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北極區

整個北極地區是一片浮洋覆蓋的海洋——北冰洋(佔總面積的60%),其周圍是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凍土區。總面積為2100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25。北極圈以內的陸地面積約為800平方千米。其陸地部分分屬於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瑞典和芬蘭八個環北極國家。主要海域有格陵蘭海,挪威海,巴倫支海和白海。著名的北極磁在西經102°54′,北緯78°12′。位置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地理為亞、歐、北美三大地區所環抱,近於半封閉。地理

北極不僅僅限於北極點,它是指北緯6634′(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也叫做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的總面積是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公里。 [1]

也有一些科學家從物候學角度出發,以7月份平均10℃等溫線(海洋以5℃等溫線)作為北極地區的南界,這樣,北極地區的總面積就擴大為27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種類的分佈來劃定北極把全部泰加林帶歸入北極範圍,北極地區的面積就將超過4000萬平方公里。北極地區究竟以何為界,環北極國家的標準也不統一,不過一般人習慣於從地理學角度出發,將北極圈作為北極地區的界線。

氣候

氣候寒冷,北極海區最冷月平均氣溫可達-40到-20℃,暖季也多在8℃以下。在西伯利亞觀測到的歷史最低溫度為零下70攝氏度。北極點的歷史最低氣溫為零下59攝氏度。

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 5、6月和9、10月分屬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僅7、8兩個月。 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8℃。在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上測到的最低氣溫是-59℃。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楊斯克曾記錄到-70℃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羅斯佩克特地區也曾記錄到-62℃的氣溫。

越是接近極點,極地的氣象和氣候特徵越明顯。在那裡,一年的時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時節,太陽也只是遠遠地掛在南方地平線上,發著慘淡的白光。太陽升起的高度從不會超過23.5°,它靜靜地環繞著這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緩緩移動著。幾個月之後,太陽運行的軌跡漸漸地向地平線接近,於是開始了北極的黃昏季節。

北極有無邊的冰雪、漫長的冬季。北極與南極一樣有極晝和極夜現象越接近北極點越明顯。北極的冬天是漫長、寒冷而黑暗的從每年的11月23日開始有接近半年時間將是完全看不見太陽的日子。溫度會降到零下50多攝氏度。此時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為海岸已冰封只有風裹著雪四處掃蕩。

到了四月份天氣才慢慢暖和起來冰雪逐漸消融大塊的冰開始融化、碎裂、碰撞發出巨響;小溪出現潺潺的流水;天空變得明亮起來太陽普照大地。五、六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綠色動物開始活躍並忙著繁殖後代。在這個季節動物們可獲得充足的食物積累足夠的營養和脂肪以度過漫長的冬季。

北極的秋季非常短暫在九月初第一場暴風雪就會降臨。北極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在北極太陽永遠升不到高空中即使在仲夏時節它升起的角度也不超過23.5度。北極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蘭海域可達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陸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

植物

北極地區(不含泰加林帶)的嚴寒氣候使得樹木無法生長,因此當地的植被主要由生長接近地面的低矮灌木、類禾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蘚和地衣構成。這種植物帶被稱為北極苔原。隨著緯度升高,可供植物生長的熱量(主要是太陽能)大大減少。在極北地區,植物的新陳代謝週期大幅放緩,達到了極限,因為最微小的節約對都有利於維持生長和繁衍。全年寒涼的環境使得北極地區的植物在大小、種類和繁衍能力上都有下降。在最溫暖的區域,灌木可以生長到兩米高,莎草、苔蘚和地衣可以形成厚厚的覆蓋層;而在最寒冷的區域,絕大部分的地表是裸露的,植被基本上是地衣和苔蘚,間有少數草本植物。

動物

北極動物種類繁多。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中,食草動物有北極兔、旅鼠、麝牛、北極馴鹿;食肉動物有北極熊、北極狼、北極狐。其中北極熊是北極最大的陸生動物[2]。水域中有海豹、海獺、海象、海狗以及角鯨和白鯨等六種鯨類,還有茴魚、北方狗魚、灰鱒魚、鯡魚、胡瓜魚、長身鱈魚、白魚及北極鮭魚等各種魚類[3]。由於人類的大量捕殺,北極的海象、海豹、北極熊和角鯨都曾瀕臨絕種的邊緣,而斯特勒海牛則已經在1768年因人類過度獵殺而滅絕。

北極地區的鳥類有120多種,大多數為候鳥。北半球的鳥類有六分之一在北極繁衍後代,有至少12種鳥類在北極越冬[3]。在湖泊及水澤中有各類涉禽,如長尾鳧、赤頸鳧、短頸小野鴨、斑背潛鴨、鵲鴨、秋沙鴨、黑鳧、雪鵝等;飛禽則有北極雷烏、雪鴞、刀嘴海雀、渡鴉、海雀、北極燕鷗和黑冠蒼鷺等等[2]。

北極熊和北極馴鹿

最有代表性和象征北極的動物是北極熊。北極熊Polarbear(Ursusmaritimus)

