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海林

全省小城鎮建設現場會

全省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現場會相繼在海林召開。

行政區劃

海林市是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牡丹江市代管。位於省境東南部。東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接壤,南與寧安市毗鄰,西靠尚志市,北連方正縣,西南一隅與吉林省交界。全市總面積9772平方千米。總人口42.2萬人萬人(2012年)。有漢、朝鮮、滿、回、蒙古等民族。轄8個鎮: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經濟建設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51.9142億元。第一產業實現31.1253億元,;第二產業實現78.081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42.707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5.629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3.025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73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646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6653元、11656元。各項指標均實現高基數上的快增長。

海林的30年也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 1983年,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改革全面展開,拉開了該市改革發展的序幕;隨後,改革開放的重點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轉變。這期間,該市的一系列改制、改革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1988年,海林縣被省委確定為城鄉綜合改革試點縣,當年就實現了財政收入、工商稅收“雙超億”,成為全省第一個“雙超億”的縣份。 1992年,以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為標誌,該市全面進入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期,也就在這一年的10月18號,海林正式撤縣建市,標誌著該市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1993年,海林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特別是1992—1995年海林連續4年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十強之首”。 1995—1997年伴隨國有企業改革,工業城市特有的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矛盾集中顯現,企業兼併破產、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成為當時十分重要的任務。 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為全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市,正是這一機遇,我們全面加快企業改革步伐,以股份制、整體出售、破產、兼併為主要形式,對全市90%的鄉(鎮)及鄉(鎮)以上企業進行了所有製改革,實現了調整中發展向發展中調整的重大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自2002年海林經濟開發區正式闢建到2005年,該市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2006年12月,市四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追趕跨越,振興崛起”,以“速度改變海林、項目振興海林、作風成就海林”,突出抓招商促投入、建環境上項目、正作風樹形象,強勢推進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各項工作呈現出加速提速、領跑爭先的強勁態勢。

——國民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海林經濟總量只有2.74億元,財政收入只有1770萬。預計今年,經濟總量達到70.3億元,財政收入達到7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25.6倍和39.5倍,年均增長11.4%和13.1%;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6100元。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顯著提高。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三次產業發展也更加協調。到2007年,三次產業比重由1978年的23.9:61.5:14.6轉變為22.25:48.9:28.8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旅遊、清潔能源等產業開發逐步加快,並日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海林知名度日益提高,城市形象顯著提升。順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不斷擴大開放,“林海雪原”、“威虎山城”、“中國雪鄉”、“中國虎鄉”、“中國猴頭菇之鄉”已成為海林的城市名片,先後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城市計劃試點市、全國經典旅遊景區、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8首屆“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和​​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等多項殊榮,海林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更集聚了財氣和人氣。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面貌顯著變化。 30年的發展,主城區面積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40%提升到58%,城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一大批標誌性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新老城區全面對接,城區棋盤式道路骨架全面拉開,實現了通鄉公路硬質化,明年將實現村村通硬質路。特別是今年城市建設投入資金達12億元,是過去10年的總和。昔日封閉落後的“小山城”,如今已初步成長為“舒適、乾淨”和初具中等城市雛形的現代城市,正向著建設北方生態明珠城的目標邁進。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全市科教文衛事業明顯進步。城鄉中小學校結構日趨合理,初步構建起以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為基礎,以在職教育、老年教育為補充的城市教育體系。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係不斷完善,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扶貧工作不斷加強,“平安海林”建設卓有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計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0200元、6200元。

——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執政水平顯著提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著力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紮實開展了“三講”教育、“三個代表”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系列學教活動,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著力打造了與眾不同的海林作風,各級黨組織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政治生態不斷優化,為加速振興崛起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特別是通過連續三年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形成了全市上下空前團結​​、發展氛圍空前濃厚、發展熱情空前高漲的大好局面。

