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東北抗日聯軍:抗戰時期東北抗日武裝

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它的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1]。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後方,他們14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了數十萬日偽正規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他們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寧死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概況

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 “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後,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游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的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日本關東軍十八萬,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3]

日本各種書刊記載的戰亡人數不統一,但是外務省公佈的幾次有足夠依據。滿洲共陣亡26萬5000多士兵,中國陣亡46萬士兵,是最接近事實的。蘇聯宣布擊斃日軍8萬多!

據黑龍江省抗日戰爭研究會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約10餘萬次。據日偽統計機關統計: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偽軍傷亡人數,據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推算:1931——1937年抗聯殲敵103500人,1937——1945年殲敵82700人,共計186200人,牽制日軍兵力:1937年20萬,1940年40萬,1941年為76萬。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11個軍,人數最多時有4萬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軍是在反日游擊隊(共產黨領導)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四、五兩軍是在王德林的救國軍、李杜的抗日自衛軍餘部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軍是在義勇軍餘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1936年7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成立,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李學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成立,趙尚誌任軍長,張壽籛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師。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由原東北抗日同盟第四軍改編成立,李延祿任軍長,黃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師3個游擊團。

1936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由原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改編成立,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改編成立,夏雲傑任軍長,張壽籛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轄4個師。

1936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改編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由原東北民眾救國軍改編成立,謝文東(後叛變)任軍長,滕松柏(後叛變)任副軍長,劉曙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

1937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由原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隊改編成立,李華堂(後叛變)任軍長,魏長魁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

1936年冬,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改編成立,汪雅臣任軍長,張忠喜任副軍長,王維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團。

1937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由原抗日聯軍獨立師改編成立,祁致中任軍長,金正國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個師。

1936年7月末,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成立,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二軍編成。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東北抗日聯軍配合全國抗戰,堅持抗戰最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時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極端苦鬥時期。

1941年至1945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開展小型游擊戰和轉入蘇聯整訓時期。

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之後,強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動搖了侵略者的大後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調集大批部隊一次又一次進行瘋狂地“討伐”,實施“三年治安肅正計劃” ;加之抗日聯軍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地方黨組織遭到毀滅性破壞,山上密營損失殆盡,糧食、藥品、鹽等給養完全斷絕,許多優秀的指戰員壯烈犧牲,部隊損失慘重。從1939年到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的游擊戰爭轉入極端艱苦的鬥爭階段。但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意志沒有被打垮,抗聯部隊縮編,開展小型游擊戰爭,保存了一部分精華和骨幹力量,進入蘇聯境內整訓。在蘇聯整訓期間不斷派小部隊深入國內抗聯游擊區進行游擊戰,直到1945年8月,他們配合蘇軍重新進入東北,在解放東北的鬥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對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鬥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38年11月,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給東北同胞的電文中稱讚東北抗日軍隊是:“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曾專門做出決定,表彰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功績,稱讚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鬥爭“是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年5月,中共中央給東北局的電文中再次指出抗聯鬥爭是光榮的,稱“此種光榮鬥爭歷史應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1936年以後,因中央紅軍長征,失去了與黨中央的聯繫,更沒有得到國民黨政府的支持,孤懸敵後。南滿幾次西征都沒有打到關內;1937年12月,北滿派趙尚誌等三位抗聯高級將領進入蘇聯後,又被蘇聯關進了監獄達一年半之久,抗聯的精銳騎兵部隊被蘇聯解除了武裝送往中國的新疆從此再無音訊,使東北抗聯受到巨大的損失。東北的黨組織始終按著羅登賢領導的滿洲省委製定的路線開展抗日鬥爭。當時駐共產國際的中共代表王明,曾寫信給東北抗聯,指出一條錯誤的右傾路線,造成了東北抗聯黨內的意見分岐。當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時,儘管趙尚志、馮仲雲、周保中等通過蘇方查找、轉交信件;通過報紙登報聯繫,也無法再找到共產國際的中共代表。直到日蘇在“諾門罕戰役”時,蘇聯才開始支持抗聯,利用其牽制日軍,收集情報。但仍沒有與黨中央取得上聯繫,僅得到了毛澤東的兩篇文章:《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這兩篇文章成為抗聯在抗日鬥爭中的指導方針。

當蘇聯有意將抗聯併入蘇軍時,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等抗聯黨的領導,始終不棄中國共產黨對部隊的領導,牢牢地掌握著這支部隊。當跟隨蘇軍打回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之後,迅速與關內的黨中央聯繫,使抗聯部隊回到了黨中央的懷抱。 [7]

東北抗日聯軍中有不少朝鮮人。戰後,在蘇聯幫助下,他們組建了朝鮮勞動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崔庸健)多為東北抗日聯軍中層軍官。

歷史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東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裝,是中國人民反日軍隊的組成部分,是一支用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它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奮起自衛,在長達14年之久極其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殲滅和牽制了大量敵人,為東北和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