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爾維亞語:Србија或Srbija)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面積8.8萬平方公里。與黑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自20世紀初起,塞爾維亞便成為了南斯拉夫聯邦的一部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經濟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在2008年,服務業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3%。足球是塞爾維亞人最為熱衷的集體運動項目。國名

塞爾維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rbia)簡稱塞爾維亞。

國旗

塞爾維亞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3:2,旗面自上而下,依次由紅藍白三道平行相等的條紋組成。紅藍白三色是斯拉夫傳統色,是斯拉夫人喜愛的顏色。國旗中間偏左方有國徽。 2010年11月11日對旗幟上的國徽圖案作出修改。

國徽

塞爾維亞國徽啟用於2004年。分為大小兩種。大國徽原來是塞爾維亞王國國徽,亦為奧布廉諾維奇王朝王徽,為小國徽覆以斗蓬和王冠。小國徽為紅色盾面上方有一頂金色王冠,是過去塞爾維亞王國的象徵。盾面內有自拜占庭帝國時期即流傳下來的南歐斯拉夫民族象徵——雙頭鷹。鷹的胸部有一個被白色十字居中分割成四個區域的紅色小盾徽,每一區域裡又各有一個類似西里爾字母中的C的火器,代表S的發音,象徵“唯有團結拯救塞爾維亞人”的國家格言。

國歌

正義的上帝(Bože pravde)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國歌,成於1872年,Davorin Jenko作曲,Jovan Đorđević作詞,亦曾經是塞族共和國的國歌。由於當時塞爾維亞是一個君主制國家,歌詞是用以頌揚君王的。

人口

990萬。官方語言塞爾維亞語。主要宗教東正教。

歷史

10世紀末,塞爾維亞一度處於保加利亞的統治之下。 1018 年,拜占庭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接著又迫使塞爾維亞臣服。此後,塞爾維亞的政治中心由拉什卡轉到了澤塔。沃伊斯拉夫的兒子米哈伊爾在位時期(約1050∼1082 年),合併了拉什卡。米哈伊爾為了提高塞爾維亞的國際地位,於1077 年從羅馬教皇格利哥裡七世那裡得到一頂王冠,開始稱王。其子博丁在位時期(約1082∼1101 年),又合併了波斯尼亞。但是,博丁死後,塞爾維亞再度陷於分裂,波斯尼亞被迫依附於匈牙利。其他地區則處於拜占庭的控制之下。

東正教。最早的塞爾維亞國家是10世紀中葉由Caslav Klonimirovic(查斯拉夫·克羅尼米洛維奇?)所建立。 12世紀時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山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

奧斯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幹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 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兩次巴爾幹半島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兼併了包括科索沃、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範圍之內。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伯朗寧M190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這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 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塞爾維亞於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但在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國、保加利亞)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並佔領了其全境。

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黑山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那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即南斯拉夫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 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兼併,科索沃併入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佔領。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軍在鐵託的領導下開始反抗德國的佔領。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鐵託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但1948年南斯拉夫和蘇聯關係破裂,南斯拉夫共產黨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產黨情報局。 1961年鐵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南斯拉夫在鐵託的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著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鐵託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1990年代初期的解體。在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只有塞爾維亞和黑山沒有獨立。 1992年之後,南斯拉夫只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同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1999年,塞爾維亞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國際社會接管科索沃告終。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黑聯邦因而解散。 2007年1月21日,塞爾維亞舉行獨立後的首次議會選舉。塞爾維亞激進黨在議會250個席位中獲得81席,民主黨64席,塞爾維亞民主黨-新塞爾維亞黨聯盟47席,塞爾維亞名人黨19席,塞爾維亞社會黨16席,塞爾維亞自由民主黨為首的競選聯盟15席,另外8個議席由5個少數民族政黨和競選聯盟分享。

另外,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就脫離了塞爾維亞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但其主權仍屬塞爾維亞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所有。其未來狀況仍待確定。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宣布從塞爾維亞獨立。但仍然未得到大多數聯合國成員的承認。 2010年以來,中國國內廣泛認可科索沃自治省是塞爾維亞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尊重塞爾維亞共和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政治

政體

政局總體保持穩定。 2008年2月,科索沃

憲法

2006年11月8日,塞爾維亞共和國議會舉行特別會議正式頒布新憲法,以代替1990年制定的塞爾維亞現行憲法,新憲法自頒布之日起生效。憲法規定,塞爾維亞是一個由塞族和所有生活在其境內的公民組成的國家,實行議會民主制。新憲法在序言中明確指出,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是塞爾維亞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序言外,新憲法共分10部分206款。

議會

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實行一院制。議員通過直選產生,任期4年。本屆議會於2012年5月6日選舉產生,共有250席。其中塞爾維亞前進黨聯盟73席,民主黨聯盟67席,塞爾維亞社會黨聯盟44席,塞爾維亞民主黨21席,自由民主黨聯盟19席,塞爾維亞地區聯盟16席,伏伊伏丁那匈牙利人聯盟5席,桑賈克民主行動黨2席,塞穆斯林聯盟1席,普雷舍沃山谷阿爾巴尼亞人聯盟1席,NOPO少數民族黨1席。議長奈博伊沙·斯特法諾維奇(Nebojša STEFANOVIĆ)。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74.12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