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墮馬髻

墮馬髻,是中國魏晉時期婦女的一種髮型,為一種偏垂在一邊的髮髻,亦名“倭墮髻”。墮馬髻據說是東漢權臣梁冀的妻子孫壽發明的。 《後漢書·梁冀傳》:“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菕]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李賢注引《風俗通》曰:墮馬髻者,側在一邊。 ”壽,孫壽,梁冀妻。另有一說:發鬂鬆垂,像要墜落的樣子。故又叫“墜馬髻”。《樂府詩集·梅花落》:“天姬墜馬髻,未插江南璫”。簡介

墮馬髻,又稱為倭墮髻,是中國魏晉時期流行的一種婦女髮型。據說是東漢的梁冀的妻子孫壽發明的。

這種髮型的特色在於往下側垂至肩部,並從髮髻中分出一綹頭髮自由散落,與人髮髻散落之感,如果加上愁眉妝和啼妝,猶如女子甫從馬上摔落之姿,能夠增加女子的嫵媚感。

典源

《後漢書》卷三十四《梁統傳》附《梁冀傳》  和平元年,重增封冀萬戶,並前所襲合三萬戶。弘農人宰宣素性佞邪,欲取媚於冀,乃上言大將軍有周公之功,今既封諸子,則其妻宜為邑君。詔遂封冀妻孫壽為襄城君,兼食陽翟租,歲入五千萬,加賜赤紱,比長公主。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冀亦改易輿服之製,作平上軿車,埤幘,狹冠,折上巾,擁身扇,狐尾單衣。壽性鉗忌,能製禦冀,冀甚寵憚之。 [1]

典源譯文

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再加封梁冀食邑一萬戶,加上以前所封食邑共三萬戶。弘農人宰宣,秉性奸佞邪惡,想要討好梁冀,於是上書皇帝說梁冀有周公輔成王那樣的功勳,現在既已分封他的兒子,那麼他的妻子也應封為邑君。桓帝便封梁冀的妻子孫壽為襄城君。除襄城的租賦外,還享用陽翟縣的租賦,每年收入共五千萬,加賜赤色印綬,跟長公主相等。孫壽姿色甚美,善於裝出一副妖裡妖氣的樣子,把眉毛畫得又扁又細,兩頰淡抹著像有淚痕的粉妝,髮髻偏垂,扭腰作態,雙腳似不能支撐體重,扮出一臉巧笑以媚惑梁冀。梁冀也改變了車輿服飾式樣,製作了平頂幃幕車、埤幘、狹冠、折上巾、擁身扇、狐尾單衣。孫壽性嫉妒,她能夠制服梁冀。梁冀非常寵她,也很怕她。 [1]

釋義

亦稱“ 墜馬髻 ”。古代婦女髮髻名。唐·李賢注引《風俗通》:「愁眉者,細而曲折。啼妝者,薄拭目下若啼處。墮馬髻者,側在一邊。折腰步者,足不任體。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然皆放效之。」 後亦簡稱“墮馬”、“墮髻”等。 [2]

運用示例

《後漢書·五行志一》:“墮馬髻者,作一邊……始自大將軍梁冀家所為,京都歙然,諸夏皆放效。”

魯迅《南腔北調集·關於女人》:“ 西漢末年,女人的'墮馬髻','愁眉啼妝',也說是亡國之兆。”

南朝梁沈約《江南曲》:“羅衣織成帶,墮馬碧玉簪。”

唐李頎《緩歌行》:“二八蛾眉梳墮馬,美酒清歌曲房下。”

明王錂《春蕪記·感嘆》:“曉傍妝樓梳墮馬,春眠畫閣聽啼鵑。”

寧調元《偶成》詩:“誰信循環百年事,幾人墮馬鬭新菕C”[2]

起源

墜馬髻在唐天寶年間,又始出現,到貞元時,重為們女梳作而流行。唐時有人將薔薇花低垂拂地形態,譬作墮馬髻式。墮馬髮髻,各代微有變化,但其基本特點,偏側和倒垂的形態未變。唐溫庭筠有“倭墮低梳髻”;明吳嘉紀有“岸傍婦,如花枝,不妝首飾髻低垂”詩句。墮馬髯主要為已婚中年婦女所喜尚。

發式是婦女頭部的重要裝飾,能增加其儀容的俊美。古代婦女發式造型的變化,極為富麗而多姿,歷代相承,不斷變化,從簡至繁,,又從繁複簡,往返交替,有關記載甚多,僅就《髻鬟品》記載就不下百餘種。這些發名皆是由髮型與首飾寓意而命名,綽號雖多,按其編法與發式可概括為幾種基本類型,簡述於下:

古代髮型

【詳見】 古代髮飾

結鬟式

這類髮型,皆是結鬟而成,有的聳立頭頂,有的傾向兩側,有的平展,有的垂掛,婦女自身頭髮有限,往往加上'假髮”,首飾,巍峨華麗。據記載:相傳漢武帝時,瑤池王母來會,諸仙女之髮髻皆異人間,高環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號為“高鬟望仙髻”,再飾有各種珠寶,金簪風釵或步搖,就更華麗高貴。這種高環髮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貴的發式,多用來表示神話中之仙女,皇后貴妃與貴女流的髮型(從八十七神仙圖卷與永樂宮壁畫的玉女等發式亦可見證)。未出室的少女也可採用,但裝飾不宜過分華麗,這種發式秦漢兩代及秦以前各代頗為盛行,漢以後各代多崇為仙女髮型,名流仕女也有採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頭頂,有在兩側,鬟數也可隨意結紮而定,變化很多,可靈活運用。

盤疊式

這種發式在唐代的繪畫、雕塑與墓壁畫皆可見到,唐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畫中,有很多盤疊的螺髻。據記載;唐長安的婦女好梳盤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聳而不走落,號為螺髻。在長安風靡一時,這種“螺髻”主要以盤疊形式作成,其法是將頭髮用絲線分股攏結繫起,然後採用編、盤、疊等手法,把髮髻盤疊成螺狀,放置在頭頂或兩側或前額與腦後,也可隨意盤疊各種形式。

這種髮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在王漁洋之詩讚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盤疊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樣的螺謦。在造型中可靈活運用。

擰旋式

這是漢代末期始創的一種發式,據記載為甄後所刨,後相互崇向而流行。這種發式的編法是將頭髮分成幾股,象擰麻花似地把發蟠曲扭轉而纏盤在頭上。據記載甄後入魏宮時,宮中有一綠蛇,甄後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甄後彷效而梳成為髻,每天皆因蛇形變化而梳髻不同,因而號為“靈蛇髻”。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3.5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