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褲是穿於下體的常用服裝。一般有褲腰、褲襠、褲管。按褲襠縫合與否,可分為滿襠褲和開襠褲;按褲管過膝與否,又分長褲、短褲。

詞義解釋

詞目

中文:褲拼音:kù, 筆劃: 12

英文:〖Trousers〗

部首: 衤 五筆輸入法: puy​​l

基本解釋: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褲子。棉褲。短褲。燈籠褲。

詳細解釋

“古褲”有二:一為褲;一為惲(褌)。

《說文》無袴而有絝,曰:“絝,脛衣也,從系誇聲(苦故切)。”惲,《說文》:“惲,重厚也,從心軍聲(古渾切)惲或從衣。”音義全異。袴絝音義形皆同。 《詩經·秦風·無衣》“與子同澤”之澤,為此襗字。 《說文》又曰“褰,絝也,從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徵褰與襦(去虔切)”,所以袴絝襗褰四字,音形或同或否。但為脛衣則一。袴〔褲〕,《釋名》曰:“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急就篇》顏注曰:“袴,謂脛衣也,大者謂之倒頓,小者謂之校口。”褲之兩股曰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袴,謂為“今所謂套袴也”,殊誤。按褲為脛衣無檔,古服上衣下裳,或衣裳相連,長可及肘,最短如襦亦及膝,皆可蔽下,著脛衣已足,無須著有襠之褲。今之著套褲另有裹褲,古之著褲則無,不能混為一談。有檔之褲,或以為惲,一作褌,亦有問題。褌,《釋名》曰:“褌,貫也,貫兩腳,上系腰中也。”《急就篇》顏注曰:“合襠謂之褌,最親身者也。”段註說文,褌字,亦曰:“今之滿襠褲,古之褌也,自其渾合近身言,曰惲,自其兩襱孔穴言,曰惚,方言,無桐之褲,謂之犢。郭雲:即犢鼻褌。”皆以褌為合檔,與古褲異,今褲同。其實顏以褌為合檔,段且謂褌即犢鼻褌,為合檔,皆屬臆說,難以遽信。 ”(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名詞

(形聲。從衣,庫聲。本義:褲子。古指套褲,今為成人滿襠褲及小兒開襠褲的通稱),同本義。

如:底下絳褲紅鞋,鮮豔奪目。 ——《紅樓夢》[1]

1、褲衩 kùchǎ

〖Undershorts;underpants〗貼身穿的短褲。

2、褲襠 kùdāng

〖Crotch(of trousers)〗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

3、褲兜 kùdōu

〖Trouser pocket〗褲子上的口袋。

4、褲管 kùguǎn

〖Trouser legs〗[方言]:褲腿。也叫“褲腳管”

5、褲腳 kùjiǎo

〖Bottom end of a trouser leg〗:褲腿的最下端。

〖Trouser legs〗:褲腿

6、褲裙kùqún

〖Pantskirt〗類似褲子的一種分腿裙子;裙褲。

7、褲筒 kùtǒng

〖Trouser legs〗[方言]:褲腿

8、褲頭 kùtóu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2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