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鵝掌楸

物種分佈

鵝掌楸和雜交鵝掌楸先後栽種到河南、湖北、湖南、山東、陝西、北京等省市部分地區,普遍生長良好。如河南商城縣引種栽植的鵝掌楸,25年生樹高已達25m,胸徑35cm,西安植物園引種的鵝掌楸,3年生樹高為2.55m,地徑3.6cm,並能安全越冬;湖南省漢壽縣從南京林業大學引種的雜種鵝掌楸7個家系,生長良好,10年生平均樹高達15.01-15.42m,平均胸徑24.73-26.65cm,單株平均材積為0.3374-0.4069立方米;北京植物園和中國林科院內早期引種的雜種鵝掌楸,不僅生長較好,而且已正常開花。以上都表明鵝掌楸和雜種鵝掌楸適合額栽種的範圍較廣,已遠遠超出羅勒原有自然分佈區。常見物種

雜交鵝掌楸

鵝掌楸又稱馬褂木、鴨腳木、楓荷樹等,木蘭科鵝掌楸屬落葉喬木,高達60米,被列為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樹種。其葉形猶如中國古裝“馬褂”一般,故俗稱馬褂木。全世界鵝掌楸原種有兩種:即分佈於中國中、北亞熱帶地區的鵝掌楸和美國東部的北美鵝掌楸。已故著名遺傳育種學家葉培忠教授於1963年首次選用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為親本進行正、反交組合人工雜交,在中國育成種間雜種—雜交鵝掌楸。鵝掌楸幹直,樹形美觀,葉片寬大微凹,春天枝條頂端開淡黃色大型花朵,鬱金香花狀,觀賞價值高,果實圓錐形;北美鵝掌楸樹姿挺秀,花、葉俱美,老枝平展,或微下垂。鵝掌楸對二氧化硫和氯氣抗性較強,廣泛用於園林綠化。但二種均存在天然結實率低(僅1%左右),有性繁殖能力差的缺陷。雜交鵝掌楸生長更迅速,如植於浙江富陽亞林所12年生的高達14米,胸徑37厘米;北京市園林局作行道樹試種,表現了耐寒性強、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抗寒、抗病蟲害等方面優於鵝掌楸,是難得的賞花喬木。雜交鵝掌楸適應性強,喜光,適涼爽、濕潤氣候,耐寒,在休眠期能耐-20℃低溫;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酸性土壤,不耐貧瘠、乾燥。採用播種、扦插繁殖,種子繁殖需人工授粉,秋季採種後在濕沙中層積過冬,於次年春季播種育苗。南京林業大學成功培養了雜交鵝掌楸體細胞胚胎,實現了大規模生產,是目前國內採用先進生物技術大量繁殖優質苗木的突破。

北美鵝掌楸

又名馬褂木,落葉大喬木,株高60米,胸徑3米,小枝褐色。葉鵝掌形,或稱馬褂狀,兩側各有1—3淺裂,先羰近截形。花淺黃綠色,鬱金香狀。

繁殖:常用播種、扦插、壓條繁殖

觀賞價值:北美鵝掌楸樹形羰正雄偉,葉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麗,為世界珍貴樹種之一,17世紀從北美引中到英國,其黃色花朵形似杯狀的鬱金香,故歐洲人稱之為“鬱金香樹”,是城市中極佳的行道樹、庭蔭樹種,無論叢植、列植或片植於草坪、公園入口處,均有獨特的景觀效果,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較強,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

保護價值

鵝掌楸為古老的遺植物,在日本、格陵蘭、意大利和法國的白堊紀地層中均發現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紀本屬尚有10餘種,廣佈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到第四紀冰期才大部分絕滅,現僅殘存鵝掌揪和北美鵝掌楸兩種,成為東亞與北美洲際間斷分佈的典型實例,對古植物學系統學有重要科研價值,綠樹濃蔭,葉形奇特,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材淡紅褐色,輕軟適中,紋理清晰,結構細緻,輕而強韌,硬度適中,是膠合板的理想原料,也是製家具、縫紉機板、收音機殼與室內裝修的良材,但抗腐力弱。

