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中央部屬高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的行業特色型大學,“2011計劃”首批入選大學。是中國大陸最著名的法學、政治學院校,被譽為”中國法學的最高學府“。學校是全國唯一擁有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平台基地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社會科學和政法領域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中心。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擁有自主設置本科招生專業權的7所高校之一和自主選拔錄取本科學生試點工作的28所院校之一。國家部委啟動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定點中心高校。 2013年3月,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通過教育部認定,成為該中心的牽頭高校。位於北京市,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兩個校區。其中學院路校區是研究生院所在地,昌平校區是本科生、法碩和中歐法學院所在地。

中國政法大學已經成為中國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政法人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有著輝煌歷史和獨特地位的中國政法大學,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將努力實現把中國政法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法科強校”的宏偉目標。

歷史沿革

中國政法大學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由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清華大學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合併組建的北京政法學院,校名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中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錢端升先生為首任院長[1],學校的最初辦學地為北大紅樓。北京政法學院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是中國高等法學教育頂尖的王牌院校“五院四系”之首。

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全院863名師生員工就在薊門煙樹、土城和莊稼地的包圍中,邁出了開拓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腳步,也開始了推進國家民主法治的“突圍”征程。 [2]

1960年,北京政法學院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改為由公安部和高教部領導。

1962年,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並頒布了“高教60條”,北京政法學院的教學和各項工作有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 [3]

1965年,學院改由最高人民法院領導。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的正常教學開始受到極大影響, 到1969年秋在校各屆學生先後離校,1970年底中央宣布撤消北京政法學院。 1972年4月,中央宣布撤銷北京政法學院。

1978年8月5日,國務院正式宣布復辦北京政法學院。在學校和有關部門的協調努力下,星散在各地的教職員工陸續重返校園。 197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任命曹海波同志為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同年秋北京政法學院恢復招生。 [3]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向中央政法委和國務院提交《關於迅速籌建中國政法大學、恢復公安學院和遷建中央政法幹部學校的請示報告》,提出以北京政法學院為基礎,調進一批優秀教師,另選校址,新建中國政法大學,並將其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82年鄧小平同志指示:抓緊籌辦中國的政法大學,把它辦成中國高等政法教育的中心,為發展中國的現代法製做巨大貢獻。 1983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將籌辦中國政法大學作為專題進行部署,鄧小平同志親自為學校選任校長。中共中央批准法大一校三院建制,使該校獲得了當時全國高校最高規格的配備。該校研究生院的設置成為全國首批,現代法學研究生教育因之也開新中國的先河。

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併,組建由“一校三院”(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生院)構成的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選定時任司法部長劉復之兼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1985年,學校開闢昌平校區。 [2]

1983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司法部長劉復之兼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司法部黨組成員陳卓任黨委書記;4月,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政法大學。 5月,教育部發出《關於批准成立中國政法大學的通知》;5月7日,中國政法大學成立大會在公安部禮堂舉行,當時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陳丕顯和胡啟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鄭天翔、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楊易辰、教育部部長蔣南翔等領導,張友漁、錢端升、雷潔瓊、陳守一、王鐵崖等著名法學專家出席了大會,1000多名師生參加了大會。從此,法大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法​​大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4]

1985年冬昌平新校區正式破土動工(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工程)。 1986年6月7日,法大昌平新校區奠基儀式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喬石同志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同志參加了奠基儀式。

1991年夏,投資1.2億經過5年艱苦施工的昌平新校終告竣工。同年秋,學校的辦學主體及工作重點從學院路校區轉到昌平校區。 [3]

1997年1月26日,經司法部黨組決定,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及中國高級律師高級公證員培訓中心併入中國政法大學。 [5]

2000年1月,學校由司法部劃歸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的行列,這一調整為學校突破行業辦學,進入國內高等教育主流,實現由法科大校向法科強校的轉變、由單科性大學向多科性大學的轉變,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6]

2002年5月,法大建校50週年慶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委員長分別為學校建校50週年題詞祝賀。國務委員、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志,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2005年4 月28 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一行蒞臨法大視察指導工作並與師生代表座談。讚揚“中國政法大學是全國人大工作最得力的助手。”並希望中國政法大學全校上下能把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

2007年學校成立55週年,中國政法大學由過去的行業性辦學改變為按高等教育的主流標準辦學,實現了由單科性向多科性高校,由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由行業性向開放性的歷史性轉變。 [8]

2008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國務委員劉延東、教育部部長周濟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臨“法大”視察與學校師生共度五四青年節。 [9]10月2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先生和李克強在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禮堂共同為學校中歐法學院撩開那紅色的輕紗,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是中國政府與歐盟委員會之間的政府性質的重要教育合作項目。 [10]

2012年,中國政法大學迎來甲子校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致親筆賀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司法部長吳愛英、教育部長袁貴仁等中央領導同志到校祝賀。肯定了學校的巨大貢獻並對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2013年,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獲教育部認定。法大成為最新教育戰略“2011計劃”首批入選高校。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的組建具有重大的國家戰略意義。 [11]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國重要的法學研究中心

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都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學專業、第一個民商法學專業、第一個經濟法學專業、第一個訴訟法專業、第一個證據法學專業、第一個比較法專業等都溯源於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律史學博士也在這裡誕生。

學校的科研成果不斷應用於國家立法和司法實踐,從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起草,到《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頒布,再到《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共和國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誕生和實施,無不凝聚著法大人的心血。僅從1978年復辦至2004年,學校就有1000餘人次參加了國家主要立法的論證和起草工作。 [12]

貢獻學術思想與法律理念。從五十年代“法律平等”的討論,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關於“人治與法治”的爭論及“法的本質”的再認識,再到“法治國家”的構成理論、“人權理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判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些重大的理論問題,法大人總是扮演著理論策源地和推動力的角色。由法大教師擔任主講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講座,人大常委會講座,國務院的講座,以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央各部委、各省幾大班子講座每年均在數十起之多。教師來發表的學術文章達三千六百餘篇,出版的學術著作達四百餘部。各學科的一些創新性思想貢獻,正改變著國家現有製度。推動國家政治進步和法治昌明,已成為法大人的當然使命。法學以外的其他學科如價值哲學、人民幣匯率研究、近代思想史、全球化問題,社會心理學、西方政治思想史、宗教哲學、學術批評等也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 [13]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