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玉堂春

中文名:玉堂春

出品公司: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

製片地區:中國北京

上映時間:1982年主角:蘇三

傳統劇目

《玉堂春》不僅是京劇旦角的開蒙戲,還是中國戲曲中流傳最廣的劇目之一。此劇是清代花部亂彈作品,作者不詳,故事見馮夢龍編訂的《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難逢夫》,《情史》卷2中亦有此事。至於舞台劇,明代已編成《完貞記》、《玉鐲記》傳奇(《遠山堂曲晶》),到清代,《玉堂春》傳奇(《笠閣批評舊戲目》)即演出於崑曲舞台,劇本已失傳。

傳統劇目

創作情況

姚燮《今樂考證·著錄四》“附燕京本無名氏花部劇目”中有《大審玉堂春》的名目。道光年間南潯人范鍇所著的《漢口叢談》引用的資料中,提到湖北通城縣藝人李翠官參加漢口“榮慶部”戲班時演唱《玉堂春》等劇的情況,可見《玉堂春》當時在花部的演出已相當普遍。

主要劇情

明朝,名妓蘇三(玉堂春)與吏部尚書之子王景隆結識,誓偕白首。王景隆錢財用盡,被鴇兒轟出妓院。蘇三私贈銀兩……鴇兒把蘇三騙賣給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計害之,不料卻讓沈燕林誤食毒面而死,蘇三被誣。定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蘇三,認為義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調審此案,知犯婦即為蘇三……後得潘司潘必正、臬司劉秉義之助,與蘇三團圓。

演出情況

據記載,各地方戲劇種在清代均有《玉堂春》演出,京劇版在嘉慶七年(1802)時三慶班就已在京演出(清代筆記《眾香國》載記作者曾看到名角魯龍官的演出),1828年所作《金台殘淚記》中也有“近日三慶部陳雙喜年未及冠,演《關王廟》”(《關王廟》為全本《玉堂春》中的一折)的記述。

劇本內容

《玉堂春》全劇包括《嫖院》、《廟會》、《起解》、《會審》、《探監》、《團圓》等折,幾乎囊括了京劇旦角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尤以《女起解》、《三堂會審》二折精彩備至,聲腔藝術成就極高。尤其在王瑤卿的指導下,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依不同禀賦所創之新腔,各具特色。

5.越劇劇目

傳統劇。來源於京劇。

劇情簡介

寫官家子弟王金龍與名妓蘇三誓偕白首,因金盡被逐,潦倒關王廟。蘇三得悉,赴廟贈金,使王得回南京。後鴇兒將蘇三賣給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沈妻皮氏與趙監生私通,毒死沈,反誣告蘇三。縣官受賄,將蘇三問成死罪,解至太原三堂會審,主審官恰為巡按王金龍,遂使冤案平反,王、蘇團圓。

演出歷史

1919年4月7日,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戲班上演於上海第一戲院。合作越劇團於1952年12月編演。紅楓、孫旭、傅駿、金風、李卓雲等集體編導,劉如曾編曲。戚雅仙飾蘇三、畢春芳飾王金龍。開始演出時受當時思潮影響,認為王金龍是做了官的統治階級,蘇三是苦難妓女,階級不能調和,戲演到“三堂會審”結束,不讓兩人團圓。後來才到“監會團圓”結束。 《玉堂春》演出後,因故事情節群眾熟悉,在“起解”、“會審”中有大段唱腔能發揮戚雅仙的藝術特色,故受到觀眾歡迎。 1959年再度复演,成為劇團保留劇目之一。 1980年靜安越劇團重建以後,复演《玉堂春》,仍由戚雅仙、畢春芳主演,劇本由傅駿整理,導演李卓雲、孔敏,編曲賀孝忠。從劇本到唱腔都作了加工提高,幾經修改,成為該團演出場次最多、觀眾最為歡迎的保留劇目。該劇藝術特色主要在於唱腔,劇中有[四工調]、[弦下調]、[男調]、[連板]、[倒板]、[清板]、[囂板]、[二凡]等腔調板式。 “蘇三起解”和“三堂會審”的唱段,20世紀50年代,由中國唱片社出版唱片。 80年代又由中國唱片社出版全本《玉堂春》錄音帶。 [1]

其他劇種

各地方劇種中,以評劇白派的版本最為著名,其唱詞大體與京劇相同,白派唱腔低迴婉轉的特色很明顯,是白派唱腔奠基作之一。另外,同州梆子、蒲州梆子、秦腔、漢劇、湘劇、徽劇、桂劇、祁劇、滇劇、粵劇、潮劇、豫劇等均有此劇目的全部或《起解》、《會審》、 《探監》等折。漢劇還有一出醜腳戲《忘八犯夜》,也屬於《玉堂春》全劇之一。

花卉

簡介

玉堂春,即紫玉蘭, 相關資料沒有“玉堂春”這個花名, 人們說的玉堂春原來這花叫“紫玉蘭”。紫紅色的花是紫玉蘭,白色的花是白玉蘭。為木蘭科Magnoliaceae 木蘭屬Magnolia 學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 別名:木蘭、辛夷、木筆英文名:Lily Magnolia 落葉中小喬木,高達3∼5米,常叢生。芽有灰褐色細毛;小枝紫褐色。葉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0—18厘米,寬4—10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背面沿脈有柔毛。花先葉開放或很少與葉同時開放,大型,鐘狀;花萼片3,披針形,淡紫褐色,長2—3厘米;花瓣6,長圓狀倒卵形,長8一10厘米,外面紫色或紫紅色,內面白色;花絲和心皮紫紅色;花住1,頂端尖,微彎。聚合果長圓形,長7—10厘米,淡褐色。花期4—5月。原產湖北,現各地廣為栽植。喜光,較耐寒。通常植於庭園觀賞,也可作嫁接玉蘭的砧木。花蕾稱“辛夷”,供藥用。樹皮、葉和花可提制芳香浸膏;花蕾入藥治頭痛、鼻竇炎等,並有降壓的功效。花含揮髮油及少量生物鹼。 [1]

歷史淵源

玉蘭屬木蘭科在我國栽培歷史已很久遠。遠在春秋時期就已種植木蘭,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佳句,以示其高潔的人格。木蘭科是一種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中國產12屬120種,而云南就佔了9屬80餘種,木蘭科植物雖然廣泛分佈於亞洲、美洲之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地區,但是論種類之多、資源之豐富,仍以雲南為最。玉蘭花中的龍女花,又叫大理木蘭,花色潔白而馨香,據《滇海虞衡志》載:"龍女花,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苛趙加羅修道於此,龍女化美人以相試,趙起以劍之,美人入地生此花",花以龍女相喻,可見其美。

栽培技術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