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信息商品

信息商品,是指用來交換的信息產品,即它是人們通過蒐集、加工、傳遞和存儲所形成的,並且用來交換的信息。信息商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一系列不同於一般物質商品的特徵,在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再生產各環節具有許多與物質商品不同的特點。

概述

信息商品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和必然趨勢。從人類進化和發展的歷程來看,人類的生存是頭等重要的事,因此,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成為人類社會前期的主要活動,而人類的經濟活動也就主要是圍繞著物質商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到了現代社會,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直接生產過程中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離,導致一種專門開發與利用信息的行業或產業出現。物化於商品之中的信息成分的比重逐漸加大,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超過了物質成分。現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特別是信息科學技術革命浪潮,不公改變了商品中物質成分的比重,而且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信息商品。隨著現代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出現)等種種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信息在經濟活動中發揮商品作用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大幅度地擴展了信息交流的規模,推動了​​信息商品化的深度和廣度,確立了信息商品的堅實地位。(引自:王學東唐軍榮,《論信息產品向信息商品的轉化》)

特殊屬性

信息商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又具有其特殊屬性。

1)共享性

即信息商品出售後在滿足買方需要的同時仍能滿足賣方對它的需求。信息商品在“消費”過程中並不會消失,還可能被加工成新的信息商品,因而具有共享性。所以信息商品的內容比較容易洩露和傳播出去,並易於被複製和擴散,這就使得信息商品的交換既不同於物質商品,也不同於技術商品。

2)使用的時效性

信息新鮮的時候最有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環境及內部環境的變化,某一特定的信息商品的使用價值會逐漸消失,效用價值無疑也會逐漸下降甚至消失。

3)不對稱性

由於信息商品具有共享性,在信息商品的交換過程中,賣方在出售信息商品之後,不僅能獲得等同於該信息商品價值量的價值而且仍擁有信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買方在得到信息商品的使用價值的同時要支付等同於該信息商品價值量的價值。因此,與普通商品的交換過程不同,信息商品的交換對買賣雙方都是不對稱的。

4)間接性和層次性

信息商品並不能立即獨立地給使用者帶來直接的利益,其使用價值的實現必須與使用者的智力勞動相結合,有一個再認識、再假造的過程。信息商品使用價值的實現離不開使用者的智力勞動,所以信息商品使用價值的實現具有間接性。由此,又產生了信息商品使用價值的層次性。

(引自:瀋陽師範大學,張偉,《論信息市場的管理》)

基本條件

由於信息商品也是商品,也具備商品的三個基本條件:

1、必須是勞動的產物,具有價值屬性;

2、要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即具有使用價值屬性;

3、必須用於交換。同時信息商品是信息產品的商品化的產物,也就是說信息商品一定是信息產品。所以信息商品既包含著一定量的信息,也同時需要依附一定的物質產品為載體。

主要特徵

非物質性或獨立性

信息商品包含著負載於某種物質載體上的信息內容,與普通商品相比,信息商品的主要特徵之一是表現非物質的信息功能,可以說信息商品具有非物質性。

信息商品的非物質性與任何信息都具有物質載體並不矛盾。沒有物質載體,信息就不能存在,更無法傳遞和存儲,但信息商品一旦生產出來,就可以在大範圍內交換流通,而其物質載體可以不隨之移動,即內容相對於物質載體的獨立性。

消費無損耗性或非消耗性

信息商品在消費或使用過程中,表現為信息內容從一種物質載體轉移到另一種物質載體;但是,無論怎樣轉移,信息內容都不會被消滅,也不會失去原來的使用價值和效用。即信息商品消費的無損耗性或非消耗性。

非排他性和非抗爭性

對普通商品而言,交換必須以物質實體的轉手來實現,此時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無論誰佔用,普通商品都是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的消費不能共享,即排他性;額外增加消費,就會引起其成本的增加,即私人物品還具有抗爭性。信息商品可以反複使用,反復交換,這種排他性消費也成信息商品的費佔有性或共享性。

使用價值的特徵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9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