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泰和雞

泰和雞又名烏雞(《普洛方》)、烏骨雞(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武山雞(《豫章書》)、竹絲雞(《陸川本草》) 、藥雞(《動物學大辭典》)、絲羽烏骨雞,屬藥用觀賞型雞種,原產於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西郊武山。清朝乾隆年間,泰和縣武山汪陂塗村的塗文軒將此雞上貢朝廷,乾隆皇帝為此雞賜名“武山雞”。 1874年,泰和雞被確認為標準雞種之一。 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把泰和雞列為“觀賞雞”。 2004年10月10日,泰和雞成為中國第一個活體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品種。泰和烏雞原產於我國江西省泰和縣等地,具有紫冠、纓頭、綠耳、鬍鬚、毛腳、五爪、白絲毛等十大特徵,特別是烏皮、烏肉、烏骨,故名為烏骨雞。泰和是中國烏雞之鄉。

營養價值

泰和雞養殖歷史悠久,漢《豫章書》(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年)載:“凡傷害寒頭痛發熱……若虛極之症,加薑鹽和武山雞煎湯服之即愈”。 《唐志·物產篇》(公元618年至420年)載:“……故名太和邑,有酒名太和酒,有雞名太和雞”。唐陳藏器《本草拾遺》及孟詵所著《食療草本》中也有泰和雞的記載。泰和武山汪陂塗村養雞世家的《塗氏族譜》中記載,其始祖從唐高宗甲寅年間(公元654至683年)就遷居於此地,“武山北岩麓下,松林雜植,森羅左右,溪水汪汪,長年不竭,因名汪溪。地產紅冠、綠耳、白毛烏骨雞,鄉人稱為羊毛雞,性最益補,巨家顯宦多購求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泰和老雞甘平熱無毒……產於江西泰和……俗傳老雞能治小兒痘瘡……”。

烏骨雞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賴氨酸等多種維生素和硒、鐵等礦物質,還含大量極高滋補保健價值的黑色素,而且其膽固醇含量極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級補品有較強免疫功能。近代醫學認為,泰和雞有治頭痛、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哮喘、氣管炎、喉炎、腦神經病,心髒病及促進創傷癒合等功效。目前在我國以泰和雞為原料生產的中成藥就有數十種之多,如“烏雞白鳳丸”、 “參茸白風丸”、“烏雞白鳳康婦精”等。此外,泰和烏雞因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脂肪含量低等優點而成為備受推崇的四季進補佳品。泰和烏骨雞含21種微量元素,其中許多是普通雞所不具備的。其黑色素和硒是人體抗衰老、美容、抗癌的有效成分。普通雞或竹絲鳥卻不含這些成分。普通雞雖然也是補品,但人們食用後有“上火”的現象,而泰和烏骨雞食後不“上火”。什麼原因呢?據化驗分析是泰和烏骨雞所含蛋白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普通雞高,而脂肪、膽固醇的含量比普通雞低的原故。現代醫學認為食用泰和烏骨雞可消除疲勞、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改善性功能、延緩衰老、美容、抗癌。

泰和烏雞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多種氨基酸、黑色素、微量元素等人體必需的養分。

豐富的氨基酸

泰和烏雞所含18種氨基酸均高於普通雞種。其中絲氨酸、蘇氨酸可以預防皮膚老化;亮氨酸可以加速細胞的新陳代謝,促進傷口癒合;酪氨酸能調節吸收日光紫外線。

高蛋白、低脂肪、低糖

科學檢測證明,泰和烏雞蛋白質含量是普通雞種的2倍,而脂肪含量卻不及普通雞種的1/2是人類的理想綠色食品。

豐富的維生素與微量元素

泰和烏雞所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之多在肉類食品中極其罕見。其中維生素A 含量是鰻魚的10 倍,鐵比菠菜的含量約高10倍,鋅是大豆的3.3倍,此外,還富含磷、鈣、鎂、銅、錳離子等多種礦物質。

