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斑背噪鶥

中文學名:斑背噪鶥

拉丁學名:Bar-backed Laughing Thrush

二名法:Garrulax lunulat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雀形目科:鶲科

屬:鶲科噪鶥屬

種:斑背噪鶥

分佈區域: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

斑背噪鶥(學名:Garrulax lunulatus)為鶲科噪鶥屬的鳥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甘肅、陝西、四川、雲南等地,主要生活於山林以及林緣。中型鳥類,體長24-28cm。額至頭頂多為栗褐色,眼先、眼周和眼後紋均白色,形成一寬的白色眼圈,像戴的眼罩,在頭部極為醒目。其餘上體淺褐色,各羽均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棕色端斑,形成明顯的鱗狀斑或橫斑,亦甚醒目。飛羽具白色端斑,外側初級飛羽外翈藍灰色,野外特徵明顯,容易識別。白點鶥與本種非常相似,野外難於鑑別,但白點鶥體型稍大,背具白色端斑而不是棕色端斑。

分類學

界:動物界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鶲科 Muscicapidae

屬:噪鶥屬 Garrulax

種:斑背噪鶥 G. lunulatus[1]

形態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和後頸栗褐色,眼先白色與寬闊的白色眼圈相連並向眼後延伸呈眉狀,其餘頭側淡栗褐色。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概為淺褐色,各羽均具棕色先端和寬闊的黑色次端橫斑,這些黑色次端斑和棕色端斑在腰和尾上覆羽變得較狹窄,棕色端斑甚至變得不很明顯,因而使黑斑顯得更多更著。翅上內側覆羽和三級飛羽在色彩和斑紋上均與背相似。小翼羽藍灰色,初級覆羽黑色,二者均具白色端斑;飛羽黑褐色,羽端亦為白色,初級飛羽外翈羽緣藍灰色,次級飛羽外緣與背同色或外緣以棕褐色;中央尾羽橄欖褐色至棕褐色、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外側尾羽基部藍灰色,從中央尾羽到最外側尾羽,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逐漸的擴大。頦、喉淡栗褐色,上胸淡褐或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下胸與頸側呈帶紫的灰色亦具白色或灰白色端斑。腹白色,兩脅棕褐或淡棕褐色、微具黑褐色細窄次端橫斑,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棕色。虹膜黃色或褐色,嘴角褐色,下嘴較淡,腳、趾肉褐色。 [2]

體型:體重♂82-95g,♀72-94g;體長♂240-286mm,♀236-270mm;嘴峰♂23-30mm,♀24-29mm;翅♂95- 105mm,♀96-104mm;尾♂ 122-138mm,♀12-134mm;跗蹠♂42-47mm,♀41-43mm。

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1400-2600m高山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亞熱帶常綠闊葉和竹林中,也出入於林緣疏林灌叢、次生林和地邊灌叢中。

生活習性

食性:主要以昆蟲(蝗蟲、蟋蟀、螻蛄、椿象、臭蟲、螳螂、蜚蠊、蚜蟲、蜻蜓)和植物果實(漿果、核果、莢果、聚合果、聚花果、單果)與種子為食,典型的棲於林下植被及棘叢的噪鶥。常在林下茂密的杜鵑灌叢或竹灌叢中活動和覓食,特別是在多岩石和苔蘚(小型的多細胞的綠色植物,多適生於陰濕的環境中。

叫聲:鳴聲為wu--chi wi-wuoou,短暫間隔後又重複(據C. Robson)。

習性:常成對或單獨活動,較少成群,多在林下灌叢和地上活動。活動時頻頻鳴叫,鳴聲響亮、單調,其聲'古兒、古兒'。 [1][3-4]

分佈範圍

見於湖北神農架、陝西南部秦嶺至甘肅南部白水江地區、四川中部岷山及邛崍山系。為偶見鳥於海拔1200~3660米。群棲於闊葉林及針葉林和林下竹叢。 [2]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