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主要是D型)和產毒素多殺巴氏桿菌(C型)引起的豬呼吸道慢性傳染病。

基本介紹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或/和產毒素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

其特徵為鼻炎,顏面部變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捲曲發生萎縮和生長遲緩。

臨診症狀表現為打噴嚏、流鼻血、顏面變形、鼻部歪斜和生長遲滯,豬的飼料轉化率降低,給集約化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由於病原感染豬隻後,損害呼吸道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使豬體抵抗力降低,極易感染其他病原,引起呼吸系統綜合徵,增加豬的死淘率。本病常發生於2∼5月齡的豬,現在幾乎遍及世界養豬業發達的地區,我國許多地區亦有本病發生。疾病病原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Ⅰ相菌和多殺性巴氏桿菌毒素源性菌株聯合感染。

研究證明,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Ⅰ相菌單獨不能引起漸近性豬傳染性鼻縮性鼻炎發生,但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與多殺性巴氏桿菌毒素源菌株莢膜血清型A或D株聯合感染SPF豬和無菌豬,能引起鼻甲骨嚴重損害和鼻吻變短。用多殺性巴氏桿菌D型或A型株毒素,單獨給健康豬接種,可以發生豬傳染病性萎縮性鼻炎和嚴重病變。多種應激因素、營養、管理和繼發的微生物如綠膿桿菌、嗜血桿菌及毛滴蟲等,可加重病情。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球狀桿菌0.2∼0.3µm× 0.5∼1.Oµm,散在或成對排列,偶見短鏈。不能產生芽孢,有周鞭毛,能運動,有兩極著色的特點。為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5∼37℃,培養基中加入血液或血清有助於此菌生長。

在鮮血培養基上生長能產生β溶血,在葡萄糖中性紅瓊脂平板上呈煙灰色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在肉湯培養基中呈輕度均勻渾濁生長,不形成菌膜,有腐霉氣味。在馬鈴薯培養基上使馬鈴薯變黑,菌落黃棕而帶綠色。不發酵醣類,使石蕊牛乳變鹼,但不凝固。甲基紅試驗、VP試驗和吲哚試驗陰性。能利用檸檬酸鹽、分解尿素。過氧化氫酶、氧化酶試驗陽性。

根據毒力、生長特性和抗原性,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有3個菌相,Ⅰ相菌病原性較強,具有紅細胞凝集性。有莢膜和密集週生菌毛,很少見有鞭毛;球形或球桿狀,染色均勻;有表面K抗原(由莢膜抗原和菌毛抗原組成)和細胞漿內存在的強皮膚壞死毒素(似內毒素),Ⅱ相菌和Ⅲ相菌無莢膜和菌毛,毒力較弱。 Ⅰ相菌在人工培養過程中及不適宜條件下可成為低毒或無毒,向Ⅱ、Ⅲ相菌變異。 Ⅱ相菌是Ⅰ相菌向Ⅲ相菌變異的過渡菌型,各種生物學活性介於Ⅰ相菌與Ⅲ相菌之間。 Ⅰ相菌感染新生的豬後,在鼻腔中增殖,並可存留1年之久。

引起的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多殺性巴氏桿菌,絕大多數屬於D型,能產生一種耐熱的外毒素,毒力較強;可致豚鼠皮膚壞死及小鼠死亡。用此毒素接種豬,可複制出典型的豬萎縮性鼻炎(AR)。少數屬於A型,多為弱毒株,不同型毒株的毒素有抗原交叉性,其抗毒素也有交叉保護性。

本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藥均可殺死病菌。在液體中,58℃ 15min可將其殺滅。

流行病學

本病1830年最早在德國發現,其後在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前蘇聯、日本等國發生,可以說遍布世界養豬發達國家,據報導,世界豬群約25%∼50%受到感染。我國由於從國外引進種豬,多渠道將本病傳人,造成本病廣泛傳播、流行。