農業經濟

農產品資源。全市糧食種植面積118萬畝,符合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的大豆35萬畝、玉米30萬畝、水稻15萬畝,其中有機水稻基地面積1萬畝,糧食總產29萬噸。全市露地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8萬畝,棚室蔬菜面積發展到550萬平方米,已建成9個標準化棚室蔬菜小區,蔬菜年產量達17.5萬噸,年對俄出口蔬菜4000萬斤。建有佔地4.6萬平方米集蔬菜加工、銷售、調運於一體的蔬菜交易市場。全市食用菌種植規模12.1億袋(盤),主要有黑木耳、滑子蘑、猴頭菇、香菇等10多個品種,年產食用菌乾品約5.7萬噸。建成食用菌產業億袋鄉鎮6個、千萬袋村27個、規模化專業村43個、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區133個。食用菌協會是國家級食用菌試點協會,鄉(村)級協會62個。被國家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猴頭菇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

城市建設

近年來,海林市以建設“三優文明城”為目標,以“五城同創”(創建國家園林城、國家衛生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文明城、全國平安縣)為載體,加速推進城市建設提檔升級。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先進集體,創建省級衛生標兵城、全省三年造林綠化會戰先進單位、全省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先進市、省級文明城市、全省棚戶區改造先進市、全省泥草房改造先進市稱號,全省小城鎮建設現場會、全省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現場會相繼在海林召開。

五年來,投入城建資金80億元,大氣魄改造老城區,高標準建設新城區,城市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實施安居工程,開展“棚戶區改造攻堅戰”,拆遷棚戶區87萬平方米,開發商品房230多萬平方米;加快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設,新建保障性安居項目33個,總佔地面積8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0萬平方米,配建廉租房681套;改造農村泥草房20萬平方米,3390戶農民喜遷新居。加快路網改造,實施路網暢通工程,拓寬、改造、新建25條主次幹道,完成了280條巷道綜合整治,開發區建成了“四橫十縱”的路網框架。打造森林城市,持續開展綠化林海大地攻堅戰,移植大樹進城4萬多棵,立體式綠化主次幹道42條。建設公園廣場,按照步行5分鐘就有一個公園廣場或街角綠地的要求,新建、改建、擴建了雪原公園、互通區廣場等15個公園廣場和13個街角綠地。整治舊居民小區,採取政府主導、以獎代投、義務共建等方式,為全市96個舊居民小區鋪裝路面、粉刷樓道、栽樹種草、安裝聲控燈、監控探頭和健身路徑,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受益群眾達6萬多人。通過幾年的大手筆、大投入、大建設,海林的城市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一座生態優良、功能完善的“魅力之城、時尚之都”正崛起於林海大地。

2012年,海林市更是投資23.8億元,實施城市靚麗工程,啟動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市政工程。啟動建設“一街、兩園、兩場”,提升“三橋、十四路”,完成“四處水景、五處環島”,設立五塊電子大屏幕,打造一批標誌性景觀。把海煙路、子榮街、蓮花路3條街路建成特色風情示範街、景觀大道,對30棟樓樓體進行粉刷,完成30棟舊居民樓“平改坡”,改善市民居住環境;每個鎮建設一條“五化”(硬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精品示範街路,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棚戶區改造。組建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出台徵收與補償辦法,啟動20個新建項目,續建7個項目,建築面積達到62萬平方米,竣工38萬平方米。綠化亮化。立體式、全方位綠化17條街路、2個公園廣場、9個居民小區,完成5000棵大樹進城,新增城市綠地30公頃。高標準亮化“五路四橋五節點”,建設雪原公園、林海廣場、北平街“兩園一路”亮化景觀。

經濟開發區

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海林市城區北側,緊鄰301國道,距牡丹江市12公里,地處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的戰略前沿。 2002年6月啟動建設,2010年6月26日被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黑龍江省三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歷時8年,實現了由縣級自辦園區到國家級開發區的“四級連跳”,成為我省建區最晚,晉級最快的園區之一;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中小企業國際園,2008年被省財政廳確定為產業集聚示範點,榮獲首屆“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稱號。

