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斑海豹

斑海豹也叫大齒斑海豹、大齒海豹,是在溫帶、寒溫帶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類動物。生活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主要分佈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國的渤海、黃海北部。它們有洄游的行為的行為,肉食性,食物主要為魚類和頭足類。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斑海豹[1]、西太平洋斑海豹【拉丁學名】:Phoca largha

【俗名】:海豹,海狗,膃肭獸

【英文名】:Spotted seal

【商品名】:海狗腎,膃肭臍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2]

【瀕危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生態環境】:西北太平洋高緯度寒冷水域

【致危因素】: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環境污染

【保護措施】:限制捕獵

【國內分佈】:渤海,黃海,偶見於南海

【國外分佈】:分佈於西太平洋的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

【分類】:哺乳綱鰭足目海豹科斑海豹屬

外形特徵

成年港海豹頭尾長1.2-1.6米,重50-128公斤,雌海豹一般比公海豹細小。港海豹身體呈黑褐色至黃​​褐色或灰色,腹部較為淺色,每一隻都有獨特的斑點或斑紋。身體及鰭都很短,頭部相對地較大及圓。吻呈V狀,沒有耳郭。在眼睛後方有一條較大的耳道。 [3]

斑海豹體粗圓呈紡錘形,身體肥壯而渾圓,成獸體長約1.4-1.8米,體重65-110公斤,雄獸略大於雌獸,全身生有細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並布有不規則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點,腹面乳白色,斑點稀少。頭圓而平滑,眼大,吻短而寬,唇部觸口須長而硬,呈念珠狀,感覺靈敏,是它覓食的武器之一。沒有外耳廓,也沒有明顯的頸部,四肢短,前後肢都有五趾,臥的樣子,這種體型十分適宜在大海中游泳。出生的小海豹全身被白色的胎毛。 [4]

斑海豹體粗圓呈紡錘形,身體肥壯而渾圓,成獸體長約1.2∼2米,體重100公斤以上,腹面乳白色,斑點稀少。頭圓而平滑,眼大,吻短而寬,唇部觸口須長而硬,呈念珠狀,感覺靈敏,是它覓食的武器之一。沒有外耳廓,也沒有明顯的頸部,四肢短,前後肢都有五趾(指),游泳。

分佈範圍

港海豹廣泛分佈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從溫帶到北極海域,主要棲息在北美洲東部和西部沿海、亞洲東部和西部沿海、歐洲西北海岸。 [3]

斑海豹分佈區主要在西北太平洋的海域及其沿岸和島嶼,如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朝鮮海等,它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渤海和黃海,偶見於南海。 [4]

生態習性

港海豹是群居的,但其群落數量並不如其他海豹。若不覓食時,它們會離開水面到自己的巢穴。它們傾向留在海岸,不會離開多於20公里。示愛及交配都會在水中進行。

港海豹對自己棲息的地方有很高的忠誠度。它們會花幾天在海中​​及遊達50公里覓食,也會經河流游到淡水的地方。它們的巢穴會在如赫布里底群島或新英格蘭等岩石海岸或沙灘。它們棲息在沙質的潮間帶,有一些也會進入河口覓食。有一些甚至會在紐約港及波士頓港覓食及玩耍。它們經常會留在海港,故得此名。它們只會留在熟悉的環境,一般都是陸上掠食者不能到達的岩石地區,且有足夠的魚類食物供應。

它們主要獵食魚類,如鯡魚、鳀科、鱸魚、鯡屬、鱈魚、牙鱈及比目魚,有時也會吃蝦、蟹、軟體動物及魷魚。它們可以潛水達10分鐘,進入水深457米或更深的地方。它們只有很少的情況會攻擊、殺死及吃海鳥。 [3]

斑海豹是在溫帶、寒溫帶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類動物。

斑海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海水中度過的,有洄游的行為的行為。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換毛時才爬到岸上或者冰塊上。登陸後只能依靠前肢和上體的蠕動,像一條大蠕蟲一樣匍匐爬行,步履艱難,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活動的範圍也不大。在海岸上群棲時,它們的警惕性很高,就是在睡覺時也經常醒來觀查四周的動靜,如果發現敵情則迅速從岸邊高地或礁石上滾入水中,逃之夭夭。強壯的北極熊是它最大的天敵。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