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戰略導彈

繼續研究改進制導技術,注意發展多種發射方式和多種彈頭;對導彈和導彈發射井採取抗核加固;在進一步完善大型戰略導彈的同時,注意研究機動的、小型的和單彈頭的戰略彈道導彈;簡化發射裝置和設備,使之輕便化和提高機動能力。戰略導彈指攜帶核彈頭、攻擊對方各種戰略目標的導彈。它包括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戰略彈道導彈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根據射程分洲際導彈、遠程導彈和中程導彈。戰略彈道導彈已發展到第五代,並開始採用星光中製導和雷達相關末構成的複合製導方式,發展高性能分導彈頭,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和摧毀硬目標的能力。

戰略巡航導彈的射程通常在600公里以上,主要裝備在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新一代巡航導彈多采用模式化多用途設計方案,使一種導彈靠更換不同部件或分系統就可擔負戰略和戰術雙重任務。

常見類型

■東風-5洲際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41洲際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31(JL-2)準洲際地對地彈道導彈

■俄羅斯SS-20地對地戰略導彈

■美國“民兵3”地對地戰略導彈

■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陸上發射)

■美國“和平保衛者”地對地戰略導彈

■美國“侏儒”地對地戰略導彈

■美國“三叉戟”潛對地戰略導彈

■法國M4潛對地戰略導彈

相關知識

戰略導彈與戰術導彈區別

主要根據射程區分,大概4-600公里以內的算戰術性的,以上的算戰略性的.不過具體的區​​分各個國家不一樣.根據國情決定,無統一標準.按照西方也就是美軍的劃分標準, 700公里以下算戰術導彈,700公里-3000公里算中程導彈,3000公里以上算洲際導彈也就是戰略導彈。在冷戰時代,美蘇進行導彈控制條約談判時,爭論最大的就是中程導彈的劃分,蘇聯認為部署在中歐的應該算戰略導彈,因為這些都對自己的戰略縱深有威脅,美國不算.由於有兩洋的保護中程導彈威脅不到他,他認為中程導彈都只算戰術導彈。因為以色列的傑里科-2可以打遍中東任何國家,雖然其基本型射程不過8-900公里,阿拉伯還是堅持把他視為戰略導彈。同樣的道理,日本把朝鮮的勞動-1以戰略導彈對待,而且美國眼裡只算戰術導彈。

中國空地戰略導彈的發展

作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的一部分,中國的空中核打擊力量的發展是鮮為人知的.普遍的認為是空中核打擊能力有限,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事實上中國自原子彈爆炸成功後,曾先後研製過幾種型號的空地​​導彈供戰略部隊使用。

在中國成功地發射地地導彈之前,為了對付前蘇聯迫在眉睫的核威脅,首先使用轟炸機甩投原子彈成功,之後具有極佳低空突防能力的強5改裝機也能利用內部彈倉甩投原子彈,但強5航程有限,作為一種"玉石俱焚"的攻擊方式,在超過作戰半徑的地方甩投原子彈還是有可能進行核報復的.據說當時選拔的特等優秀飛行員在接受訓練時,無一人打退堂鼓,其愛國熱情感人肺腑.在地地導彈發射成功後,並不斷有新型號出現的情況下,執行空中核打擊的壓力有所減輕。

70年代後期,有關的科研部門在成熟的巡航導彈基礎上研製空地核導彈,據信至少曾有過兩種型號的空地​​導彈服役.這方面的保密性極強,外界對其知之甚少,最近隨著新型導彈的服役,老型號的退役,人們才對其有一定了解.在84年的"航空知識"的某一期裡,在介紹轟6國產轟炸機時,曾提到用空地導彈進行戰略核轟炸任務.中國發展的一型空地導彈發射重量大約1.5-2噸左右,射程100公里左右,單彈頭20萬噸當量,制導方式慣性導航加主動雷達,轟6戰略轟炸機使用.估計殲轟7,殲10,殲11及殲8Ⅲ也可使用.另一種型號是增程型,最大射程400公里左右,而不是外界認為的中國的巡航導彈的最大射程不超過200公里,但其3噸多的發射重量只要轟6能使用.一個有趣的現象,海軍航空兵的轟6反艦導彈攻擊機是在戰略轟炸機的基礎上發展的,而不是戰略轟炸機在普通導彈攻擊機的基礎上發展,這可能是需要有先後.這兩種型號的導彈從當時發展的艦艦導彈水平看,存在著不少不足,首先是巡航高度高,至少要在幾百米的高度,其次是精度低,偏差在幾百米到1千多米,不過使用核彈頭可能不會太計較精度,另外準備工作複雜,使用液體燃料,發射前註射。

進入90年代後,中國在成功地吸收了前蘇聯部分成熟技術後,發展了新一代空地導彈.這種導彈在某些方面很接近美國的"戰斧"式,超低空飛行,採用GPS全球定位技術,有多種制導方式,射程在600公里左右.而且有多種發射方式,可從陸空發射,估計未來的中國的大型軍艦可能也會裝備這種導彈的發射箱,屆時將擁有與美國軍艦相似的打擊能力.這種導彈可攜帶包括核彈頭在內的多種彈頭,精度極高,傳說偏差只有十幾米,在定型的多枚實彈射擊中,"其極高的命中精度連專家也沒預料到"。

中國現在還正在積極研製射程超過3000公里的巡航導彈,預計下一世紀服役.在精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後,現在的技術難點是解決固體火箭技術,一但在這方面取得突破,將極大地提高中國巡航導彈的性能。對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種類介紹

中國最讓人恐怖的戰略導彈 東風-41

DF41--在逆境中成長的“赤色火焰”。

DF41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晚期開始研製。它是在原有中國DF4型老式彈導彈基礎上的研製的。老式的DF4彈道導彈是60-70年代開發的產品。由於採用了液態發射模式。導致的性能很差。絕大多數只能部署在陸基地面發射井中。

單彈頭弱勢明顯:老式DF4彈道導彈因其早期中國國力與技術能力不足。因此,只能使用單彈頭打擊。不具備分導控制能力。同時沒有機動規避能力。曲線彈道一旦進入後,將無法在執行設定修改。美國國家防務安全評估委員會1993版評估報告:“中國DF4型彈道導彈目前已經基本不具備“殺傷能力”國防部第二代防空導彈。可以在其尚未進入打擊階段,將其有效攔擊。”所謂“有效攔擊”主要是指:DF4並不具備“核雲爆”的二次軟殺傷的後期效應。在加之其不具備分導能力。 1顆導彈可以搭載1枚100萬噸級彈頭。但是,一旦遭到攔擊。整個導彈或者彈頭將不產生任何作用。最低起爆距離為20000米低於SM2的有效攔擊距離。

中國隨後於1991年開始開始更新DF41彈道導彈。這種最新研製的彈道導彈,改進了原有了製導措施。採用分導技術增加成功打擊概率。每顆導彈可以搭載3枚核彈頭每顆當量10-25萬噸。總計當量約為30-75萬噸每枚導彈。後期於1995年在此進行改進,增加了1顆誘導彈頭。

採用末端制導 GPS全程定位跟踪。修改早期彈道設計。增加了二次進入能力。彈頭採用“不可摧毀”設計,既增加了核高空雲爆的能力。每顆15萬噸級的核彈頭,在20000-25000米高空遭受攔擊後,會自動起爆。製造大約可以覆蓋1-2座大型城市的“核烏雲”單體彈頭裝有一排小余度彈道變化發動機。可以修正大約5-1500米距離。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9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