本病在自然條件下只見豬發生,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最常見於2∼5月齡的豬。在出生後幾天至數週的仔豬感染時,發生鼻炎後多能引起鼻甲骨萎縮;年齡較大的豬感染時,可能不發生或只產生輕微的鼻甲骨萎縮,但是一般表現為鼻炎症狀,症狀消退後成為帶菌豬。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來源。病菌存在於上呼吸道,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經呼吸道感染。本病的發生多數是由有病的母豬或帶菌豬傳染給仔豬的。不同月齡豬隻混群,再通過水平傳播,擴大到全群。昆蟲、污染物品及飼養管理人員,在傳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健康豬群,如果不從病豬群直接引進豬隻,一般不會發生本病。一般來說,被污染的環境和用具,只要停止使用數週,就不會傳遞本病。本病在豬群中傳播速度較慢,多為散發或呈地方流行性。飼養管理條件不好,豬圈潮濕,寒冷,通風不良,豬隻飼養密度大、擁擠、缺乏運動,飼料單純及缺乏鈣、磷等礦物質等,常易誘發本病,加重病的演變過程。

臨床症狀

受感染的小豬出現鼻炎症狀,打噴嚏,呈連續或斷續性發生,呼吸有鼾聲。豬隻常因鼻類刺激黏膜表現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豬圈牆壁、食槽邊緣摩擦鼻部,並可留下血跡;從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樣,繼之為黏液或膿性物,甚至流出血樣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在出現鼻炎症狀的同時,病豬的眼結膜常發炎,從眼角不斷流淚。由於淚水與塵土沾積,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膚上,出現一個半月形的淚痕濕潤區,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稱,這是具有特徵性的症狀。

有些病例,在鼻炎症狀發生後幾週,症狀漸漸消失,並不出現鼻甲骨萎縮。大多數病豬,進一步發展引起鼻甲骨萎縮。當鼻腔兩側的損害大致相等時,鼻腔的長度和直徑減小,使鼻腔縮小,可見到病豬的鼻縮短,向上翹起,而且鼻背皮膚發生皺褶,下頜伸長,上下門齒錯開,不能正常咬合。當一側鼻腔病變較嚴重時,可造成鼻子歪向一側,甚至成45°歪斜。由於鼻甲骨萎縮,致使額竇不能以正常速度發育,以致兩眼之間的寬度變小,頭的外形發生改變。

病豬體溫正常。生長發育遲滯,育肥時間延長。有些病豬由於某些繼發細菌通過損傷的篩骨板侵入腦部而引起腦炎,發生鼻甲骨萎縮的豬群往往同時發生肺炎;並出現相應的症狀。

病理變化

病變多局限於鼻腔和鄰近組織。病的早期可見鼻黏膜及額竇有充血和水腫,有多量黏液性、膿性甚至乾酪性滲出物蓄積。病進一步發展,最特徵的病變是鼻腔的軟骨和鼻甲骨的軟化和萎縮,大多數病例,最常見的是下鼻甲骨的下捲曲受損害,鼻甲骨上下捲曲及鼻中隔失去原有的形狀,彎曲或萎縮。鼻甲骨嚴重萎縮時,使腔隙增大,上下鼻道的界限消失,鼻甲骨結構完全消失,常形成空洞。

防制措施

藥物治療與預防

哺乳仔豬從15日齡能吃食時起,每天可按每千克體重餵給20∼30mg金黴素或土黴素,連續餵20天,有一定效果。或在母豬分娩前3∼4周至產後2週,每噸飼料中加入100∼125g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或每噸飼料中加入土毒素400g餵服。

在治療方面,每噸飼料加入磺胺甲氧嗪100g,或金黴素l00g,或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l00g、金黴素l00g、青黴素50g三種混合劑,連續餵豬3∼4週,對消除病菌、減輕症狀及增加豬的體重均有好處。

對早期有鼻炎症狀的病豬,定期向鼻腔內註入盧格氏液、1%∼2%硼酸液、0.1%高錳酸鉀液等消毒劑或收斂劑,都會有一定好處。

綜合防制措施

本病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由哺乳期病母豬,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染給仔豬,使其仔豬受到傳染。病仔豬串圈或混群時,又可傳染給其他仔豬,傳播範圍逐漸擴大。若作為種豬,又通過引種傳到另外豬場。因此,要想有效控製本病,必須執行一套綜合性獸醫衛生措施。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