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大紅袍茶)

武夷岩茶

茶葉是武夷山的主要經濟作物。武夷山茶葉生產的歷史十分悠久。據《從“濮閩”向周武王貢茶談起》一文,早在商周時,武夷茶[1]就隨其“濮閩族”的君長,會盟伐紂時進獻給周武王了。西漢時,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孫樵在《送茶與焦刑部書》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別名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到了宋代,武夷茶已稱雄國內茶壇,成為貢茶。大文學家范仲淹就有“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的詩句。元明兩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創設了皇家焙茶局,稱之為“御茶園”,從此,武夷茶大量入貢。“採摘金芽帶露新,焙芳封裹貢楓宸,山靈解識君王重,山脈先回第一春。”就是詩人詠採摘御茶的詩篇。

17世紀,武夷茶開始外銷。 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採購武夷茶經爪哇轉銷歐洲各地。幾十年後,武夷茶已發展成為一些歐洲人日常必需的飲料,當時一些歐洲人把武夷茶稱為“中國茶”。英國最早的茶葉文獻中的“Bohea”意即為“武夷”之音譯。當時在倫敦市場上,武夷茶的價格比浙江的珠茶還要高,為中國茶之首。

19世紀20年代開始,武夷茶在亞非美一些國家中試種,至今已在30多個國家中安家落戶。進入本世紀80年代,武夷茶又風靡東瀛,被視為健美茶而傾倒無數佳麗。

武夷山生產的茶葉,以烏龍茶為主,年產量佔80%以上,也有工夫紅茶,佔10%左右,綠茶佔7%。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種。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屬半發酵的青茶。綠葉紅鑲邊,形態艷麗;深橙黃亮,湯色如瑪瑙;岩韻醇厚,花香怡人;清鮮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紅茶的甘醇,又有綠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齊備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飲後齒頰留香、喉底回甘、湯色澄黃、葉底明亮、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因而令人傾倒,暢銷海內外。清朝美食大師袁枚說:“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近年來發現武夷岩茶還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可以防治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可以防癌,降低血脂、膽固醇,還可以抗輻射、抗損傷、抗衰老,減肥、消食、健身、美容等,更成為茶界茶市場的搶手貨。武夷茶藝一共有27道程序,高雅美妙。

武夷岩茶品目繁多,據調查,僅山北慧苑岩便有名叢800多種。主要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四季春、萬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而最負盛名的當數大紅袍。

武夷岩茶有規範性的國家標準《武夷岩茶新國家標準GB/T18745-2006》,規範中對其產地以範圍、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查規則、及標誌、標籤、運輸、貯存及產品質量加以嚴格界定,只有生長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用獨特的傳統工藝加工製作而成的烏龍茶才叫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的產品分為:大紅袍、名樅、肉桂、水仙、奇種五種。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

特點

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窮。 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烏龍茶中的明珠。 “武夷岩茶”是產於閩北武夷山市(原祟安縣)武夷山岩上烏龍茶類的總稱。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武夷岩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大紅袍”最為名貴。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武夷岩茶是中國東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東南亞各地僑胞最愛飲用的茶葉品種,是有名的“僑銷茶”。上等的武夷岩茶只有武夷山當地少數的茶葉品牌企業可以生產,包括歸嶺茶業、正岩茶業等。

產地

◎ 武夷岩茶產於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中。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馳名中外的福臨門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可分為岩茶與洲茶。在山者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為洲茶,次之。新茶不宜多喝。

◎ 品種包括大紅袍、肉桂、呂仙茶、洞賓茶、水仙、武夷奇種、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大紅袍是無性繁育,親本的優點能遺傳而不變異。

◎ 武夷岩茶屬“葉紅鑲邊”半發酵茶,特點甘、清、香,色澤綠褐鮮潤,茶湯呈深橙黃色,茶性和而不寒,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最適宜泡工夫茶,18世紀傳入歐洲後,曾有“百病之藥”的美譽。流傳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讓猴子穿上紅色坎肩,爬絕壁採摘茶葉,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摵”

陳放

一、必須是傳統工藝製作的茶。即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嚴格按照傳統工序標準去做,特別是焙火要焙透焙足。因為經過燉火(低溫久烘)後,能起到提高香氣,熟化香氣並鞏固茶葉品質的作用,這樣的茶

耐儲存不易變味。而清香型的武夷岩茶由於輕發酵輕焙火,雖然香氣很好,但存放時間久了會出現“返青”的現象,原有的香氣變成青澀的陳味。因此不適宜久存,建議當年之內喝完較好。

二、品質較好的茶才有存放價值。時間不是點金的手指,可以把任意品質茶都變成好茶。比如品質好的茶內涵豐富,口感厚重,經過存放會更醇和、層次感強。而差的茶本身香氣滋味就淡薄,甚至粗雜,隨著時間推移,也許跟自身相比滋味會變得醇些,但並不能完全改變它粗雜的本質,而且,滋味會更加的淡薄。所以,品質差的茶即使存放年頭再久也意義不大。

三、需要正確的存儲方式。陳年武夷岩茶的存儲方式相當講究,首先要挑選優質的精製茶密封儲藏。在武夷山一般從第二年起,年年焙火後再密封儲存(也有根據不同情況兩三年一複焙的),以去除其水份及表面的雜味,五年後則隔年焙火,二十年後不復焙火,在陰涼通風,乾燥無異味的環境下密封保存即可。如有條件,每次焙火後最好用內膜兩層的木箱裝箱以蠟封口,再放入米倉內儲存。而如果是在北方較乾燥的地方存放,則完全可以不復焙(密封得當的情況下),這樣存放的陳年岩茶會更具風韻!

產地介紹

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區,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面積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群峰相連,峽谷縱橫,九曲溪縈迴其間,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質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行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岩茶因而得名。根據生長條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質最著名。產於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和流香澗、悟源澗等地,稱“三坑兩澗”品質香高味醇。半岩茶又稱小岩茶。產於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獅岩、碧石岩、馬頭岩、獅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帶,略遜於正岩。而崇溪、黃柏溪,靠武夷岩兩岸在砂土茶園中所產的茶葉,為洲茶。

武夷山的中心地帶,盤臥著一條高低起伏的深長峽谷,谷底兩側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有如九條巨龍欲騰,又難覓首尾,因而得名“九龍窠”峽谷。谷中松柏成林,竹海連綿,谷底成行成列的茶樹嬌翠欲滴。茶樹倚山岩而植,是為岩茶。武夷岩茶的茶園幾乎都在“九龍窠”的巖壑幽澗之中,借谷底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的條件,特別是這裡的土壤屬於酸性岩石風化後形成孕育出岩茶獨特韻味。

生長環境

碧水丹山

武夷山的人們常喜歡說,武夷山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一塊風水寶地。這塊寶地的最大特徵就是“碧水丹山”。而最典型的地方就是風景區那六十五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從地理學上來說,武夷山屬於丹霞地形。遠遠望去,只見一座座雄峻挺拔,各具形態的巨大岩石山峰,在藍天白雲下如同一片片燃燒的紅色火焰。令人吃驚的是,在這鋪天蓋地的紅火間,還夾雜著一塊塊相互連接的蒼翠樹林;峰岩下,是宛若玉帶般綿延的澄碧溪流。峰壑中,則飄浮著棉絮般的潔白雲霧。氣勢雄偉,景象瑰麗,變化多端,驚心動魄。

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現褚紅色,是因為岩石中鐵元素年長日久氧化的結果。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礫岩,紅沙岩,頁岩,凝灰岩等幾種。表層的土壤,則是富含腐殖質的酸性紅壤。這種土壤,正如古人所說的“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21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