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基因表達

Mdk是一種分泌型蛋白,在神經發育中有重要作用,並參與人類腫瘤的形成。但是,在不同種類的脊椎動物中,Mdk基因的表達模式卻大相徑庭。該文報導了從銀鯽10體節胚胎的SMARTcDNA文庫中克隆的銀鯽Mdkb基因的特徵、表達圖式及功能。在銀鯽胚胎髮育過程中,CagMdkb基因在原腸期開始表達,在10體節期時表達量上升到最高,此後表達量保持穩定。 Western印跡顯示胚胎早期有一條19kDa的母源CagMdkb蛋白帶,合子CagMdkb蛋白從原腸期開始產生。大約在10體節時,19kDa的CagMdkb蛋白剪掉了信號肽,變成17kDa的成熟蛋白。在胚胎髮育早期,母源的CagMdkb蛋白在所有卵裂球的細胞質中被檢測到。當胚胎髮育到18體節期時,新合成蛋白的信號出現在後腦的一對巨大神經元中。此後,新合成的CagMdkb蛋白延伸到前腦、中腦、後腦的神經元和脊髓的神經纖維中。 3A10抗體共定位表明這對巨大的神經元是Mauthner神經元。在銀鯽和斑馬魚受精卵中進行的基因轉移實驗發現,野生型CagMdkbRNAs的過量表達造成了胚胎前腦組織和眼睛發育受到抑制等嚴重缺陷,並發現其功能的發揮還依賴於它的分泌特性。上述結果表明,CagMdkb在魚類神經系統的早期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差異原因

研究人員證明DNA水平上個體之間的微小差異能導致基因表達蛋白的巨大不同,這導致了個體之間的自然特徵的許多變化。在人類由30億個鹼基對、大約數万個基因組成的基因組中,哪些基因或者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疾病?這種尋找致病基因的工作通常如同大海撈針。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和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HapMap)這兩個超級研究項目的設立興起了一場致病基因淘金熱,其中科學家使用了一種稱為“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方法,尋找可能的致病因素。

這種新的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人類基因組的一種微小突變上。這種突變是指DNA上的某個“字母”被另外一個字母取代(例如AAG變成了ATG),它被稱作“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科學家估計,在人類基因組中可能存在約1500萬個單字母突變,或者說,在人類這個遺傳結構相當統一的群體內,還有1500萬個可能的SNP。借助於基因芯片等新技術,科學家可以同時分析一個人的基因組中的數十萬個SNP。把許多健康人和疾病患者(這些人不一定必須屬於同一個家族)的SNP結果放在一起,SNP的分佈狀況就可以顯示出致病基因的一些蛛絲馬跡。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