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王江月

王江月,《北京青年周刊》首席記者,設有深度明星訪談欄目《星月對話》,其“人本關愛”的採訪風格在業界深得推崇。曾出版《寫真四小花旦》、《星月對話》(一)和《星月對話》(二)等五本書。最新一訪談欄目《月讀名人》在北京青年周刊推出。

王江月在《北京青年》周刊實習時,就採訪了初出茅廬的演員徐靜蕾、章子怡等人。當時國內還不太有明星的概念,也很少刊物有推廣明星的意識,或選擇明星做封面。改革開放以來,較早起用明星做封面的雜誌應該是《大眾電影》雜誌,它也因此有過銷量近千萬的黃金期。但這本以介紹電影為主要內容的雜誌,並沒有清晰的“造星”概念,在“造星”的時代反而沒有抓住機會。 1998、1999年前後,《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電視周刊》、《精品購物指南》這些大八開的大眾報刊雜誌成為率先“造星”的一批媒體,這股潮流此後愈演愈烈。

《北京青年》周刊的第一期明星封面是《不見不散》裡的葛優和徐帆,照片就是王江月從劇組拿回來的。從實習生到現在的首席記者,她看到了娛樂產業逐漸成形,也親身經歷了明星體制的建立。她說:從發現明星到塑造明星,是媒體“造星”從被動到主動的一個歷程。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