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印染

[1]又稱之為染整。 (dyeing and finishing) 是一種加工方式,也是染色,印花,後整理,洗水等的總稱; 本科的染整專業現在已經併入輕化工程專業;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夠用赤鐵礦粉末將麻布染成紅色。居住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色,織出帶有色彩條紋的毛布。商周時期,染色技術不斷提高。宮廷手工作坊中設有專職的官吏"染人"來"掌染草",管理染色生產。染出的顏色也不斷增加。到漢代,染色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記載

我國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為主。古代原色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將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間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從藍草中提取靛藍染成的。能製靛的藍草有好多種,古代最初用的是馬藍。

赤色,我國古代將原色的紅稱為赤色,而稱橙紅色為紅色。我國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鐵礦粉末,後來有用硃砂(硫化汞)。用它們染色,牢度較差。周代開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礬為媒染劑可染出紅色。漢代起,大規模種植茜草。

黃色,早期主要用梔子。梔子的果實中含有"藏花酸"的黃色素,是一種直接染料,染成的黃色微泛紅光。南北朝以後,黃色染料又有地黃、槐樹花、黃檗、薑黃、柘黃等。用柘黃染出的織物在月光下呈泛紅光的赭黃色,在燭光下呈現赭紅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來便成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後皇帝專用的黃袍,既由此演變而來。

白色,可以用天然礦物絹雲母塗染,但主要是通過漂白的方法取得。此前,還有用硫黃熏蒸漂白的方法。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櫟實、橡實、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栗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桕葉等。我國自周朝開始採用,直至近代,才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後,再經過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間色。

印染髮展

隨著染色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我國古代染出的紡織品顏色也不斷地豐富。有人曾對吐魯番出土的唐代絲織物作過色譜分析,共有24種顏色,其中紅色的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紫;黃色有鵝黃、菊黃、杏黃、金黃、土黃、茶褐;青、藍色有蛋青、天青、翠藍、寶藍、赤青、藏青;綠色有胡綠、豆綠、葉綠、果綠、墨綠等。

近幾年節能減排成為了我國工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對於污染較大的印染行業面臨著國家一些列政策限制。 2010年國家發布政策,淘汰行業落後產能,一些小作坊式的企業必將面臨整合。另一方面,棉花、羊毛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讓行業倍感壓力。更多的挑戰將促使行業產業的升級,集中度將會提升。

我國印染行業的發展得到政府和紡織業界的高度重視。近幾年,國家把印染行業的技術改造列入紡織行業重點支持的行業之一,同時在技術開發和科技攻關方面也給予了相應政策支持,使我國印染行業在質量、品種、效益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整體競爭力有所提高。

據前瞻網調查分析,從《2013-2017年中國印染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內容顯示,目前國內外印染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高效、節能和環保,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生產力要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就是最直接的手段;而節能已到了必須採取措施的階段;在採取節能措施,發展生產力的同時,還必須要有環保意識和污染處理手段。

國家發改委在分析中國印染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後,明確提出“要用信息化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這既是印染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也是印染機械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

“十五”期間,中國印染行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戶數從2000年的858戶增加到2005年的1778戶,年均增速為15.69%;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從業職工人數從2000年的26​​.8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43.13萬人,年均增長9.98%;2005年工業總產值達1397.1億元(現行價),比2000年的551.33億元增長153.41%。

2006年規模以上印染布產量430.30億米,同比增長10.47%,增幅下降5.2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印染企業戶數1948家,同比增加7.27%;虧損戶數348家,虧損面達到17.86%;虧損總額為8.19億元,同比下降12.91%;就業人數45.52萬人,同比增加4.49%。印染6大類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29.69億美元,同比增長8.05%,增幅上升0.9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59.81億美元,同比增長20.46%,增幅下降4.70個百分點。

2007年1-5月份,中國印染行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利潤總額為18.71億元,同比增加17.88%;工業總產值700.62億元,同比增長12.52%;銷售產值678.53億元,同比增長12.35%;銷售收入665.33億元,同比增長13.59%。規模以上印染企業2017家,同比增長5.88%,印染布產量177.93億米,同比增長9.21%,增速減緩6.36個百分點,5月份單月產量41.38億米。

2008年1—8月份,由於原料、能源、人工價格大幅上升、利率上調,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各項費用上升較快,營業費用同比增長14.84%,管理費用同比增加13.95%,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32.28%,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68億元,同比增加2.6%,增速大幅回落,銷售利潤率3%,比2007年的3.50%減少0.5個百分點。

中國印染行業發展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紡織印染生產大國。但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同步。主要印染大類產品出口的平均單價比同期進口單價低,說明中國印染產品檔次較低,附加值不高;企業普遍看重的是色彩以及產品功能的開發,卻忽略了印染對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印染企業大多以來料來樣加工為主,在工藝技術、品種開發和經營管理上多處於模仿追隨,自主的品牌較少,研發創新能力差​​;染整設備工藝參數在線檢測、在線控制技術,開發新設備,製造精度和配套件,節能、環保,售後服務等方面都落後於國外先進水平。

