發展。這些,為幼兒的心理髮展提供了條件。幼兒頭顱的發育與其它部位相比,處於領先地位。 1~3歲內頭圍全年增長2厘米;以後直到15歲,僅增4~5厘米,達到成人的頭圍。出生時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小1~2厘米;1歲左右小兒的胸圍趕上頭圍;1歲後只12歲胸圍超過頭圍。牙齒的發育可以反映骨骼的發育情況。 1歲時嬰兒應出6~8顆乳牙;2歲半時20顆乳牙應全部出齊。顱囟的變化反映了顱骨發育情況。一般1歲半的幼兒顱囟都應閉合。

體格生長速度減慢仍穩定增長:體重穩定在每年增長2kg左右,身高穩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嬰兒時期旺盛的食慾相對略為下降。從會走、會跳、會跑開始,接觸外界環境相對增多。神經心裡發展迅速:語言、記憶及思維想像力、精細運動等發展增快,對外界環境產生好奇心,好模仿,趨向智能發展過渡。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周圍交往增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情感多樣化,易產生同情感、榮譽感、信任感,正確引導下,可逐步區別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

幼兒遊戲

遊戲是幼儿期的主導活動

兒童的主導活動對其心理髮展的內容和性質具有決定性意義。遊戲是幼儿期兒童的主導活動。遊戲對幼兒心理髮展的重要意義如下:

第一,幼兒的遊戲主導著他們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

第二,幼兒的各種學習多是通過遊戲活動進行的。

第三,遊戲是幼兒教育的最佳途徑。

對遊戲的理解和解釋

(一)古典遊戲理論

古典遊戲理論著重從遊戲與人類關係的角度解釋遊戲的原因和目的。古典的遊戲理論幾乎都有進化論的影響,對遊戲的解釋具有生物化傾向,如精力過剩論和重演論。

(二)現代遊戲理論

現代遊戲理論主要有精神分析學派理論和認知學派理論等對遊戲的解釋。精神分析學派理論著眼於遊戲與兒童的人格和情緒的發展。他們認為遊戲能獲得現實中不能實現的願望,能控制現實中的創傷性體驗,從而促進兒童人格和情緒的健康發展。認知學派理論著重遊戲與兒童個體認知發展的關係。強調遊戲與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相應;遊戲練習並鞏固已習得的各種能力;遊戲促進認知發展;遊戲創造著最近發展區。

三,遊戲的發展

兒童遊戲的發展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遊戲的客觀規律性表現為遊戲特點的發展和遊戲的社會性發展。

認知發展理論以遊戲體現認知發展水平為依據把遊戲分為三個階段:

(一)機能遊戲

機能遊戲主要是重複簡單的動作和活動,其內容是基本生活的反應。這主要是嬰儿期的親子遊戲和模仿性遊戲。

(二)象徵性遊戲

象徵性遊戲是以兒童的經驗為基礎,通過想像建構虛假情境的創造性活動。象徵性遊戲是幼儿期的遊戲特點,又稱假裝遊戲。

(三)規則性遊戲

規則性遊戲的突出特點是遊戲規則外顯,遊戲的角色內隱。遊戲的競爭性決定了遊戲的規則性。童年期及以後,主要是規則性遊戲。

幼儿期象徵性遊戲的特點

(一)以主題遊戲為主

主題遊戲是幼兒的物質、文化和社會活動,主題遊戲有情境活動,有角色分工,投入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情緒,使遊戲達到“兒童遊戲的高峰”(皮亞傑語)。

(二)運用與現實物相仿的代替物

象徵性遊戲的重要特點是運用不相干的事物代替現實物(如拿竹竿當馬騎)或以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如鬼怪)來表徵現實物,進行假裝遊戲。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