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幹,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1948年建立的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並由陳毅擔任籌委會主任的中原大學。 2000年由原隸屬於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於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併組建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為中國最知名的財經、政法類高校,在同類院校中擁有最多的博士點。2005年9月,學校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12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簽署正式協議,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學校簡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幹,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位於武漢市,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於風景秀麗的南湖湖畔,首義校區位於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 [1]

學校現有全日製本科生20000餘人,碩士生7100餘人,博士生9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9000餘人,每年接受來華留學生400餘人次。學校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三大學科為主幹,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互動,通過優勢學科、品牌專業、精品課程、優質教材、主講教師形成人才培養合力。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10個,優勢學科4個,特色學科3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並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法律專業碩士(JM)、會計專業碩士(MPAcc)、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等14個專業碩士及各層次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地區學生的招生權。

學校下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院、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金融學院、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MPAcc中心)、公共管理學院(MPA中心)、統計與數學學院、信息與安全工程學院、知識產權學院、MBA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文瀾學院等19個學院。 51個本科專業,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後流動站,以及1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並擁有各層次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地區學生的招生權。學校還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7個教學實習基地,2個創新人才實驗區,1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2]

學校積極推動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倡導利用合併形成的多學科並存、互動的知識環境,積極發展交叉和新興學科,用新興學科改造傳統學科,實現經、法、管等各學科的相互滲透、交叉、融合和協調發展,啟動學科創新工程,從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入手,建立並完善了商貿英語、法制新聞、司法會計、經濟倫理、法經濟學、經濟偵查等具有交叉融通特色的學科,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及學術效果,走出了特色化學科建設之路。

學校已構建起經、法、管三大主幹學科領域的國家級平台,集合了一大批優秀中青年學者,形成了多個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交叉和特色學科。同時,依托“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還建設了多項對學科建設起重要輔助支撐作用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3]

學校提出了“應用型、融通性、開放式”的人才培養目標,全面實施“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加強學科專業和精品課程建設,建成經濟管理類和法學類兩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在本科生當中全面開設“三通”課程,實行“課外12素質學分制”,拓展武漢七校聯合辦學。同時,加強質量監控,出台學業預警制度和教學督導等措施。本科生錄取分數線逐年提高。 2009年,學校又推出新的本科生全程培養方案,提出“高層次、創新型、開放式、融通性、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4](更新時間:2013年6月1日)

學校文化

校徽

釋義:校徽中間圖案實體部分為“人”字,虛體部分為“文”字,表示學校人文社科類大學的性質。人形還表示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張開雙臂以示開放辦學,邁開雙腿以示穩步發展。中間圖案為一奮發向上的箭頭,衝破內圈,表示“衝出中國、走向世界”,代表學校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人文社科類大學的奮鬥目標。

“1948”和“中國武漢”表示學校建校的時間和學校所在地點。

上半圈為鄧小平題寫的中南財經大學校名(政法兩字為集字)。下半圈為校名英文,代表學校面向世界、建設國際知名人文社科類大學的奮鬥目標。

校訓:博文明理 厚德濟世

釋義:知識淵博縝密思維識高才優求真去偽

守身崇德人格完備報國為民服務社會

辦學精神:砥礪德行守望正義崇尚創新止於至善

釋義:砥礪德行是指為人師表者首先要做道德楷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守望正義是指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公平正義感,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崇尚創新是指追求思想自由、學術創新的創造精神以及勇於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的改革精神;止於至善是指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中原精神:活潑創新 學以致用

教育理念:為學為用 為效為公[5]

歷史沿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6]

中原大學

(1948--1953)

1948年,為建設和鞏固不斷擴大的中原解放區,培養各方面專業人才和乾部,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毅然決定在中原地區創辦一所大學,並定名為中原大學。 1948年7月10日,中原大學籌委會成立,由陳毅、張際春、劉子久、嵇文甫、張柏園、羅繩武等七人組成,陳毅擔任籌委會主任。 8月2日,在中原軍區召開的“八一”紀念大會上,劉伯承司令莊嚴宣布了中原大學正式成立。 10月,中原大學第一屆校領導班子正式組建,範文瀾任校長,潘梓年任副校長,孟夫唐任教務長。 1950年,中原大學先後建立起文藝學院、教育學院、財經學院和政治學院(後擴建為政法學院)。在五年的辦學歷程裡,中原大學共培養了15000多名各類人才,為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的恢復和重建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南財經學院、中南政法學院

(1953--1958)

1952年,高等教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同年,河南大學經濟系、中華大學經濟系先行合併到中原大學。 1953年,遵照中南地區的院系調整安排,中原大學校名被取消,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為基礎,集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湖南大學、國立南昌大學、國立廣西大學、私立中華大學、私立南華大學以及上海財經學院國民經濟計劃專業等一批高等院校財經學科,成立中南財經學院,是當時國家按區域以大區命名並重點部署的四大財經學院之一(上海財經學院、中南財經學院、四川財經學院、東北財經學院),直屬高等教育部領導。以中原大學政法學院為主體,合併國立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組建中南政法學院,學院直屬司法部領導。中南政法學院當時是中國法學教育頂尖的王牌院校“五院四系”之一(西南政法學院、北京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中南政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 [7]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44.20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