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距樂山城區20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9′-103°56′,北緯29°17′-29°31′。總面積474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04年)。區人民政府駐竹根鎮,郵編:614800。代碼:511112。區號:0833。拼音:WutongqiaoQu。丘陵地區313平方千米,平壤地區103平方千米,低山地區58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3℃,年日照1119.7小時,無霜期334.5天,年降雨量1390.6毫米。基本概況

五通橋地處四川省樂山市,東經103°39′—103°56′,北緯29°17′—29°31′,緊靠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 樂山大佛”,距樂山城區20公里。幅員面積47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地區313平方公里,平壤地區103平方公里,低山地區58平方公里。全區土地面積69.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8.94萬畝。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萬人。

全區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宜人,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3℃,年日照1119.7小時,無霜期334.5天,年降雨量1390.6毫米。

五通橋資源豐富,自然景色優美,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經濟發展歷史悠久,具有管理、技術人才優勢,岷江、茫溪河等5條河流橫貫全區,水資源十分豐富。煤總儲量約7800萬噸,煤質為K2—700大卡),年產煤約80萬噸。頁岩儲量為2.4億噸,主要有白泥瓷土、紅粘土、灰軟粘土等。

岷江可常年通航500噸位級駁船,213國道、103省道穿越全區,區內每平方公里擁有高等級公路0.55公里,樂山國際旅遊機場和樂宜高等級公路的建設,使五通橋交通更加便捷。五通橋通訊快捷,擁有最先進的通訊設施和全部通訊手段。優質可靠的電力、供水能保障各行事業的發展。五通橋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水陵交通要道,公路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213國道、103省道穿越全區,距鐵路樂山站40Km,距成樂高速公路20Km,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10Km(高速公路),區內每平方公里擁有高等級公路0.55Km,11鎮1鄉全部實現公路直通。即將建設的樂山國際旅遊機場和樂宜高等級公路,使五通橋交通更加便捷。水路運輸依靠常年通航500噸級駁船的岷江,可直通重慶、上海等地。現建有年吞吐能力30萬噸的五通港橋溝碼頭,擁有兩個500噸級泊位,1450平方堆場。

境內鹽化資源豐富,鹽滷資源儲量達6.9億噸。年產工業鹽、食用鹽50萬噸,燒鹼6萬噸、液氣2萬噸、純鹼8萬噸,為建設和發展烯土產業、鹽化工的深度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樂山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省級)五通橋稀土工業園和西南農藥生產基地正在建設之中。

自然地理

五通橋區

地貌平壩、淺丘陵和低山。岷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將區境分割為河東、河西兩大片。平均海拔533米。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兩部向中部傾斜。

水資源豐富,岷江、茫溪河等5條河流橫貫全區,自產水量和上游境外來水共842億立方米。

岷江

岷江發源於岷山弓槓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游,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游,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游,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游有黑水河、雜穀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茫溪河

茫溪河,古稱擁斯茫水、四望溪,系岷江左岸一級支流。上游分東西二源,清光緒版本《井研縣志》稱東源殷家河為茫溪河正源,1989年版本《井研縣水利電力志》稱西源研溪河為茫溪河正源。現從《岷江志》,並稱東西二源。東源殷家河發源於仁壽縣松峰鄉雙河口,由東北流向西南,經雙河水庫,至觀音村出仁壽縣進井研縣境,經研經、農新兩鄉(鎮),至來夙鄉與西源相匯。西源研溪河又名中秋河,發源於井研縣分全鄉,由西北流向東南,經大佛水庫,至東方紅村折向南流,沿途經金紫、金峰、長河、研城等鄉(鎮),於來夙鄉與東源相匯。

氣候

五通橋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熱,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7.3℃,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3度,年日照1119.7小時。無霜期334.5天,年降雨量1399.6毫米,適於農作物生長。

礦產

全區土地肥沃,氣候適宜,農業逐步走上優質、高產、高效的道路,各類時節蔬菜,時令水果,禽畜產品常年供應,物產非常豐富。

歷史沿革

五通橋歷史悠久,有建制的歷史已有2300多年。五通橋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屬蜀國轄地。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十四年,置南安縣,十五年,設蜀郡,區境隸蜀郡南安縣。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開發“西南夷”分割蜀郡、廣漢郡,設置犍為郡,區境隸犍為郡南安縣。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廢犍為郡,置戎州,領郡轄縣,至西魏,區境隸戎州六同郡僰道縣。北周武帝保定三年(公元563年),郡縣變更頻繁,隸屬關係交錯,區境被戎州、嘉州、陵州分割,隸於嘉州平羌郡平羌縣、戎州沉犀郡武陽縣、陵州懷仁郡蒲縣。分割歷經隋、唐、五代、北宋、南宋,直至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方結束了近700年的“分治”局面,區境完全隸屬四川行中書省嘉定府路犍為縣。 [1]

民國2年,廢省改道,以道統縣,區境隸上川南道犍為縣。民國24年,川政統一,四川劃分為18個督察區,區境調整為第四區(五通片)、第五區(西壩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12月,區境隸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樂山軍事管制委員會,並受犍為縣領導。 1950年8月,區境五通片為犍為縣第八區,西壩區為第九區。 1951年8月,建立五通橋工作委員會,10月,以犍為縣第八區建製成立五通橋市,隸川南行政區樂山專區。 1952年8月,建為縣第九區(西壩片)劃歸五通橋市管轄,為五通橋市第六區。 1959年3月,撤銷五通橋市,併入樂山縣,為樂山縣五通橋區。 1962年7月,恢復五通橋市建制,直隸樂山專區。 1964年5月,改五通橋市為五通橋區,為樂山專區直轄區。 1978年5月,五通橋區與樂山縣合併,成立樂山市(縣級),為樂山地區樂山市五通橋區。 1985年5月,撤銷樂山地區,成立省轄樂山市,五通橋區為縣級區,隸屬樂山市。 [1]

1997年,五通橋區面積474平方千米,人口32.6萬,轄11個鎮、1個鄉:竹根鎮、牛華鎮、楊柳鎮、金山鎮、輝山鎮、橋溝鎮、金粟鎮、西壩鎮、石麟鎮、冠英鎮、蔡金鎮、新雲鄉。區政府駐竹根鎮,距市政府22千米。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10229人,其中: 竹根鎮57431、 牛華鎮40457、 楊柳鎮19141、 橋溝鎮19525、 金粟鎮22516、 金山鎮25935、 輝山鎮13582、 西壩鎮23753、冠英鎮35632、 蔡金鎮15144、 石麟鎮25510、 新雲鄉11603。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瑤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佈。

行政區劃

五通橋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距樂山城區20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9′-103°56′,北緯29°17′-29°31′。

Wutongqiao Qu

區人民政府駐竹根鎮

2004年,五通橋區轄11個鎮(竹根、牛華、金粟、金山、橋溝、石麟、冠英、楊柳、輝山、蔡金、西壩)、1個鄉(新雲)。

交通概況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5.17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