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3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僵蛹

⒉治小兒驚風:白殭蠶、蠍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過)。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以生薑溫水調,灌之。 (《本草衍義》)

⒊治小兒撮口及發噤:白殭蠶二枚。為末。用蜜和,敷於小兒唇口內。 (《小兒宮氣方》)

⒋治頭風:白殭蠶(去絲、嘴)、良薑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白梅茶清凋下,臨發時服。 (《百一選方》)⒌治纏喉風並急喉閉喉腫痛者:白殭蠶一兩(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黃色)、天南星一兩(炮裂,刮去粗皮,銼)。為細末。每服一字,用生薑自然汁少許調藥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時服之。 (《魏氏家藏方》白殭蠶散)

⒍治喉閉牙關不開者:白殭蠶,微炒為末,生薑自然汁調下一錢。 (《中藏經》)

⒎治瘰癧:白殭蠶,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 (《千金方》)

⒏治空洞性肺結核:白殭蠶、白芨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二錢,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藥》)

⒐治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白殭蠶,焙令黃色,細研為末,酒服。 (《聖惠方》)

⒑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殭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塗之。 (《產乳集驗方》)

⒒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魚、殭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 (《千金方》)

⒓治腸風下血:殭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一日三服。 (《衛生雜興》)

⒔治重舌、木舌:殭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摻之,誕出為妙。 (《積德堂經驗方》)

⒕下奶:白殭蠶末兩錢。酒調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 (《經驗後方》)

各家論述

⒈《本草經疏》:白殭蠶,《本經》味鹹,《別錄》辛平無毒,然詳其用,應是辛勝咸劣,氣微溫之藥也。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入足厥陰、手太陰、少陽經。厥陰為風木之位,主藏血,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風熱乘肝臟也,產後餘痛,風寒入血分也,辛能祛散風寒,溫能通行血脈,故主如上諸症也。肺主皮毛,而風邪客之,則面色不光潤,辛溫入肺,去皮膚諸風,故能滅黑及諸瘡瘢痕也。男子陰瘍,風濕浸淫也,辛平能散風熱,

兼能燥濕,是以主之。

⒉《藥性論》:《日華子》、蘇頌、元素皆取其性屬陽,風熱為陽邪,能入皮膚經絡,發散諸邪熱氣也。

⒊《本草求真》:殭蠶,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之品。故書載能入肝兼入肺胃,以治中風失音,頭風齒痛,喉痺咽腫,是皆風寒內入,結而為痰。合薑湯調下以吐,假其辛熱之力,以除風痰之害耳。又云能治丹毒瘙癢,亦是風與熱熾,得此辛平之味,拔邪外出,則熱自解。

⒋《本草思辨錄》:白殭蠶,味辛氣溫而性燥,故治濕勝之風痰,而不治燥熱之風痰。小兒驚癇夜啼,是肝熱生風,又為痰濕所痼而陽不得伸,是以入夜彌甚。殭蠶劫痰濕而散肝風,故主之。至男子陰瘍,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無非厥陰之風濕為患,無他奧義。

⒌張壽頤:凡小兒驚癇夜啼,多屬胎火上壅,鬱熱不通,宜降宜清,庶乎有豸。 《本經》以殭蠶為是症主治,其為清肅降火之義,蓋亦可想而知。 《別錄》以治崩中赤白,則為下焦鬱熱而設,清降之意,尤其昭然若揭。可知六朝以上是藥主治之大旨,並不以為祛風解表之品。


上一頁 3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