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叩解度

概述

叩解度(beating degree),即打漿度。反應漿料經磨漿機後,纖維被切斷、分裂、潤脹、和水化等磨漿作用的效果。代表符號為°SR。

起源

叩解一詞源自日本,古代造紙時,用木棒敲打漿料,謂之叩解。現在,許多紙廠仍沿用此說法。如叩解度、叩前漿池、叩後漿池。測試儀器

基本介紹

液壓式打漿度測試儀主要用於測量稀釋紙漿懸浮液濾水速率,是實驗室常規儀器,具有成熟的結構和明確的技術要求。

標準依據

儀器的參數,功能符合國家標準: GB/T 3332-1982 漿料打漿度的測定法(肖伯爾—瑞格勒法) Determination of beating degree for pulps (Schopper – rieger method )

技術參數

1. 測量範圍:0 ~ 100 SR (肖伯爾度)。 2. 密封錐體的上升速度為:100 ±10mm /s。 3. 底孔流速:取出繖形架,用塞子堵住側流管孔,用手指堵住底孔,將20±0.5OC的蒸餾水1000±5mL倒入分離室,並記錄底孔的排水時間,此時間應是149±1s。 4. 剩餘體積:用手指堵住底孔,將20±0.5OC 的蒸餾水100mL倒入分離室中,得過量的水從側流管完全流出後,放開底孔,將分離室流出的水收集起來。這些水的體積應為7.5 – 8.0 mL之間。

方法

打漿度只表示紙漿的濾水性能。以2克絕乾漿,稀釋至1000毫升,在20°C條件下,通過80目網,從肖氏打漿度儀測管排出的水量,即為測定的結果。打漿度是表示紙料性質的一項指標,根據紙料打漿度就可能掌握紙料將來在紙機銅網上的濾水速度,同時也可能概括預知將來生產紙張的機械強度、緊度和可整理性等,所以掌握紙料的打漿度是生產中一種重要的技術控制辦法。單純打漿度一項指標並不能完全代表紙料的性質,例如,我們可以用高度切斷纖維(游離狀打漿)的方式來達到45°SR,另外,也可採用高度細纖維化(粘狀打漿) 、但不怎樣切短的方式來達到同樣的45°SR打漿度。兩種情況最終打漿度雖然相同,可是紙料的性質卻相差懸殊,所以在生產中單憑打漿度作為生產技術上的唯一的控制指標是有缺點的,尚須與其他指標如纖維平均長度等結合起來考慮,才能進行合理的打漿。

叩解元件

簡介

經過蒸煮或機械磨解、篩选和漂白以後的紙漿,還不能直接用來抄紙。因為紙漿中的纖維缺乏必要的柔韌性,纖維與纖維間的結合力還不夠理想,如果用它抄紙,紙張會疏鬆多孔、表面粗糙、強度低,不能滿足使用的要求。磨片是磨漿機的“心臟”,直接對紙漿纖維產生剪切、壓潰、拉伸、摩擦等作用力來改變纖維形態,滿足抄造適配性。

工作原理

“三分造紙,七分打漿”,打漿就是利用磨片齒紋機械作用方法處理紙漿中的纖維,使其疏解、適度切斷和分絲帚化;更重要的是纖維在打漿時吸水潤脹,使之具有較高的彈性和塑性,滿足造紙機生產的要求,以使生產的紙張能達到預期的質量指標。

磨片設計一直沿襲比刀緣負荷(SEL)理論,我國南通華嚴磨片研究中心和奧地利安德里茲等機構的研究實踐案例表明要充分考慮比表面負荷及流變效應等因素。比刀緣負荷理論是以磨漿機轉刀齒與定刀齒齒緣交會單位長度上沖擊剪切絮聚纖維的有效負荷來描述和表徵打漿特性。具體是由磨漿機的有效功率(淨功率)N、轉速n以及磨片每轉切斷長L三個方面決定的。

磨片分類

錐形磨片、圓盤磨片、熱磨機磨片、疏解機磨片、熱分散磨片等;

每個規格的磨片分別有數種到數十種齒型。

造紙磨片現有HYCut fin 、Broom fin 、Soft fin 、Ease fin 四大類別。

優化磨片的作用

我國南通華嚴磨片研究中心對打漿工段進行磨片優化實踐,在數百例實踐生產中,不同的漿料、不同的紙種,不同的工藝和不同的指標,選用不同的磨片齒型。優化後的磨片齒形更能適應具體工藝需要,有利於提高纖維品質、成紙品質及降低打漿電耗。

磨片材質

磨片設計選用合適的齒型以達到既定的打漿參數,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抗衝擊韌性。縱觀100多年來,全球範圍的磨片製造和使用的發展中,石材、灰口鐵、鎳硬白口鐵、高鉻鑄鐵、鎳鉻合金、多元合金、不袗、碳化鎢、高分子聚乙烯、改性尼龍、陶瓷、金剛砂等材料都得到過採用,鑑於耐磨性和經濟性考慮,目前多元合金磨片和高鉻鑄鐵磨片因良好的耐磨性能處於主導地位。具有表面粗粒的多元合金磨片傾向於對纖維更好的分絲帚化作用;特鋼磨片傾向於纖維更劇烈的切斷作用。

磨片選型

南通華嚴多元合金磨片四大系列

HY Cut fin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