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上海社工

把專業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導入民政領域、公共政策和社會服務領域十分必要。上海民政部門在推進社會工作中承擔著兩個任務,一是在民政工作領域的推​​進工作,還有一個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社會其他領域推進社會工作的任務。經過幾年的探索,上海初步建立了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工作制度體系框架,職業社會工作者隊伍初具規模。目前,全市已有1萬多人獲得了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社工師、社工師助理或社工員)。

一、上海探索發展社會工作的背景和基礎

(一)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客觀上需要發展社會工作

從上海的實踐來看,社會工作在當今中國的興起,顯然不是突發奇想的標新立異之舉,也不是簡單地對國際經驗的照搬照套,而恰恰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內在需要和發展規律性的一種必然表現。首先,社會工作的興起是順應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快速發展的內在需要。改革開放與市場體制在使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使中國快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貧富差距在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刺激了一系列新的社會需求,如對強勢群體的引導和對弱勢群體的關照;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和社會公德的構建、利他思想的弘揚等等。在我國,社會工作最先出現在經濟快速發達地區,正是這種內在需求的客觀體現。

其次,是推進政府管理模式變革和應對社會互動方法多元化的需要。我們習慣的行政工作方法——發紅頭文件、黨的工作方法——少數服從多數、法律工作方法​​——遇事打官司等,單獨使用這些傳統方法,在許多場合已經顯得難以奏效了。實際部門出現了明顯的力不從心和能力危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第三,是促進社會建設與管理走向科學化的需要。當前我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有些也是世界各發達國家在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回顧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這一階段的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選擇了社會工作。因此,可以這麼說,社會工作也是社會管理走向科學化的內在需要,是公共政策、社會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積極的社會實踐推動了上海社會工作的發展

社工理念和教育受到廣大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上海政界、理論界和一線的工作者聯合成立了社會工作者協會,共同探討社工理念的運用和實踐創新的渠道。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宣傳社會工作理念,培養專門的社會工作人才。

基層的實踐探索蓬勃開展。盧灣和浦東新區在社區、醫院、學校設立專業社會工作站,設置社會工作崗位。特別是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浦東新區,引進我國內地首批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畢業生充實到基層社區。

培育專​​業的社工機構。成立樂群等四個社工站創造崗位;在政策保障方面,浦東新區還明確了社會工作的崗位配置政策,積極開展專業知識的普及培訓,鼓勵公益型民間組織提供專業服務,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機制。

二、上海探索發展社會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社會工作制度體系

按照“總體設計、整體推進”的思路,上海從制度創新、體製完善和實務推進三個方面著手,抓住職業認定、隊伍建設、崗位發展等重點環節,形成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政策措施,為社工推進提供系統的製度保障。

一是建立職業資格製度。 2003年3月,上海市民政局會同市人事局出台了《上海市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認證暫行辦法》,將社工列入專業技術人才,規定每年組織一次社會工作師和社會工作師助理的資格認證考試。截止到2009年,上海已經舉行了6次考試,全市累計報名25662人次,已有10521人獲得了社工職業資格證書,其中社工師2379人,社工師助理3867人,社工國家三級、四級1160人,社工員3115人。

二是建立註冊管理和繼續教育制度。在職業資格製度的基礎上,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會工作師(助理)註冊管理試行辦法》,對取得社工職業資格的人員進行註冊管理,使其成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以促進社工的職業發展,規範社工的職業操守和實務工作。目前,全市累計8000人次進行過註冊登記,開展繼續教育1萬多人次。

三是建立崗位配置制度(針對有人沒崗位,60%學生流失的現實)。 2004年,上海市民政局出台了《關於在本市民政系統及相關機構配置註冊社會工作者的意見》,明確提出在社會福利機構、社區公益組織配置社會工作者,並要求採取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力求上述目標在3年內到位。

四是探索建立崗位輪訓制度。協調社會工作各領域的有關部門,共同對實際在崗人員開展分期、分批、分層的崗位輪訓。目前,對人口計生社工的培訓已經籌備就緒。其它涉及司法矯治、醫療衛生、文體教育、勞動保障、殘障康復、婦女家庭、兒童和青少年服務等工作領域的社會工作培訓也在積極協調開展。

五是抓緊建立其他配套制度。目前,社會工作項目設計、薪酬指導、資金保障、督導評估、行業管理、社工聯繫義工等相關製度正在逐步建立。

(二)建立完善社工管理服務組織架構

按照社會工作的發展需求,上海從行政管理、行業自律和專業支持等方面加強社會工作的管理機構建設。

一是成立社會工作的行政管理機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04年上海市民政局增設了職業社會工作處,負責協調發展全市社會工作。近幾年來,該處在協調推進全市社會工作政策制定、拓展社會工作實務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社會工作的認知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職能地位和作用不斷凸現。

二是積極培育社會工作者的行業管理機構。上海不斷加強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建設,於2005年2月召開了第二屆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 2006年,社會工作首個專業委員會——青少年委員會也正式成立,並開通了“上海社工網”,創辦了《上海社工》會刊,為全市社工管理和交流提供信息平台。同時,指導各區縣完善管理機構。

三是加強社會工作培訓機構建設。在依託本市各高校、科研單位社工培訓機構開展專業化培訓的同時,2000年,上海市民政局在原上海市民政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組建了上海市社會工作培訓中心,開展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的普及培訓、職業資格的考前培訓和註冊社工的繼續教育等工作。

(三)促進民政領域社會工作的全面發展

立足民政業務領域,在社區建設、為老服務、殘疾人服務、兒童家庭寄養、流浪救助、困難家庭救助等多方面引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開展社會工作。

在社區建設方面。市民政局起草了《上海市在社區推進社會工作實施辦法》,該辦法明確了社會工作在社區中的職業領域、專業崗位、專業組織和專業人員;對社工的職業資格、崗位培訓、繼續教育、招聘任用、薪酬待遇、考核評估、獎勵等日常管理做出了一系列規定;明確了社會工作發展的財力保障和相關部門職責。

在福利機構服務方面。在老人、孤殘兒童、精神病人的機構照料、居家養老服務、兒童寄養等領域廣泛導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上海市社會福利中心在先期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工作,上海市兒童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會福利院、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病院等許多機構紛紛引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鼓勵實際從業人員學習​​社會工作專業,運用社會工作個案、小組、社區等專業方法,開展社會工作服務,並設立了社會工作崗位和部門。

在流浪人員救助管理方面。在市級層面,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社工服務站,並下設四個小組開展分類服務。專業社工們積極探索,對有自殺、自殘傾向或其他原因引起情緒嚴重不穩的受助人員,對有特殊困難的老人、殘疾人,對因家庭關係嚴重失調而導致生活困難的婦女和女性未成年受助人員,對有輕微違法行為或不良傾向的未成年受助人員等,開展針對性的社會工作,效果明顯,受到對象的一致好評。在區級層面,成立了社會化、專業化社工組織。

在推進志願者(義工)服務方面。提出了社工和志願者(義工)聯動發展的思路。社工和志願者都是開展社會服務的生力軍,社工是職業從事社會服務,志願者主要是業餘兼職。為此,注重發揮社工的職業化、專業化優勢,由社工發展、指導、聯繫和服務志願者,既積極倡導志願者愛心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又努力克服志願服務隨意性大、缺乏專業訓練、資源不足等缺陷。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44.20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