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愛因斯坦

中文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外文名:Albert Einstein

國籍:美國、瑞士雙重國籍

民族:猶太族出生地:德國烏爾姆市

出生日期:公元1879年3月14日(己卯年)

逝世日期:公元1955年4月18日(乙未年)

職業: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

畢業院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大學

主要成就:提出相對論、質能方程式解釋光電效應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

代表作品:《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廣義相對論基礎》

榮譽:1921年(辛酉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著名公式:E=mc^2

血型:O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猶太人,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係”的創立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他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人物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Альберт Ейнштей​​н),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是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之一,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集大成者和奠基人,著名思想家和哲學家。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原籍德國)。 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在蘇黎世工業大學擔任大學教授。 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皇家科學院院士。 1933年愛因斯坦在英國期間,被格拉斯哥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LL.D)。因為受到納粹政權以及希特勒的迫害,逃亡到美利堅合眾國,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工作,1940年加入美國國籍。

履歷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Ulm,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玻琳。

1881年(2歲),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婭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5歲),愛因斯坦開始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5年(6歲),愛因斯坦開始學習小提琴。

1886年(7歲),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 School)讀書;在家裡學習猶太教的教規。

1888年(9歲),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

1889年(10歲),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12歲),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愛因斯坦開始懷疑歐幾里德的假定。

1892年(13歲),開始讀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

1894年(15歲),愛因斯坦一家移居意大利。

1895年(16歲),自學完微積分(calculus)。同年,愛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學院(德文首字母縮寫詞ETH)的入學考試失敗。愛因斯坦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對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產生困惑。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