按照建設“低碳生態型、循環創新型、實力效益型”的定位,已累計基礎設施建設、徵地、拆遷、工業廠房建設等資金10.4億元,完成了12平方公里全配套,已成為產業聚集的新平台,城市發展的新載體,對外開放的新引擎。與美國、瑞典、意大利、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己有排名世界500強的宜家木業、亞洲最大的木地板骨幹企業廣東盈彬大自然木業、亞洲頂級影院管理集團橙天嘉禾娛樂(集團)有限公司、亞洲最大的家具製造企業台升國際集團等65戶企業入駐開發區,合同引資額68億元,2010年實現稅收2.6億元,2011年預計實現稅收3億元。

“十二五”期間計劃引進項目150個,實現城市人口10萬人,帶動就業3萬人,實現GDP100億元、財政收入10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13年實現GDP60億元、財政收入6億元,新增城市人口5萬人,帶動就業1.5萬人。從而拉動區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實現更大跨越,帶動海林市“十二五”期間實現GDP234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城市人口達到30萬人,全力助推海林進入“全國百強縣”。

交通運輸

海林區位條件優勢,交通通迅便利。西距省會城市哈爾濱286公里,東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琿春口岸274公里。鐵路有濱綏、圖佳、牡長線穿越境內,公路有301國道橫貫東西。距牡丹江國際航空港29公里。全市通迅設施發達,光纜已連接全市城鄉,各種數據通迅可滿足用戶國內國際通訊需要。

地理氣候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脈張廣才嶺東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稱。地貌特徵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無霜期短。春秋季短、氣候多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4.2℃,歷年極端最低、最高氣溫分別為-38.8℃和37.6℃。降水充沛,但分佈不均,年平均降雨量536.3毫米。年平均日照2388.9小時。年平均風速1.7米/秒,最多風向為西北(NW)風。橫跨二、三、四積溫帶,平均活動積溫2100–2500度,無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450–1000毫米。共有大小河流144條。土壤以暗棕壤為主,佔陸地面積的88.8%,草甸土、黑土、白漿土分別佔4.2%、1.6%、1.5%,其餘為水稻土、沼澤土等。全市除海林鎮上空為二級空氣以外,其它區域均為一級空氣。海浪河流域水質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環境標準,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2%–4%),無污染,為開發有機、綠色和無公害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自然資源

海林地處長白山支脈張廣才嶺東麓,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內海拔1686.9米的老禿頂子為東北第二、黑龍江省第一高峰。林木資源豐富,有三個森工局,森林覆蓋率達72.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個百分點,是全國重點林木生產加工基地之一;境外背靠俄羅斯遠東地區木材主產區,木材蓄積量220億立方米,每年通過綏芬河口岸進口木材近900萬立方米;清潔能源充沛,境內河流眾多、水能豐富,有大小河流114條,水能總蘊量560萬千瓦,佔全省規劃總量的50%,規劃建設總投資52億元、裝機120萬千瓦的荒溝抽水蓄能電站、總投資35億元、裝機35萬千瓦的海浪河梯級電站等23座水電站,風能儲量達80萬千瓦,啟動建​​設海浪、紅旗和威虎山等4個總裝機16.4萬千瓦的風電場;礦產資源多樣,有金、鐵、鎂、​​石材等資源36種,有繼我國西藏羊八井地熱田之後的全國第二大高溫地熱田,綜合開發潛力巨大。

海林自然資源豐富,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林木資源富饒,境內林地面積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6.6%,高於全國近40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6000萬平方米。林木樹種繁多,主要有紅松、水曲柳、柞、樺等針闊葉樹種約20科120多種。動植物資源富集,主要有虎、鹿、熊、貂、獺、獐、鷺等野生動物;盛產木耳、蘑菇、榛松籽、薇菜、刺嫩芽等野生食用菌類、野果、山野菜等100餘種;有山參、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藥200多種。礦產資源多樣,有金、鐵、水晶、白雲巖等金屬、非金屬礦藏36種。水利水能資源充沛,有大小河流144條,水能蘊藏量達500萬千瓦。已開發利用56萬千瓦,其中蓮花水電站裝機55萬千瓦,並在境內形成133平方公里的蓮花湖。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