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叱:讀音chì,部首ㄔˋ,基本字義:大聲呵斥:怒∼。 ∼問。 ∼罵。 ∼責。 ∼吒(發怒的聲音)。組詞:∼吒風雲(形容聲勢威力很大)。

簡介

讀音

叱 拼音:chì部首:口,部外筆劃:2,總筆劃:5

五筆86&98:KXN 倉頡:RP

筆順編號:25135 四角號碼:6401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 53F1

叱姓

叱[叱,讀音作chì(ㄔˋ)]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末期秦國少年宰相甘羅,屬於以歷史事件或避難改姓為氏。

據傳說,在戰國末年,秦國少年宰相甘羅,遭朝中奸臣呂不韋陷害,身死家抄,全族遇難,唯有甘府一族人逃脫。

一日,該甘氏族人跑到一處荒郊野外,天色過午,他腹中飢餓難當,卻又不敢四處尋吃的,不久,只覺頭昏眼花,便栽倒在路旁。不知啥時候,秦國追他的一夥士兵來到跟前,把他推醒,問他姓啥。這時那甘氏族人餓得連話也說不出,只是用手無力地指著口,一付想吃的樣子。追兵以為他不是姓甘的,指著口,那意思是說姓“吃”,因此就放過了他。

這位甘氏族人後來流落到邠州永樂縣(今陝西彬縣),娶妻生子,繁衍了一大家人。想當初,多虧一個“吃”字救了命,甘氏族人不忘舊恩,便將“甘”姓與“吃”姓結合起來,讓後代都姓複姓“吃甘”,後來覺得這“吃甘”二字不雅,遂改為“叱幹”,世代相傳至今,亦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叱氏、以及恢復為甘氏者,居所稱叱家村。

第二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族叱幹氏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叱幹氏,鮮卑古姓,今陝西彬縣有叱幹姓。

古代鮮卑族有叱幹部,以部落名為姓。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得罪了北魏政權,曾奔投於叱幹部。叱幹部首領他鬥伏要押送赫連·勃勃於北魏。他鬥伏的侄子阿利當時在大洛川駐守,聽說叔叔要押送赫連·勃勃,趕緊飛馬前來諫道:“鳥雀投人,尚宜濟免,況勃勃國破家亡,歸命於我?縱不能容,猶宜任其所奔。今執而送之,深非仁者之舉。”但是,由於他鬥伏害怕強大的北魏政權,因此堅持要押送赫連·勃勃給北魏。阿利便偷派手下將赫連·勃勃於半路截救,然後一起逃至後秦國當戍邊衛兵,之後以原部落名稱“叱幹”為姓氏,改名為叱幹·阿利。

叱幹·阿利即鮮卑叱幹氏的得姓祖先。後北魏政權一統中國北方,鮮卑叱幹氏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政策的過程中,皆簡化為單姓薛氏,這在史籍《魏書·官氏志》中有記載:“叱幹氏,後改為薛氏”,亦有仍以復姓叱幹氏、或單姓叱氏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二.分佈

今陝西的西安市、合陽縣、咸陽市、彬縣、蒲城縣叱家村、禮泉縣叱干鎮,廣東省的東莞市,以及全國各地仍有少量叱幹氏、叱氏族人分佈。

三.楹聯典故:

1.四言通用聯:

鼎鐺重望;竹邑名公: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良吏薛大鼎,叱幹氏,字重臣,汾陰人。嘗為滄州刺史,浚無棣渠通海,商賈流行,民食其利,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遷行荊大都督長史卒諡恭。下聯典指三國時期孫吳國太子少傅薛綜,字敬文,竹邑人。善辭令,擅詩賦雜論,凡數万言。

三鳳媲美;五雋齊名: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汾陰人薛無敬,叱幹氏,少年時與叔父薛收及族兄薛德音齊名,當時號稱“河東三鳳”。武德年間官天策府記室參軍,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時,任他為捨人。下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竹邑人薛兼,字令長,清廉樸素,器宇軒昂,少年時與紀瞻、閔鴻、顧榮、賀循齊名,號稱“五雋”。入洛陽,任比陽相,後官太子少傅,明帝時,加散騎常侍。

大義首創;天爵自高:上聯典指北魏朝時期的薛孝通,叱幹氏,平蕭寶夤,首創大義,封藍田縣子。下聯典指北魏朝時期的薛聰太,為治書侍御史,文帝欲進其位,聰太固辭。文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榮也。”

2.五言通用聯:

翔河東之鳳;尊關西之師: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天策府記室參軍薛收,叱幹氏,字伯褒,河東汾陰人。十二歲能寫文章,與兩個侄子薛德音、薛元敬並稱“河東三鳳”。歷官秦王府主簿、天策府記室參軍,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有功,封汾陽縣男。曾上書諫阻秦王攻獵。武德中卒。年三十三歲。王哭之慟。下聯典指隋朝時期的名官薛道衡,字玄卿,薛收的父親,河東汾陰人。先後在北齊、北周做官。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司台灣省。後被煬帝殺害。其詩詞不達意藻華豔,少數邊塞詩較為雄健。專精好學,素著才名,有詩文集七十卷。

三箭定天下;一箋傳古今: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名將薛仁貴(公元614∼683年),叱幹氏,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太宗時,應募一從軍,屢立戰功,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後又率軍大敗九姓突劂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下”的讚歌。後參與進攻高麗的戰爭,留任右威衛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女詩人薛濤,字洪度,長安人(今陝西西安)。父薛鄭官蜀早亡,母孀居貧困,遂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名士韋皋、元鎮、白居易、杜牧等,均曾與之唱和。居浣花溪,創制深紅小箋寫詩,酬獻名人,人稱薛濤箋。今其地有薛濤井,相傳乃薛濤制箋汲水處。所作情調感傷。明人輯有《薛濤詩》。

3.七言通用聯:

魏宮人神針妙技;蜀秘書錦箋樂詩:上聯典指三國時期曹魏國薛靈芸,叱幹氏。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薛濤,叱幹氏。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3.5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