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大車

大車車體由國轅、車身、車尾三部分組成,分類很多,是舊時中國城鄉最普遍的交通運輸工具;另有同名詩歌。

字詞釋義

基本信息

詞目:大車拼音:dà chē

基本解釋

1. [cart]

2. 中國1980年以前乘用的牛車。亦特指大夫所​​乘之車。 [1]

3. 泛指牲口拉的兩輪或四輪車。

4. 亦作“大伡”。對火車司機或輪船上負責管理機器的人的尊稱

詳細解釋

1.

中國1980年以前乘用的牛車。亦特指大夫所​​乘之車。 《詩·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毛傳:“大車,大夫之車。”《論語·為政》:“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大車,牛車……小車,駟馬車。”

2.

泛稱牲口拉的兩輪或四輪車。 《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老爺一輛太平車​​,太太一輛河南棚車,其馀家人都是半裝半坐的大車。”魯迅《且介亭雜文·寄<戲>周刊編者信》:“該是大車,有些地方叫板車,是一種馬拉的四輪的車,平時是載貨物的。”

3.

輪船上管理機器的人,即輪機長。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一回:“船主也打發人去尋,大車、二車,叫一律回船預備。”鄭觀應《盛世危言·商船下》:“公司船多,必須有總船主,總大車,分別治理。”

交通工具

“大車”是舊時東北城鄉最普遍的交通運輸工具。按照通常習慣,畜力車分為三種:一是“大車”,又稱馬車,用馬和騾子牽引;二是“牛車”,用牛有時還加上驢牽引;三是“驢車” ,體重比前兩種小,用驢牽引,其中大車拉得多、跑得快,長短路途都適合,“檔次”是最高的。

大車車體由國轅、車身、車尾三部分組成。拉煤或沙石等容易散落的貨物,還要裝上四塊車廂板。這些都是用木材打製的。一些需要加固、連接和安裝繩套等的部位加裝鐵箍和鐵環等配件,農村的鐵匠爐就可以打造。車輪和車軸早期也都以木頭為主製作。比較常見的是“花軲轆車”,一般是十五六根輻條,由於轂呈放射狀地連接到車輞,輞外加裝鐵瓦,車輪朝外的面可以看到許多用以加固的“蘑菇釘”。還有一種稱為“鐵軲轆車”的,輻條是兩橫兩豎相交的“井”字形,車軸也相對粗一些,適合拉載重物。車軸一般是用樺木(以“黑樺”為好)等堅硬木材製作,與車輪相交的部位安裝鐵製“葫蘆頭兒”,以增加抗磨性。現在仍能見到的軸承膠輪大車(俗稱“膠皮車”),則是40年代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此外,大車還要用許多(打不出)具,清末民初在東北很流行的識字課本《買賣雜字》中“馬鞍類”列舉有:“馬鞍馬(打不出)京妝好,轡頭攀玉買上妝。麩屜棕屜共肚帶,套箍籠嘴韁繩長。趕車鞭子藤鞭穗,轅鞍大肚皮條長。搭腰後秋熟的好,出套轅套生皮強。煞繩絞繩要粗大,偏韁撇繩要細長。”這些東西,大部分都要從專門的(打不出)具店鋪配置購買。

過去,能拴起大車的,都是小康以上人家。因為牲口和工料所需的錢,幾乎和蓋三間房不相上下。大車的主要用途,除了春天往地里送糞和秋天往家里拉糧食、秸稈外,主要是外出“拉腳”跑運輸賺錢。過去運貨汽車的數量十分有限,主要運輸工具就是馬車。當然,養大車的人家逢外出趕集和走親戚串門、接閨女回娘家等場合,家人和親友也就可以免受步行之苦了。

趕大車的馭手,俗稱“車老闆子”、“車把式”或“車伙子”,在農村是被人們認為有“能耐”(本事“和見多識廣的人物。因為一掛車少則一匹馬、多則連駕轅帶拉套三四頭牲口,從套車到裝車、趕車、修車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加之他們經常走南闖北,比長年坐守家園的人了解的信息和經歷的事情自然要多,所以很受人們信任。這些車老闆兒年紀一般在30——50歲之間,從“跟車”(裝卸貨物)學起,到能夠獨立掌鞭,起碼也要學上一兩年,鍛煉成能應付各種道路、氣候情況的成手,還要一段時間,絕非一日之功。他們有的是趕自家的車,但也有不少是受僱於養車之家,近似於“長工”的身份。掙錢不多還要長年在外、起早貪晚、頂風冒雪,也是一個很辛苦的行當。

同名詩歌

詩詞概述

年代:【先秦】

作者:【詩經】

詩詞原文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1]。

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啍啍[2],毳衣如璊[3]。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