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花炮

也稱“煙花”,我國是煙花爆竹的故鄉。在黑火藥問世的隋、唐時期,有人把黑火藥裝入竹筒,利用火線點然使之爆炸,這就是早期的竹筒爆竹。人們在燃放爆竹時,常發現爆竹頂部有噴火現象,受此啟發,製造出了噴花,即早期的煙花。到了宋代,我國煙花爆竹產品的品種繁多,並且具有煙、火、光、聲等不同的效果。南宋時期國內已開始舉辦多種大型煙花晚會,當時的許多煙花爆竹製作技術一直沿用至今。發展

花炮是利用煙火藥,通過燃燒或爆炸發出聲、光、色等效果,以供觀賞的火工娛樂產品,是中華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據《2013-2017年中國花炮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1]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花炮生產、出口和消費國,花炮產量占到全球產量的90%,其中煙花產量更是占到95%的份額。

從區域分佈來看,我國花炮生產企業主要分佈在湖南省瀏陽、醴陵兩市,江西省萬載、萍鄉、上栗等市縣和廣西北海市,其中,瀏陽、醴陵、上栗、萬載是花炮產業最集中的幾個區域,煙花爆竹輔料、半成品及配套產品的生產也多集中於此,尤其是瀏陽市的煙花爆竹產值約占到全國總產值的50%,在我國花炮行業的地位優勢明顯。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煙花爆竹產業為中國欠發達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數百萬從業農村人口提供了生活保障,成為一些地區的經濟命脈和支柱產業,對有效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保障和改善農民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據前瞻網統計,除在2008年出現下降外,2006-2010年我國花炮行業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呈逐年穩步上升趨勢,2010年行業的銷售收入和工業總產值分別為294.08億元和294.7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1.70%和10.26%。

從國內消費市場來看,我國有悠久的燃放煙花爆竹習俗,國民經濟的持續良性發展,國內各大賽事、慶典等活動的不斷增加,都孕育了我國巨大的煙花爆竹消費群體和消費市場。此外,我國相關法規的調整,一些原本實行煙花爆竹禁放的城市開始逐步解禁,國內市場對煙花爆竹的需求量還會增加。另一方面,歐洲、北美、亞洲是我國煙花爆竹產品傳統出口市場,隨著我國花炮產業技術更新,新產品的不斷湧現,營銷手段的創新變化,我國花炮產品的外銷市場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這都為我國花炮行業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由來

爆竹起源

最早的“爆竹”,是火燒竹子所發出的爆裂聲

《荊楚歲時記》載:“燃火投竹,爆破有聲,能辟惡魔”

最早記載

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公元581-682年)最早記敘了把硝石、硫磺、含炭物質混合在一起創造火藥的“硫磺伏火法”。

傳說孫思邈曾隱居瀏陽。瀏陽城東歷來有“孫隱崖”、“洗藥橋”等地名,有“升衝觀”(前兩年重修)。如今還新建有“思邈公園”。

花炮始祖

唐初,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李畋(生於公元601年)為驅除瘟疫,將火藥裝在竹筒中,用引線點燃起爆,發出更大的響聲和濃烈煙霧,驅散山嵐瘴氣。這是“裝硝爆竹”的雛形。

李畋因此被奉為“花炮始祖”

發展

鞭炮

宋代,民間開始用紙筒裝裹火​​藥,並用麻莖編結成串,做成“編炮”。

清康熙《瀏陽縣志》記載:“後人捲紙作筒,實以硝磺,名為大爆竹,饋遺者,號曰春雷。往歲小除夕,響聲不絕。”

——在此,爆竹已廣泛用於送舊迎新、婚喪嫁娶等場合

煙花

清末民初,瀏陽縣城商人李熙雅“恢復和發展先祖失傳技藝”,製作出焰火四射的“煙花”。

當時一個名為“地老鼠”的品種,一直流行到上個世紀末。

20世紀80年代初期,瀏陽開始研製出具有國際水準的“禮花彈”,完成了由“玩具煙花”到“大型煙花”的飛躍。

瀏陽花炮

“瀏陽花炮”頻頻亮相於國內國際的大型煙火表演, 讓這個世界黑色的夜空光芒四射!更是連續舉行了11屆花炮文化節,蜚聲海內外,更有了瀏陽花炮世界一,瀏陽花炮甲天下等說法。

瀏陽花炮文化節每兩年舉辦一次,是花炮行業中最頂級的盛會,屆時會匯聚世界各地的名人前來觀賞,並有世界級的花炮競技比賽,場面頗為壯觀。

花炮稱謂

日本稱花炮、煙花為“花火”。

在湖南省瀏陽市、醴陵市,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 萬載縣,江蘇建湖縣,廣西合浦縣等花炮主產區一般用“花炮”。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