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槍型攝像機

攝像機介紹

針對槍型攝像機,之所以叫做槍型,僅是針對外形,內在配置和質量有很大的差異,在中低端市場上可以看到很多外形完全一樣的產品,但其質量和價格或許有天大的差別,大家主要注意設備的幾個基本參數就可以了。

槍型攝像機監控的主要要求槍型攝像機:適用於光線不充足地區及夜間無法安裝照明設備的地區,在僅監視景物的位置或移動時,可選用槍式攝像機。基本參數

1.像素數

像素數指的是槍式攝像機CCD傳感器的最大像素數,有些給出了水平垂直方向的像素數,如500H×582V,有些則給出了前兩者的等待乘積值,如30萬像素。對於一定尺寸的CCD芯片,像素數越多則意味著每一像素單元的面積越小,因而由該芯片構成的槍式攝像機的分辨率也就越高。

2.分辨率

分辨率是衡量黑白槍式攝像機優劣的一個重要參數,指的是當槍式攝像機攝取等間隔排列的黑白相間條紋時,在監視器(應比攝像機的分辨率高)上​​能夠看到的最多線數,當超過這一線數時,屏幕上就只能看到灰濛蒙的一片而不再能分辨出黑白相間的線條。

分辨率的測試通常是用槍式攝像機去拍攝如圖1所示的分辨率測試卡,並通過波形監視器來讀取數據的。具體方法如下:

(1)佈置測試環境。將分辨率測試卡置於標準測試燈光盒上,距攝像機約3m遠。槍式攝像機的視頻輸出端接波形監視器,並使波形監視器的輸出連至高分辨率黑白監視器上。

(2)景物照度設定為2000lx,光源色溫設定為3200K。

(3)調節鏡頭焦距(或選配合適的定焦鏡頭並前後稍稍移動攝像機)使分辨率卡的圖像充滿監視器屏幕,並通過精確對焦使圖像最清晰。

(4)用選行示波器觀察圖1所示的分辨率卡,得到圖3所示的波形。

(5)調節鏡頭光圈使信號白電平達到100%(70mV),則此時調製深超過5%的電視線數即為極限分辨率

3.最低照度

最低照度也是衡量槍式攝像機優劣的一個重要參數,有時省掉“最低”兩個字而直接簡稱“照度”。最低照度是當被攝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槍式攝像機輸出的視頻信號電平低到某一規定值時的景物光亮度值。測定此參數時,還應特別註明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例如,使用F1.2的鏡頭,當被攝景物的光亮度值低到0.04LX時,攝像機輸出的視頻信號幅值為最大幅值的50%,即達到350mV(標準視頻信號最大幅值為700 mV),則稱此槍式攝像機的最低照度為0.04LUX/F1.2。被攝景物的光亮度值再低,槍式攝像機輸出的視頻信號幅值就達不到350 mV了,反映在監視器的屏幕上,將是一屏很難分辨出層次的、灰暗的圖像。

目前,由於市場的規範尚不統一,有些照度指標很低的槍式攝像機的低照度特性可能還不如照度指標稍高一些的槍式攝像機的低照度特性好。其原因就是在測定低照度指標時使用的標準不同。仍以前述例子為例,如果將攝像機輸出的視頻信號幅值降為最大幅值的30%(即210 mV)為基准進行測量,則被攝像物的光亮度值還可以再低,如0.03LX ,若再進一步將光學鏡頭換為F1.0的鏡頭,則由於光通量的增加,被攝景物的光亮度值還可再進一步降低,如0.02LX。

由以上分析可見,拋開測定標準而單純地以某品牌槍式攝像機的照度標稱值去和另一個品牌槍式攝像機的照度標稱值去比較是不能準確得出哪台攝像機低照度特性更好的結論的,因為它們所用的鏡頭的相對孔徑和輸出視頻信號的規定值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最低照度指標只能用於設計及選購器材時的參考

4.信噪比

信噪比也是槍式攝像機的一個主要參數。當槍式攝像機攝取較亮場景時,監視器顯示的畫面通常比較明快,觀察者不易看出畫面中的干擾噪點;而當攝像機攝取較暗的場景時,監視器顯示的畫面就比較昏暗,觀察者此時很容易看到畫面中雪花狀的干擾噪點。干擾噪點的強弱(也即乾擾噪點對畫面的影響程度)與槍式攝像機信噪比指標的好壞有直接關係,即槍式攝像機的信噪比越高,干擾噪點對畫面的影響就越小。

所謂“信噪比”指的是信號電壓對於噪聲電壓的比值,通常用符號S/N來表示。由於在一般情況下,信號電壓遠高於噪聲電壓,比值非常大,因此,實際計算攝像機信噪比的大小通常都是對均方信號電壓與均方噪聲電壓的比值取以10為底的對數再乘以係數20,即式(2-3)的單位用dB表示。

一般槍型攝像機給出的信噪比值均是在AGC(自動增益控制)關閉時的值,因為當AGC接通時,會對小信號進行提升,使得噪聲電平也相應提高。 CCD槍式攝像機信噪比的典型值一般為45dB~55dB。測量信噪比參數時,應使用視頻雜波測量儀直接連接於槍式攝像機的視頻輸出端子上。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20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