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說:“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1984年,他又進一步補充說:■“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人均800美元。”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1]

基本信息

概念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標準

小康的標準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係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布: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基本標準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係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2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