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犀牛角

犀牛角,即犀角,為犀科動物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犀等的角。性味酸鹹,寒。為清熱藥,清熱涼血藥。功能清熱、涼血、定驚、解毒。

原生形態

①印度犀,又名:獨角犀(《綱目》)。體格粗壯龐大,體重僅次於大象、河馬,身長約3.2∼3.5米,肩高達1.8米。頭大,頸短,耳長,眼小,鼻孔大。皮膚堅厚,除耳與尾外,完全無毛。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呈楯狀,皮膚表面有很多疣狀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帶紫色。雌雄獸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圓錐狀,粗而不長,普通長約30∼40厘米。四肢粗壯,均3趾。生活於亞熱帶的潮濕、茂密的叢莽草原。獨棲或兩隻同棲,夜行性,嗅覺、聽覺強,視覺弱。以鮮枝、嫩芽、竹、芒果等為食。分佈尼泊爾及印度北部。② 爪哇犀,又名:小獨角犀。形與印度犀相似而較小。皮膚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條褶上下完全連接。本種僅雄獸有角,生於鼻端,角較小,長僅25厘米左右。生活於熱帶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曬。常獨棲或雌雄同棲,以鮮枝、嫩芽、葉、竹類、芒果及無花果等為食。分佈爪哇。

③ 蘇門犀,又名:雙角犀。體形最小,身長約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獸鼻上皆有雙角,前角長,後角短,縱列而生。上唇不突出。生活習性與上種相同。分佈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

基本信息

英文註釋:rhinoceros horn[1]

【藥材名】犀角

【拉丁名】Rhinoceros unicornis L. Rhinoceros xondaicus Desmarest Rhinoceros sumatrensis (Fischer),Rhinoceros nicornis LR.simus Burchell

【別名】低密,烏犀角,香犀角,印度犀,獨角犀,爪哇犀,小獨角犀,蘇門犀,雙角犀

【名稱考證】低密(《綱目》)、烏犀角(《證治準繩》)、香犀角(《現代實用中藥》)。印度犀又名: 獨角犀(《綱目》)、爪哇犀,又名:小獨角犀。蘇門犀,又名:雙角犀。

【科目來源】犀科動物

【藥用部位】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犀等的角。以上幾種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酸鹹,寒。

①《本草蒙筌》:"味苦,寒。 "

②《別錄》:"酸鹹,微寒,無毒。 "

③ 《藥性論》:"味甘,有小毒。 "

入心、肝經。

①《本草蒙筌》:"入陽明。 "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肝二經。 "

③《本草匯言》:"入手太陰、少陰,足厥陰、少陰經。 "

【功效分類】清熱藥,清熱涼血藥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定驚,解毒。治傷寒溫疫熱入血分,驚狂,煩躁,譫妄,斑疹,發黃,吐血,衄血,下血,痛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磨汁或研末,1.5∼3克;煎湯,2.5∼10克;或人丸、散。外用:磨汁塗。

【用藥忌宜】

①《雷公炮炙論》:"婦人有妊勿服,能消治氣。 "

②《本草經集注》:"松脂為之使。惡MIAO菌、雷丸。 "

③《綱目》:"升麻為之使。惡烏頭、烏喙。 "

④《本草經疏》:"痘瘡氣虛無大熱者不宜用;傷寒陰證發躁,不宜誤用。 "

【用藥配伍】配石膏;清熱解毒;配黃連治療外感。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