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孜孜不倦地實驗了40多年,終於讓定居美國的鵝掌楸,與咱們“中國的鬱金香”產下了壯壯實實的混血兒。由用同屬木蘭科鵝掌楸的中國鵝掌楸“母本”與美國鵝掌楸“父親”雜交而成,才被培育成為了“奧運樹”馬褂木的,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呢。都說混血兒特別漂亮,還真不假,2008年的奧運會,就指定了要它去裝點門面。不過,同是遠古的孑遺植物,與無限風光的水杉、銀杏相比,鵝掌楸還是有些吃虧了。因為同期的植物,比如銀杏等,早已聲名顯赫,向著國樹的地位進發了​​,而鵝掌楸卻還在為入選了奧運樹種而興奮呢。

南京浦口區繁育的馬褂木幸運地成為奧運會的指定樹種,將在奧運新建場館、道路、庭院以及周邊環境綠化中扮演主角!作為生態景觀樹種的雜交馬褂木,必將成為扮靚“綠色奧運”的一朵奇葩。 [4]

鵝掌楸樹形端正,葉形奇特,是優美的庭蔭樹和行道樹種,與懸鈴木、椴樹、銀杏、七葉樹並稱世界五大行道樹種。花淡黃綠色,美而不艷,最宜植於園林中的安靜休息區的草坪止。秋葉呈黃色,很美麗,可獨栽或群植,在江南自然風景區中可與木荷、山核桃,板栗等行混交林式種植。因其花形酷似鬱金香,故被稱為“中國的鬱金香樹”(Chinese Tulip Tree)。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盆景觀賞植物,十分稀少。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抗性,可在大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栽植。

植物價值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木蘭科為古老被子植物,本屬在中生代白堊紀中期--第三紀早-中期分佈於北半球緯度較高的北歐、格陵蘭和阿拉斯加等地。到了新生代第三紀,廣泛分佈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第四紀冰川以後僅在中國的南方和美國的東南部有分佈(同屬的兩個種),成為孑遺植物。

因此,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都是十分罕見而古老的樹種,它們對於研究東亞植物區系和北美植物區系的關係,對於探討北半球地質和氣候的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栽培要點

鵝掌楸用種子繁殖,必須用人工輔助授粉。秋季採種精選後在濕沙中層積過冬,於次年春季播種育苗。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時間即可出圃定植。移植物時應保護根部。栽培土質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的土壤。

採種

母樹宜選擇生長健壯的15∼30年生的林木。鵝掌楸種子10月份成熟,當果實呈褐色時即應採收。果枝剪下後放在室內陰乾約7∼10天,然後放在日光下攤曬2∼3天,待具翅小堅果自行分離,去除雜質,裝入布袋幹藏。

育苗

鵝掌楸的育苗的地方,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秋末冬初深翻,翌春施基肥整平土壤,並且挖好排水溝,修築高床,苗床方向為東西向。育苗有播種和扦插兩種方式。

播種育苗採用條播,條距20∼25cm,每667m2播種量10∼15kg。 3月上旬播種,播後覆蓋細土並覆以稻草。一般經20∼30天出苗,之後揭草,注意及時中耕除草,適度遮蔭,適時灌水施肥。 1年生苗高可達40cm。

栽植

一般3月上中旬進行栽植。應選在比較背陰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庭園綠化和行道樹栽培應選擇土壤深厚、肥沃、濕潤的地段。栽植地在秋末冬初進行全面清理,定點挖穴,穴徑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後栽植,用苗一般為2年生,起苗後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護根系,盡量隨起苗隨栽植,株行距以2×2m∼2×3m為宜。

管理

定植後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施肥、培土,於每年秋末冬初進行整枝。並註意防治病蟲害。鵝掌楸主要病害有日灼病,其次蟲害有捲葉蛾、大袋蛾等。捲葉蛾可用人工剪除枯梢,消滅幼蟲和蛹,或在成蟲期噴5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的方法進行防治。大袋蛾可用人工摘除蟲袋,或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殺幼蟲的方法進行防治

病蟲防治

藥用價值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