印染行業應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檔次,國家出台相應的政策治理印染污染嚴重的生產企業,改善環境,倡導生產與環境和諧發展,加大科技投入,使印染機械向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省時高效、短流程方面發展。

“十一五”印染行業規劃,以提高印染產品質量、推行節能降耗技術、強化環境保護為原則,以現代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技術為手段,發展塗料印染、微懸浮體印染、轉移印花、數碼印花等無水或少水印染工藝技術,加快生態紡織品和功能性紡織品研發和生產;推行環保、節能、清潔生產印染加工技術,實現印染行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轉變;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廢水治理達不到要求​​的落後工藝裝備和印染企業。 [3]

印花

我國在織物上印花比畫花、綴花、繡花都晚。目前我們見到的最早印花織物是湖南長沙戰國楚墓出土的印花綢被面。

印花技術

在中原地區,印花技術的再度復興是從纈開始的,纈有絞纈、葛纈和夾纈。絞纈、葛纈實際上就是一種仿染印花的織物。

經過

唐代的印染業相當發達,除纈的數量、質量都有所提高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印染工藝,特別是在甘肅敦煌出土的唐代用凸版拓印的團窠對禽紋絹,這是自東漢以後隱沒了的凸版印花技術的再現。從出土的唐代紡織品中還發現了若干不見於記載的印染工藝。到了宋代,我國的印染技術以經比較全面,色譜也較齊備。明代揚慎在《丹鉛總錄》中記載:"元時染工有夾纈之路,別有檀纈、蜀纈、漿水纈、三套纈、綠絲斑纈之名"。名目雖多,但印染技術仍不出以上範圍。

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染料應用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時,有人這樣描繪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藍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有紅坊,染大紅、露桃紅;有漂坊,染黃糙為白;有雜色坊,染黃、綠、黑、紫、蝦、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較複雜的印花技術也有了發展。至1834年法國的佩羅印花機發明以前,我國一直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

鑑賞

我國古代印染不僅顏色多,色澤艷麗,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染料來源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兩大類。染紅色的礦物顏料有赤鐵礦和硃砂。早在山頂洞人時期即使用過赤鐵礦,但因它是暗紅色,故以後用於囚犯服色。硃砂又叫丹砂,色澤鮮亮,距今四千多年的青海柳灣墓地一男屍下就撒有硃砂。黃色有石黃(硫化砷)和黃丹(氧化鉛),青色為天然銅礦石,白色為鉛粉和白雲母,黑色為炭黑。植物染料中的紅色可以從茜草、紅花、蘇方木等中提取,黃色從梔子、薑黃、槐花中提取,青色是採用藍草製成的靛藍,故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名句傳世。黑色主要從胡桃樹、柿子樹、櫟樹等中得到。當用某種​​染料染色時,人們發現:織物每浸染一次,顏色便加深一些。由此,染色工藝便從簡單的浸染髮展到套染及媒染。新疆吐魯番唐墓出土的絲織物有二十四種顏色,其中僅紅色就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紫。黃色也有六種之多。在原色套染的基礎上,還出現了不同染料的套染技術,使織物的顏色更加豐富。到清代,有關染色的色譜和色名,由天然色彩的縱橫配合發展至數百種之多。媒染早在春秋時已出現,即在染色中使用媒染劑。如用植物染料染黑色時,加一點青礬,便可提高色牢度。在染色方法上,絹、紗及棉布等都可以先織後染。而錦、繡等則需要先將絲線染色再織。我國古代曾把印花織物通稱作“纈”,所以印染工藝又分為﨟纈、夾纈和絞纈等數種。 ①﨟纈,又稱蠟纈,即蠟染。秦漢時期,西南少數民族首先掌握了用蠟防染的技術。它是用融化的蠟在織物上畫出圖案,然後入染,煮出蠟,顯出色地白花。由於蠟凝結後的收縮或加以揉搓,產生出許多裂紋,入染後,色料滲入裂縫,成品的花紋上往往出現一絲絲不規則的紋理,形成獨特的裝飾效果,蠟染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②夾纈。秦漢時已有,盛唐極為流行。它是用兩塊雕鏤相同圖案的花板,將布帛夾在中間,在鏤花處染色,成為花紋。其圖案特點是花紋對稱,具有均衡規律的美。夾纈可染二、三種顏色。 ③絞纈。是民間常用的一種印染方法。通常可分兩種:一是用線將布紮成各種花紋,釘緊後入染,釘扎部分不能染色,形成色地白花圖案,具有暈染的效果。另一種是將穀粒包紮在織物上,然後入染,形成各種圖案花紋。除上述主要印染方法外,春秋戰國時還出現過凸版印花等工藝。至1834 年法國佩羅印花機發明前,我國一直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

印花概述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