北極熊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熊科動物,也是第二的陸地食肉動物,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北極熊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直到在科迪亞克島發現了880公斤的科迪亞克棕熊,北極熊才屈居第二(如果不計入亞種,北極熊仍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雄性北極熊身長大約240-260cm,體重一般為400-600公斤,甚至可達800公斤。而雌性北極熊體形約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長約190-210cm,體重約200-300公斤。到了冬季睡眠時刻到來之前,由於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500公斤。北極熊雖然體型巨大,但頭部相對比較小,還細細長長的,和口鼻一起呈楔形,從側面看去頗有流線型的效果。它們的耳朵和尾巴也很小,據說這樣有助於減少熱量散發。北極熊雖然周身覆蓋著厚厚的白毛,但皮膚卻是黑色的,我們從它們的鼻頭、爪墊、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上就能窺見皮膚的原貌。而黑色的皮膚有助於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點子。北極熊的毛也非常特別,它們的毛中間是空的,這樣的構造可以把陽光反射到毛髮下面的黑色皮膚上,有助於吸收更多的熱量。另外,皮膚下面厚厚的脂肪層進一步把嚴寒隔絕在了身體外面。北極熊這種多層保暖措施是如此有效,以至於它們有時不得不四仰八叉地趴在冰面上以便好好涼快涼快。北極熊的毛髮在夏季雖然不像其他北極動物那樣換成深色的夏裝,不過也可能因為氧化作用而微微變黃。 2005年7月,在芝加哥附近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裡,幾隻北極熊的毛髮竟然變成了鬱悶的綠色!原來,那年芝加哥正經歷著酷暑,潮濕與乾熱交替出現,炎熱潮濕的氣候讓藻類歡天喜地,它們趁機鑽進了北極熊那中空的毛髮裡,於是……北極熊的前爪十分寬大,在游泳的時候宛如雙槳,並掌握著前進的方向,而四隻爪墊上都長有粗硬的毛髮,不僅有助於保暖,還可方便它們在冰面上行走。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能聞到冰面下海豹的味道。

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它們把家安在北冰洋周圍的浮冰和島嶼上,還有相鄰大陸的海岸線附近,基本呈環極分佈。它們一般不會深入到更北端的地方,因為那裡的浮冰太厚了,連它們的最主要獵物——海豹也無法破冰而出,沒有食物,北極熊自然不會去冒險。生活在那裡的北極熊被我們分為六大種群:俄羅斯弗蘭格爾島-阿拉斯加西部種群;阿拉斯加北部種群;加拿大北極群島種群;格陵蘭種群;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俄羅斯法蘭茲約瑟夫群島種群以及西伯利亞北部至中部種群。

北極熊很適應寒冷地區的生活。它們那白色的皮毛與冰雪同色,便於偽裝,而且又厚又防水。皮下的脂肪層可以保暖。除了鼻子、腳板和小爪墊,北極熊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覆蓋著皮毛。多毛的腳掌有助於在冰上行走時增加摩擦力而不滑倒。當然也不會畏懼寒冷甚至可以在冰水中前行數分鐘之久。

捕獵北極熊受到了嚴格控制。北極的土著----因紐特人,仍每年捕殺少量的北極熊。他們用北極熊的毛皮製衣。除了它那維生素A含量過高而有毒的肝,其他的都被吃掉。

鹿科馴鹿屬的唯一種。又名角鹿。下分9個亞種。體型中等,體長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幹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分佈於歐亞大陸、北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亞種分佈在大興安嶺西北坡,僅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尚有少量飼養。

棲於寒帶、亞寒帶森林和凍土地帶。在中國主要生活在以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的寒溫地帶。多群棲,由於食物缺乏,常遠距離遷徙。以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為食,隨著季節變化也吃樹木的枝條和嫩芽、蘑菇、嫩青草、樹葉等。 9月中旬至10月交配,妊娠期7∼8個月,每胎產1仔,偶見2仔,哺乳期約5∼6個月。雌性幼獸18個月性成熟,雄性稍晚,需30個月左右。

馴鹿為珍貴動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國黑龍江省的鄂溫克族用它作交通運輸工具。

馴鹿的中文名字有點名不副實,因為馴鹿實際上並不是人工馴養出來的。英文Caribou是指分佈於北美的野生馴鹿,而把分佈在北歐,經過拉普人管理和馴養的馴鹿叫做Reindeer。馴鹿的個頭比較大,雌鹿的體重可達150多公斤,雄性稍小,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幅寬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長驅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它們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群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塵土,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仔產下兩三天即可跟著母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就能像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每小時48公里。

北極麝牛、北極黃金鴴、鯨

麝牛貌似家養的牛,然而奔跑起來不像牛而像羊。它長著大鬍子,身上的毛長的可拖到地。動物學家研究表明,麝牛同山羊和綿羊更接近。麝牛的近親可以在熱帶地區找到,是四不像的扭角羚。麝牛不會分泌任何麝香。北極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麝牛群,其總數約7000頭。

北極最大的鯨是格陵蘭鯨,其身長20米∼22米,體重可達150噸。剛出生的小鯨一般有三四米長,重兩噸左右。母鯨對它的孩子十分撫愛,遇到危險時就用自己的身軀保護小鯨,並發狂地擋住捕鯨船的攻擊。北極有一種形體較小、長相奇特的鯨叫一角鯨,體長僅4米∼5米,重約900公斤∼1500公斤。它的體形很奇特,頭上長著一個約1米∼2米的角。當地居民給它起了一個渾名,叫它獨角獸。其實,一角鯨的“角”不是角,而是大牙,也有人稱它一齒鯨。人們研究一齒鯨特別對奇長的牙齒生理作用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