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白頰噪鶥

中文學名:白頰噪鶥

拉丁學名:Garrulax sannio

別稱:白頰笑鶇、白眉笑鶇、白眉噪鶥、土畫眉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雀形目科:鶯科

屬:噪鶥屬

分佈區域:分佈於印度、緬甸、老撾、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南方。

白頰噪鶥中型鳥類,體長21-25cm。頭頂栗褐色,眼先、眉紋和頰白色,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上體棕褐色,尾棕栗色。下體栗褐色,尾下覆羽紅棕色。特徵為皮黃白色的臉部圖紋系眉紋及下頰紋由深色的眼後紋所隔開。偏高的鈴聲般叫聲和唧喳叫聲,以及不連貫的咯咯笑聲。隱匿於次生灌叢、竹叢及林緣空地 。分佈於印度、緬甸、老撾、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等省以南、西藏、雲南以東的華南大陸、包括海南等地,一般生活於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區以及活動於山丘、山腳及田野灌叢和矮樹叢間。

分類學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鶲科Muscicapidae

屬: 噪鶥屬 Garrulax

種: 白頰噪鶥 G. sannio

形態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至枕深栗褐色,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眼先和頰白色或棕白色,眼後至耳羽深棕褐色或黑褐色,後頸和頸側淺棕色或葡萄褐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餘上體包括兩翅表面棕褐或橄欖褐色,尾栗褐或紅褐色,飛羽暗褐色,外翈羽緣沾棕。頰、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變淡、多呈淡棕黃色或淡棕色,兩脅暗棕色,尾下覆羽紅棕色。

體重:♂52-80g,♀57-77g;體長♂202-255mm,♀200-240mm;嘴峰♂19-24mm,♀19.5-22.5mm;翅♂91-101mm,♀90-98mm;尾♂ 98-125mm,♀98-119mm;跗蹠♂36-40mm,♀34-39mm(四川亞種)。

虹膜-褐色;嘴-褐色;腳-灰褐。

叫聲:偏高的鈴聲般叫聲和唧喳叫聲,以及不連貫的咯咯笑聲。

生活習性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所吃昆蟲主要有甲蟲、象甲、金龜甲、金花蟲、天牛、步行蟲、鍬形甲、瓢蟲、蝽象、蝗蟲、蠼螋、螞蚱、毛蟲、蛾類、蟋蟀、螞蟻、鱗翅目幼蟲等昆蟲。此外也吃蜘蛛、蜈蚣、石龍子、蝦等無脊椎動物。

白頰噪鶥舌呈長三角形。舌尖分又呈“V”字型,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後方的櫛狀突;食道頸胸分段不明顯.食管全長43.33inm,食管與嗉囊分界不明顯;腺胃上圓形乳突少而稀,肌胃發達。

腸幾乎與體長相等,小腸較發達,雄鳥約長182.8mm,佔腸道總長88.8%;雌鳥約長196.38mm,佔腸道總長88.6%;具有左右側盲腸,佔腸道總長4.87%;直腸佔腸道總長6.4%;肝分左右兩葉;胰細長形,分兩小葉。這些消化道特徵說明白頰噪鶥是以食蟲為主的雜食性鳥類。

習性: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活動,集群個體從10餘隻到20多只不等,有時也見與黑臉噪鶥混群,多在森林中下層和地上活動和覓食。善鳴叫,叫聲響亮而急促,其聲似'jeer-jeer','吉呀,吉呀'地反复鳴叫聲,尤其是清晨、傍晚和天氣晴朗時,鳴叫更為頻繁,常常一隻鳴叫,引起群中個體相互對鳴,經久不息,鳴聲甚為嘈雜。性活潑、頻繁地在樹枝或灌木叢間跳上跳下或飛進飛出,遇人等乾擾,立刻下到樹叢基部,躲躲閃閃和毫無聲響地在低枝間穿梭或藏匿,待危險過去後,則又竄上枝頭開始鳴叫。當敵害逼近等緊急情況時,也起飛逃走,但飛不多遠又落下,一般不做遠距離飛行,有時也通過在地上急速奔跑逃走。 [1]

棲息環境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2.1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