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冠紋柳鶯

冠紋柳鶯,全長95-117毫米。上體橄欖綠色;頭頂稍沾灰黑色,中央貫以淡黃色冠紋;眉紋淡黃;貫眼紋暗褐色;翼和尾羽黑褐,外邊緣橄欖綠色;大覆羽和中覆羽的先端淡黃綠色,形成二道翼斑;下體為沾灰的白色;胸部微具黃色條紋。棲於闊葉林及灌叢,常與其他柳鶯混群活動。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冠紋柳鶯

拉丁學名:Phylloscopus reguloides英文名:Blyth's Crowned Willow Warler[1]

拉丁種名 reguloides

中文名:冠紋柳鶯西南亞種

拉丁亞種名:claudiae

命名人: (La Touche, 1922)

原始屬: Acanthopneuste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Aves

目: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鶲科 Muscicapidae

屬:柳鶯屬 Phylloscopus reguloides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10.5厘米)而色彩亮麗的柳鶯。上體綠色,具兩道黃色翼斑,眉紋及頂紋艷黃色,下體白染黃,臉側、兩脅及尾下覆羽尤是。外側兩枚尾羽的內翈具白邊。與黑眉柳鶯的區別為側頂紋色淡,兩道翼斑較醒目且下體少黃色。與白斑尾柳鶯的區別在體型較大且下體黃色較少,也在於兩翼輪換鼓振

。諸亞種從西至東上體綠色較鮮亮,下體較黃。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紅;腳-偏綠至黃色。

叫聲:鳴聲為似山雀的chi chi pit-chew pit-chew聲,後轉成似鷦鷯的顫音。叫聲為重複的響亮兩音節pit-cha或三音節pit-chew-a聲。

分佈

分佈範圍:繁殖於巴基斯坦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西部及南部、緬甸和印度支那。

分佈狀況:甚常見的季候鳥及留鳥。指名亞種繁殖於西藏南部及東南部至雲南北部及四川西南部;claudiae於四川、甘肅南部(白水江)、陝西南部(秦嶺)及山西東南部;fokie

nsis於東南部;亞種goodsoni為留鳥於海南島。指名亞種及claudiae冬季於雲南南部。亞種claudiae及fokiensis遷徙經華南及東南;迷鳥至河北北戴河。 [1]

習性及保護

亞種fokiensis當特色性地輪番鼓翼時顯露其黃色的脅部。有時倒懸而於樹枝下方取食。

注:亞種goodsoni有時被視為黑眉柳鶯P. Ricketti的一亞種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