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無線電測向

無線電測向是代表著兩個學科的兩種實踐方法。船舶工程船的舶通信導航學科中代表通過測量無線電信號到來方向或其他特性來確定方位的方法。在航空科技的航空電子與機載計算機系統學科中表示利用無線電測向儀測量無線電發射台所在方位的方法。

介紹

前期無線電通信中,為了接收電台的功率和確保通訊質量,人們致力於研究電磁波的定向發射和接收。其中關鍵部分便是定向天線的研究。定向天線的研究和應用,為無線電測向奠定了基礎。無線電測向運動是競技體育項目之一,也是無線電活動的主要內容。它類似於眾所周知的捉迷藏遊戲,但它是尋找能發射無線電波的小型信號源(即發射機),是無線電捉迷藏,是現代無線電通訊技術與傳統捉迷藏遊戲的結合。大致過程是:在曠野、山丘的叢林或近郊、公園等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事先隱藏好數部信號源,定時發出規定的電報信號。參加者手持無線電測向機,測出隱蔽電台的所在方向,採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離,迅速、準確地逐個尋找出這些信號源。以在規定時間內,找滿指定台數、實用時間少者為優勝。通常,我們把實現巧妙隱藏起來的信號源比喻成狡猾的狐狸,故此項運動又稱無線電“獵狐”或抓“狐狸”。

無線電測向競賽十分有趣,像玩捉迷藏遊戲似的,運動員忙碌地測聽、奔跑,漫山遍野地去搜尋一個個隱蔽電台。無線電測向競賽又十分神秘,競賽區域保密,電台位置保密,運動員在競賽過程中獨立思考和運動,得不到教練員的指導,也不許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幫助和提示。只有測向機是運動員的忠實夥伴,向“主人”指示那一隻只“狐狸”的藏身之處,引導“主人”去一一抓獲。

在整個活動之中,你的團隊將更加團結,你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讓我們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投入自然的懷抱,開始一段心靈的歷練,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對人生的態度,會由此改變。

發展歷史

20世紀初

無線電測向的主要設備——無線電測向儀投入使用。限於當時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僅用於航海。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研製成功小型測向儀裝上飛機,利用倫敦廣播電台的廣播導航,實現了對倫敦的轟炸。戰爭中,交戰雙方競相研製和改進機載測向設備,大大推進了測向技術的發展。近些年來,較為先進的助航儀器,如羅蘭、奧米伽、雷達大量使用,它們同測向儀相比,具有操作簡便、定向精度高的優點,逐漸在許多方面替代了測向設備。但是無線電測向儀以其獨特的優點,直至今日仍在發揮著作用。

20世紀後

美國的無線電愛好者利用接收到的無線電波來尋找發信電台,開始了業餘無線電測向活動。 40年代,挪威、丹麥、英國等地陸續開展遊戲性的無線電測向活動。這項活動逐漸流行於歐洲,並增加了一些競賽性的內容。

為了統一無線電測向運動的方法,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IARU)一區批准了南斯拉夫關於製定國際比賽規則的建議,並委託當時測向活動開展最好的瑞典負責起草。此規則於1960年經IARU一區執委會通過,並於1961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一屆歐洲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到1997年為止,歐洲錦標賽共舉辦了8次。

1977年.在南斯拉夫斯科普里舉行的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第一區無線電測向工作會議上,決定將歐洲錦標賽擴大為世界錦標賽,並於1979年通過了新的競賽規則。第一屆世界錦標賽於1980年9月在波蘭格旦斯克附近舉行。參加這次比賽的有聯邦德國、瑞典、羅馬尼亞、挪威、瑞士、南斯拉夫、蘇聯、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等11個國家。

說起無線電,今天人們對它的理解和上輩人的認識並不是同一概念,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圍坐在一個“小木盒”旁邊聽故事、聽音樂,樂此不疲。有人叫它“話匣子”,有人叫它收音機,還有人叫它無線電。而那時的無線電都是電子管的,體積很大。我們每天上下學的時候坐在私家車中聽到的廣播,手中使用的移動電話,都是無線電波幫助我們實現的遠距離通信,無需電線連接,方便快捷。所以當它一出現立即引起軍事界的關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無線電通信的創始人馬可尼便帶著他發明的無線電報機應召到意大利軍隊中服役。從此,無線電通信成為戰爭中重要的指揮手段。

無線電是指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磁波,它看不見,摸不到。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無線電的發展歷程。

早在1861年至1865年之間英國物理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

1906年聖誕前夜,雷吉納德·菲森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

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來了三名頗有造詣的物理學家,他們是約翰·巴丁、威廉·肖克萊和沃爾特·布拉頓,他們有著同樣的興趣,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代半導體管,這一創舉征服了整個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1956年他們被授予諾貝爾獎。

爭議

我這裡有一個關於無線電科學家的故事一起聽一聽。 1859年3月,波波夫出生在俄國烏拉爾一個礦區的小鎮,12歲時就表現出對電工技術的愛好,自己做了個電池,還用電鈴把家裡的鐘改裝成鬧鐘。

1877年,18歲的波波夫考入彼得堡大學數學物理系,後又轉學到森林學院。在那裡,他研究出了用電線遙控炸藥爆炸。研究成功以後,同學們都叫他“炸藥專家”。波波夫29歲那年,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消息傳到俄國,他被強烈地吸引住了。他興奮地說:“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裝設電燈,對廣闊的俄羅斯來說,只不過照亮了很小的一角;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以飛越整個世界!”第二年,波波夫就成功地重複了赫茲的實驗。在一次公開的講演中,他提出了可以用電磁波進行無線電通信的設想。 1894年,波波夫製成了一台無線電接收機,他第一次在接收機上使用了天線。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線。

1895年5月7日,在彼得堡俄國物理化學會的物理分會上,波波夫宣讀了論文《金屬屑同電振蕩的關係》,並且表演了他發明的無線電接收機。表演結束後,波波夫充滿信心地說:“最後,我敢於表示這樣一個希望,我的儀器在進一步改良以後,就能夠憑藉迅速的電振盪進行長距離通信”。幾十年以後,這一天被定為“無線電發明日”。波波夫的論文和表演被有關刊物發表後,立刻引起了全球學術界的關注。

後來,波波夫用電報機代替電鈴,當做接受機的終端,這種裝置就成了一台無線電發報機。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國物理化學協會的年會上,正式進行了用無線電傳遞莫爾斯電報碼的表演,在場的觀眾有一千多人。表演的時候,接收機裝設在物理學會會議大廳裡,發射機放在附近森林學院的化學館裡。雷布金拍發信號,波波夫接收信號,通信距離是250米。物理學會分會會長佩特羅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電報字母逐一寫在黑板上,最後得到的報文是:“海因里希·赫茲”。它表示波波夫對這位電磁波的發明者的崇敬。這份電報雖然很短,只有幾個字,它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

創始人

波波夫是第一個探索無線電世界,並畢生為發展無線電事業而奮鬥的俄國科學家。但由於沙皇俄國的封建腐朽,他的事業沒有得到國家的支持。 1906年1月16日,他因腦溢血突發而去世,只活了47歲。由於諾貝爾獎金只發給活著的科學家,波波夫沒有獲得這個榮譽。

應用

無線電應用非常廣泛,最早應用於航海中,使用摩爾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無線電有著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在航海、航空、政府、消防、警察、商業都使用、電視傳媒、衛星導航系統、雷達、宇航動力、天文學等等很多方面等有廣泛的應用。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