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僵蛹

僵蛹為蠶蛹經白殭菌發酵的製成品。動、植物形態詳"白殭蠶"條。退熱,止咳,化痰,鎮靜鎮驚,消腫,以及調節神經,多與脂肪代謝。治癲癇,高熱驚厥,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氣管炎,遺尿,蕁麻疹,高血清膽甾醇等。一般作為白殭蠶的代用品。

原形態

家蠶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體長1.6-2.3cm。翅展3.9-4.3cm。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緣頂角後方向內凹切,各橫線色稍暗,不甚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後翅較前翅色淡,邊緣有鱗毛稍長。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蛾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體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節稍見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背面有一尾角。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中國大部地區,均有飼養。

資源分佈:分佈很廣。性狀:呈不規則塊狀,表面白色或黃白色。質輕脆,易碎,有黴菌味及特有的腥氣。

製做方法

取白殭菌在25∼28℃下經斜面培養10∼12天,再將菌種用煮繭液作液體擴大培養,在搖床上振盪36小時左右,使菌液呈均勻混濁狀,即可接蛹。

另將蠶蛹洗淨、烘乾、破碎後,作為發酵底物,接種上述菌液。在25∼28℃下,經過封閉培養或半裸露培養2∼3天,再經淺盤裸露培養5∼​​7天,使蠶蛹產生孢子而呈白色或白中帶黃色,即成僵蛹。然後滅菌(90∼100℃,2∼3小時)、烘乾。

化學成分

殭蠶含蛋白質67.44%,脂肪4.38%;此蛋白質有刺激腎上腺皮質作用。並含賴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等17種氨基酸,鎂、鈣、鋅等28種元素,以及變態活性融激素、促脫皮甾酮和一種色素3-羥基犬尿素(3-hydroxykynurenine),6-N-羥乙基腺嘌呤(6-N-hydroxyethyladenine)。白殭菌菌體含軟白殭菌素(tenellin),白殭菌黃色素(bassianin),在培養中氮源頂替竭時,這種色素迅速積累。還含多種環縮醇酸肽類(cyclodepsipeptide)成分:白殭菌環四肽(bassianolide),白殭菌環三肽(beauverilide)A和B,白殭菌環縮醇酸肽(beauverolide)A 、B、Ba、C、Ca、D、E、Ea、F、Fa、H、I、Ja、Ka;脂肪酸酰胺成分:棕櫚酰胺(palmitamide),硬脂酰胺(stearamide);哌嗪-2-5 -二酮(piperazine-2-5-dione)類成會:環(L-異亮氨酸-L-纈氨酸)二肽[cyclo(L-lle-L-Val)],環(L-異亮氨酸-L-異亮氨酸)二肽[cyclo(L-Ile-L-Ile)],環(L-丙氨酸-L-脯氨酸)二肽[cyclo(L-Ala- Pro)];類脂(lipid)成分,其中脂肪酸的組成主要是棕櫚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以及少量的硬脂酸(stearic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acid )。此外,白殭菌至少能分泌三種水解酶即脂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和甲殼質酶(chitinase),能促進穿通受染幼蟲表皮,還能合成溶纖維蛋白酶(fibrinolysin),並能利用谷氨酸(glutamicacid),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草酸銨(ammoniumoxalate),枸櫞酸銨(ammoniumcitrate),酒石酸銨(ammoniumtartarate)作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無機氮化合物。白殭菌除感染家蠶外,還侵襲玉米螟(Pyraustanubialis)、蠟蛾(Galleriamellonella)幼蟲,並從中分離出高相對分子質量的昆蟲毒素和環肽類昆蟲毒素物質白殭菌素(beauverrician);還含甾體11α-羥基化酶系,用於合成類皮質激素(corticoids)。

藥理作用

⒈抗驚厥:對小白鼠由硝酸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效果明顯,與白殭蠶一致。在降低死亡率方面亦與白殭蠶一致。兩個結果中僵蛹都略優於白殭蠶。

⒉抑菌作用:對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都有抑製作用。

⒊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製作用:用50%僵蛹水煎液每日每隻小白鼠經口灌胃0.2ml,效果明顯,抑制率71.4%,p值小於0.05;用30%僵蛹液每日每隻皮下注射0.18ml,P值小於0.05。效果明顯。殭蠶水煎劑22.5g/kg時,能對抗士的寧誘發的小鼠強直驚厥;10-20g/kg時,對電休克、戊四氮和咖啡因引起的驚厥無明顯作用,也不影響小鼠自主及被動活動。除去成分草酸銨後,殭蠶的抗驚作用消失,表明草酸銨為其抗驚的有效成分。

毒性:給小白鼠按每2毫克/克體重服僵蛹22天,未出現死亡和病理現象。

功用主治

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痺,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⒈《本經》: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黚,男子陰瘍病。

⒉《別錄》: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滅諸瘡瘢痕。未之,封疔腫,根當自出。

⒊《藥性論》:治口噤,發汗,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

⒋《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並一切風疾,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

⒌《本草圖經》:治中風,急喉痺,搗篩細末,生薑自然汁調灌之。

⒍《醫學啟源》:去皮膚間諸風。

⒎《綱目》:散風痰結核,瘰癧,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痰瘧癥結,婦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兒疳蝕鱗體,一切金瘡,疔腫風痔。

⒏《本草正》:治小兒疳蝕,牙齦潰爛,重舌,木舌。

⒐《玉楸藥解》:活絡通經,驅風開痺。治頭痛胸痺,口噤牙疼,癮疹風瘙;燒研酒服,能潰癰破頂,又治血淋崩中。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用法與用量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