背景介紹

泰和縣位於江西中南部,吉泰盆地腹地,井岡山腳下,境內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泰和縣水係發達,河網交織。贛江自南向北縱貫縣境中部,構成地勢開闊的河谷平原,將全縣劃分成河東、河西兩大塊。泰和境內土壤主要有紅壤土、紫色土、沖積土和水稻土四種類型,產區特有的水體與土壤含有豐富的磷、鉀、鈣等有效營養成份,有“不飲武山水,不是武山雞”之說。泰和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且雨熱同季,對農作物和植被十分有利。武山汪陂塗村依山傍水,交通閉塞,為泰和雞品種形成提供了天然的閉鎖環境。不幸的是,汪陂塗村一帶後遭遇血吸蟲等疾病襲擊,整個村莊人口幾乎絕滅,倖存者背井離鄉,從此汪陂塗村變成一片廢墟,泰和雞也殘留無幾。直至20世紀20年代,一些農戶才以在距汪陂塗村以南處聚居起來。

20世紀30年代,為挽救瀕臨滅絕的珍貴種質資源,江西省農科院動物部從農戶中收集了10只泰和雞培育,並成立了舊中國第一個泰和雞種雞場。 1944年,日軍侵入泰和縣,為使泰和雞不再受更大的損失,種雞場不得不將所飼養的種雞分散到農戶中飼養,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才收集起來。 1959年,武山北岩原汪陂塗村廢址上建立了第一個專業化泰和雞飼養場,1979年,農業部又在泰和縣武山東麓以南創辦了泰和雞原種場。

地緣關係

泰和烏雞隻有生長在上述特殊的氣候、地貌、水土等自然環境中,才能保持其獨有的特徵和價值,否則其外貌特徵和內在品質均會發生變異。十大特徵部分喪失,如個子增大,肉、骨變白,長出雜毛或腳上無毛,复冠變單冠等,其藥效及營養價值降低。生長在湖南長沙、內蒙古赤峰和哈爾濱的烏雞,复冠僅佔4%和6%。南京及哈爾濱飼養的烏雞有腳毛的僅佔40%。江蘇、浙江、福建等地飼養的烏雞,肉、骨頭均變白。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研部門用以色列雞種與泰和雞雜交出的新品種雖克服了泰和雞固有的缺點,但藥用效果幾乎全部喪失。

體表特徵

泰和原種烏雞性情溫順,體軀短矮,頭長且小,頸短,具有獨特的外貌特徵,極易與其它品種區別。民間謂其有“十全十美”之說。似鳳非鳳,似鳥非鳥,乾隆皇帝賜名“白鳳神鳥”,為歷代貢品。

泰和烏雞民間所謂的“十全”之說,是指泰和烏雞的十大表徵:

1)、絲毛。全身被蓋白色絲狀絨毛,公、母雞主翼羽及公雞尾羽有少數扁羽。

2)、纓頭。頭的頂端有一撮白色直立細絨毛,公雞尤為明顯。

3)、复冠。素有鳳冠之稱,公雞多為玫瑰冠形,母雞多為草莓冠及桑椹冠形;單冠較小,多見於公雞;豆冠在母雞中可見,但很少。

4)、綠耳。耳呈孔雀藍色,也有古銅色,但數量較少,孔雀藍尤以60-150日齡最為明顯,成年後隨著時間的推延,藍色逐漸消退,而被紫紅色所替代。

5)、鬍鬚。下頜長有較長的細毛,形似鬍鬚。

6)、毛腿。兩腿部外側長有叢狀絨羽,多少不等,俗稱穿褲。

7)、五爪。兩隻腳各有五爪。變異或雜種類型也有一隻腳為四或六隻爪。

8)、烏皮。全身皮膚、眼、嘴、爪均為黑色。

9)、烏骨。骨質及骨髓為淺黑色,骨表層的骨膜為黑色。

10)、烏肉。全身肌肉、內臟及腹內脂肪均呈黑色,胸肌和腿肌色為淺黑色。除了外貌特徵外,在本質上有諸多不同之處。最明顯的是地緣“觀念”不同。普通雞處處可飼養,而泰和烏骨雞隻局限於江西泰和武山一帶養殖。異地飼養不出三代就變異。外表上的“十全”特徵和內在的組織結構都完全​​改變。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竹絲雞就是變種後的品種,與泰和烏骨雞有天壤之別;另一方面是組織成分的構成不同。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3.5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