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馬立克氏病

以上3種型在發生本病的雞群中常為同時存在。出現臨診症狀的病雞有少部分能康復,但多數以死亡告終。 [1]

機理病理

MD發病機理分為體內感染的4個階段。即早期的生產性-限制性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初期變性變化;潛伏感染;溶細胞性感染的第二期,與持久免疫抑制相一致;涉及到淋巴樣細胞非生產性感染增生期,可能形成或不形成淋巴瘤。

MD病毒經呼吸道進入機體後被吞噬細胞吞噬,在脾、法氏囊和胸腺形成溶血性感染,於3-6天達到高峰。最初的靶細胞為B細胞,產生炎性反應。約於7天出現暫時的免疫抑制,法氏囊和胸腺萎縮,感染進入潛伏階段,細胞介導免疫在轉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以後的感染髮病發展過程則由於宿主遺傳抵抗力的差異和MDV毒力的強弱不同,病理變化有很大的差異。易感雞於2-3週後發生第二次溶細胞感染,侵害到各種器官。病毒在羽毛囊上皮進行有囊膜的完整病毒的複制。淋巴樣細胞的增生可能形成淋巴瘤,以T細胞為主,也有B細胞以及其他細胞。含MDV的DNA的腫瘤細胞可在體外培養成為成淋巴細胞樣細胞系。一般轉化的靶細胞是T細胞,發現它有Ia抗原。腫瘤細胞則是抑制T細胞。腫瘤相關表面抗原(MAST A)在未感染的活化T細胞中發現,被認為可能是轉化後繼續表達它的轉化靶細胞的標記物。

對在體外經傳代致弱的MDV的感染機制的研究證明,致弱毒株不能引起淋巴器官的溶細胞感染,對淋巴細胞沒有感染性。年齡和遺傳抵抗力依賴於免疫學活性。遺傳品系和毒株類型與淋巴瘤的發生和分佈有關。免疫應答本身可能與MD的一些特徵性病變有關,神經病變的一些特性類似一種自身免疫病。由MDV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理則還不清楚。

MD引起的病理變化最常見的是神經變化。腹腔神經叢最易受侵害,78%的病雞有病變。 99%的病雞可通過檢查腹腔、前腸系膜、臂和坐骨神經叢,Remak氏神經、內臟大神經發現病變。

急性MD病例,常可見到內臟淋巴腫瘤大小不一,界限分明,灰白色,質堅而緻密。常見於性腺、腎、脾、肝、肺、心、胰腺、腸系膜、腺胃、腸道、肌肉和皮膚等。

法氏囊病變通常除萎縮外,有時發生腫瘤。腫瘤細胞的濾泡間分佈呈彌散性增厚,與淋巴白血病的特徵性結節不同。

易感雞可由MDV引起大冠狀動脈、主動脈和主要的主動脈分支以及在其他動脈內肉眼可見的脂肪性動脈粥樣硬化,與人的慢性動脈粥樣硬化相似。

病理組織學的外周神經病變分為兩個主要類型。一種為B型,主要是炎性反應。以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彌散、浸潤為特徵,並常伴有水腫,或有髓鞘變性和許旺氏細胞增生,少量巨噬細胞。比B型病變輕的為C型。另一種類型為A型,以腫瘤為特徵,主要為大量增生的成淋巴細胞。有一種病變細胞被稱為“馬立克氏病細胞”,被認為是變性的胚細胞,其胞漿嗜鹼性強,嗜派朗寧,有空泡,細胞極少或無詳細結構。

腦的病理組織學變化呈灶性分佈,由小淋巴細胞形成的血管周圍套或由含淋巴細胞和淡染物質的亞粟粒性結節組成。眼的變化主要為虹膜的單核細胞浸潤。

內臟器官的淋巴瘤性變化呈增生性。皮膚病變大部分為炎性,也可能為淋巴瘤性,出現在感染的羽毛囊周圍。

法氏囊和胸腺病變為皮質、髓質萎縮,壞死,囊腫形成和濾泡間淋巴樣細胞浸潤。血液白細胞數可能增多,主要為大淋巴細胞和成淋巴細胞數增加。胸腺有時嚴重萎縮,有的有淋巴樣細胞增生區,在變性病變細胞中有時可見到Cowdry A型核內包涵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